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区: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扫黄打非”是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扫黄打非”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点也在基层。2019年,大观区在“扫黄打非”进基层已有成效的基础上,将此项工作不断深化和细化,巩固阵地,守好关口,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建设工作。目前,全区示范点数量达到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示范点数量达全市第一,形成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基层单位(学校、企业)示范点全覆盖。大观区委宣传部更是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大观区: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强化学习培训、筑牢信念根基。理论上先进,行动上才能有力。2019年,大观区组织“扫黄打非”相关业务培训、邀请领域专家、学者实地督查指导二十余次,印制学习材料千余份。6月,市委宣传部“扫黄打非”办主任姚建平率领大观区“扫黄打非”办及相关街道负责同志赴合肥市参观学习。7月,大观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制作了“扫黄打非”知识问答线上版,应用互联网把“扫黄打非”的知识装进了口袋。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一支政治和本领过硬的扫黄打非”工作队伍是开创“扫黄打非”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保障。

大观区: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坚持立破并举、抓好阵地建设。完善专兼结合、多方联动、群众支持的“扫黄打非”监管体系,2019年,大观区共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50余次,检查辖区电影院、网吧、书店等文化经营单位百余家,共筑辖区文化市场“防火墙”。同时,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供给,以“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为阵地输送优质文化进基层,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一些地方打造“扫黄打非”社区“智慧书房”,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社区孩子开办读书课堂;还有地方挖掘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举办“扫黄打非”文艺演出等等。事实证明,只有让优质文化浸润日常生活,才能更好的扫除文化垃圾、维护正道正义、倡导社会新风。

大观区: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凝聚群众力量,下足“绣花”功夫。小到一个宣传单页的发放,大到专项行动的规划布局,唯有坚持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才能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工作的运行更顺畅。今年,大观区举办各类“扫黄打非”群众类宣传活动百余次,通过法律法规宣传、“扫黄打非”知识宣讲、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向居民介绍了非法出版物的危害,鼓励教育广大居民自觉抵制,做到“不买、不看、不传”。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发展一批基层“扫黄打非”社会监督员,培养一批“扫黄打非”志愿者队伍。积极推进“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整合基层“扫黄打非”队伍。越来越多的社区志愿者、文化协管员等人员,成为基层“扫黄打非”的“千里眼”“顺风耳”,“扫黄打非”日常监管力量日趋壮大。

大观区: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群众的参与,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既是尺子,也是鞭策。下一步,大观区将不断严密的监管体系、持续创新的宣传思路、源源汇聚群众力量,确保“扫黄打非”工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