控制自己的自由狀態,是超越同齡人的一把利器!!!

控制自己的自由狀態,是超越同齡人的一把利器!!!

如何看一個人,就是看他的自由時間是怎麼安排的,成功的人,會利用一切的時間來提升自身的價值。

只有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價值了,才能應對未知的風險,不至於陷入不知所措的情境裡面。

之前的我,總覺得自由就是不斷的玩玩玩,沒人管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

於是我儘量的想逃離家裡,讀書的時候,學校離家裡走路也就十分鐘的路程,我也要去學校住宿。

因為覺得在學校住宿,可以遠離父母的羅嗦,讓自己有清靜的地方,愉快的玩耍。

但其實在學校住宿也是有很多的規定的,要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根本不能愉快的玩耍,我又覺得我被束縛住了,我想要的是自由啊。

人生苦短,應當及時行樂嘛。

以為出來工作後,那我就真正自由了吧?但又被現實再一次的打擊,上班要完成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有時候要加班到很晚。

工作幾年後,看到同齡人都混得不錯,有的都買車買房了,而自己卻還是一無所有,想想都可怕。

究竟是什麼,能讓人與人之間,差距越來越大?

上進的你,早就想明白了,只有控制自己的自由狀態才是超越同齡人的一把利器。

畢竟小孩子依照情緒,成年人權衡利弊。


控制自己的自由狀態,是超越同齡人的一把利器!!!

武士刀劍詳細


一,盲目的自由,只會變得越來越苟且

我覺得自由不應該是盲目的,而是基於自身,確定自身,成全自身的選擇。

簡單來說就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就勇敢的去做吧。

有人會說我想要的就是錢,很多很多的錢。

的確,這個世界,談錢不俗。但要是能找到比錢還喜歡的東西,是不是高級了一點?

至少自己沒有錢,還可以有追求的目標。

而且整天談錢,也沒多有錢......

還不如把時間花在目標上,努力一段時間,也許會有讓人驚喜的結果呢?

高曉松說: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深信不疑,努力的去追求自己的詩和遠方,但我卻過得越來越苟且了。

因為我還沒有去追求詩和遠方的資本,就去盲目的追求詩和遠方,換來的只是自己內心的惶恐。

一塊木頭,用心去雕刻了,可以成為一件作品,而不是在表面的一層皮上,寫下“作品”兩個字。

所以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就先花時間沉澱,雕刻更好的自己。

相信自己:

現在的苟且只是為了爆發出那個更好的自己。


控制自己的自由狀態,是超越同齡人的一把利器!!!


二,讓自己獲得自由,擺脫一切的刻板印象

慶幸的是,我們還可以選擇要變成什麼樣的作品,這就是我們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權利。

請注意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希望你變成什麼樣的作品。

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做,我總以為這樣做著做著,就會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了。

不是的,這是印證了,美團王興的那句話: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做著做著,其實就會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了。

然後把別人希望我們做的事情,當成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萬有引力告訴我們:人是有慣性的,不止身體上有慣性,思維模式也有慣性。

在心理學上也是另一種“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把對自己的傷害,當成自己的最愛。

這些都是細思極恐的事情。

這會成為低品質勤奮者,或者活成別人想要的模樣。

永遠活在別人為自己設定的標籤裡,久而久之連自己都深信不疑。

那我要怎麼才能擺脫呢?

其實,只要找到那個“自我”就好了。

這個“自我”不是要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要開啟心智,學會獨立思考。

心智是什麼?

在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中寫道:

心智就是一個人其過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的總和,包括這些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

一旦開啟,就會不斷自我積累,自我過濾,直至根深蒂固,也會根據新的知識和經驗,或鞏固、或調整、或否定、或重建。

而如何開啟呢?

我覺得就是在獨立思考的過程,學會明辨是非、否定自己、調整身心、做出改變、升級自我的過程中開啟。

也許你還會問 So what?

所以,自由其實是升級的過程,切不可盲目的操作,更不要成為別人想要的模樣,而是應該活出真實的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這樣既不會努力白費、也不會選擇不對。


控制自己的自由狀態,是超越同齡人的一把利器!!!


三,更好的自己,就是不斷提升的自己。

世界變化太快,需要不斷迭代。

變化有多快呢?往下看就知道了。

谷歌董事長施密特說過一串數據:

人類從直立行走到2003年的四百萬年間,一共創造了5艾字節的信息。

這個存儲量相當於50億部1G電影。

而到了2010年,人類每兩天就會創造5艾字節。

再到了2013年,人類每10分鐘就創造5艾字節,

再到今天,人類每1分鐘就創造5艾字節。

這麼龐大的信息量,我還沒看完我就死了。

同樣的,提升自己的方法也很多,每一種都去學,那還沒學好我就死了。

所以,我們只需要找到一兩種可以提升自己的途徑就好了。

而不是覺得這個好像能幫助到我,那個好像也可以,其它的也不錯。

這樣下去的後果就是什麼都沒學會,還不如去玩遊戲來得痛快。

而且80% 以上的東西也用不上,真正對自己有用的,是那20% 帶給我們的收穫。

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選擇,那就用優先排序的方法來淘汰80% 以上的東西。

像在街上看到那麼多讓自己流口水的食物,好想每個都嘗試一遍,但胃口沒那麼大,這時候就會像選秀一樣,逛一圈,看一看自己想要寵幸哪家店。


控制自己的自由狀態,是超越同齡人的一把利器!!!


知乎大V採銅的《精進》一本書中,有一個例子:

一個製陶工匠在陶器的製作過程中,每一個瞬間陶器的胚子都在變化著,這時工匠需要敏銳地觀察到它是怎麼變化的,然後適時調整策略和構思。

然而,我們前提要先成為製陶的工匠,才能應對外界不斷的變化。

也就是要讓自己本身越來越有價值,而越有價值也就越值錢。

我有個朋友叫妮子,因為家裡的問題,初中畢業後就出來打工了,剛開始在超市做收銀員,每天累死累活的,工資也沒有多少,她不甘心,她一輩子就這樣待在超市裡面,她覺得自己可以過得更有意義一點。

於是,她省吃儉用,存下錢去讀夜校,平時沒事就去看書提升自己的格局。

前陣子在一個群裡面,知道了她現在在深圳的一個企業裡面,已經月入過萬,成為了行政總監。

可見,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讓自己越來越有價值,是改變平庸最好的途徑。


控制自己的自由狀態,是超越同齡人的一把利器!!!


不要害怕夢想,有夢就去追,別人不理解沒關係,我們在安靜的時候,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情就好。

不要害怕嘲笑,別人嘲笑只是害怕你比他們更厲害,害怕你超過他們,所以他們就會用他們的方式來阻止你前進。

有夢就去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當你成功了,一切魑魅魍魎妖魔都會在你面前自動消失。

其實,我們都是在跟時間賽跑而已,都希望我們的成功速度,可以超過父母老去的速度。

都希望我們有一樣東西可以讓父母有驕傲的一面,可以讓他們有東西可以和別人交談,而不是在一旁尷尬著聽別人在說他們的子女如何如何。

所以,我們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去強大自己。

成長需要時間,時間需要積累,積累時間去成長,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而人與人之間唯一的差距,就是認知。這是傅盛說的。

而我就是寫時間管理和個人成長類的,歡迎關注、收藏、轉發。

畢竟把時間用在對的事情上面,才能不辜負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