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什麼時候你就老了?

【隨想】什麼時候你就老了?

“我覺得我就是個前臺,只管接電話和來賓接待,其他的事兒不應該歸我負責。”

“我就是個庫房管理員,要保證貨物數量跟系統數量相符,是我的主要職責,對於是不是缺貨,庫房貨物是不是積壓,不是我的責任。”

“我們科研老師就是來做科研的,預訂試劑,管理設備,校準儀器這些都不應該歸我們負責。”

“我們財務只負責付款,業務部門應該把發票,請款單,收貨單都附在後面,業務部門承擔一級責任,我們只負責核對。”

“我們生產部門只負責生產,因為缺貨造成的無法生產,還需要根項目負責人溝通的工作不應該我們來做,應該採購去跟項目經理溝通,把解決方案提供給生產部。”

我最近總是聽到這樣的聲音,確實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舒適圈中的事兒,不想別人來煩我,更不願意跟不同的人溝通,要知道溝通越多,協調的人越多,自己的工作效率就越低。

不過人工智能都要來了,難道這還不能讓你提起警覺嗎?越是重複的、簡單的工作,就越容易被人工智能代替。

加入一家公司,我們都是小螺絲,負責一個業務板塊、一個職能部門,我們不能跨越別人的專業領域去給予意見,畢竟術業有專攻,不同的職能部門之間是相互借鑑,從不同的角度來給予意見,大家一起討論最可行的解決方案,讓公司即能賺錢又能合規、即能滿足客戶的業務要求又能最合理的利用現有資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玩著鍋蓋蓋鍋的遊戲,鍋總是比鍋蓋多,資源就是在不同領域切換,每個人也在不同的工作任務中切換,資源是稀缺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雖然術業有專,但是在公司成長的道路上,在部門與部門的分工和合作中,總會有不少灰色地帶。這些灰色地帶就是沒有人做的工作,也沒有人主動會做得工作,遇到這個的事兒,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推諉,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大公司病。(其實這樣的問題在任何公司都有,不止大公司)

選擇了打工,作為一個個體,我們的能量有限,很難獲取一個公司整體運作的big picture. 但在僅有的信息下,我們如果再切斷一個又一個跟其他部門溝通和交流的機會,那豈不是很難在現有的情況下提高?要知道一個職能(甚至是個人)的價值,就在於對信息的加工和判斷上,如果沒有信息輸入,自然也就不會有加工,更不會有輸出。沒有源頭活水的水潭,是一潭死水。

也許是人天生喜歡在“秩序井然"的有序狀態中工作,對於那些無序的工作,對於那些不確定性,對於那些需要探索的工作,都簡單的拒絕說:”No”。

想當年你拿著箱子,遠離家鄉,站在北上廣深的街道上,看著人潮湧動的街道和從身邊飛馳過去的車輛,幾許興奮、幾許不安,年輕的你,看著這絢爛的城市,幻想著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你不介意別人給你多少工作,那正是你價值的體現,可以讓你更快的成長,做著瑣碎的事的時候,你更多幻想著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而如今,面對任何的變化,你卻都嗤之以鼻,漸漸步入中年的你,雖然還沒有變得完全油膩,但再面對城市中擁擠的人群和車潮的時候,你不覺得你還能改變什麼。現實澆滅了所有的熱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大原則,讓你覺得工作也就那麼回事。當年選擇留在北上廣,也是一時糊塗,再回頭看看那些選擇在小城市生活的同學,好像日子過得也不差。

當一個人不願意接受任何改變的時候,不想適應任何新環境的時候,他(她)就老了,這是我對衰老的定義,它是跟年齡無關的判斷標準。你覺得呢?

猜你喜歡:

【成長】如何跟大自然中的混亂(熵增)做鬥爭

【學習】讀者、聽者、語者、筆者,你是哪一個?

【随想】什么时候你就老了?

作者介紹:打過工,創過業,愛碼字,愛畫畫。人生就是不斷突破舒適區,打造屬於自己的升級系統,唯一不變的就是成長。

個人微信號:【growingup123】請註明“職業+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