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別樣紅——永城市薛湖鎮張大莊村基層黨建工作紀實

記者 楊哲洋 通訊員 李宇航

產業興,則鄉村興;鄉村興,則百姓富。4月15日,記者走進永城市薛湖鎮張大莊村,處處可以看到該村鄉村振興實實在在的成效:一座座蔬果大棚成方成片、一排排“五美”庭院整齊劃一、乾淨的村道、寬敞的黨建主題公園、淳樸的民風……處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張大莊村是薛湖鎮比較偏遠的村莊,全村1500餘人,耕地面積2500餘畝。近年來,在薛湖鎮黨委、鎮政府的引導和幫扶下,做到了一村一景一文化,家家都有“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遊園)、人人都有致富經,當地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帶來的“福利”。目前,該村有兩個合作社,群眾還都入了股,每年村集體收入30萬元左右,日子過得是越來越好。

謀出路強產業支部帶動致富

“今年的大棚西瓜長得都不錯,五一假期之前就能上市了。”展望今年,永城市薛湖鎮張大莊村西瓜種植戶魯萬靈信心滿滿地向記者介紹,自己今年種植大棚西瓜20畝,現已全部線上銷售完畢。

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支撐。張大莊村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重點抓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率先成立了養殖和種植合作社。2017年,該村又爭取省市財政資金147萬元發展富硒西瓜和蔬菜大棚800餘畝。2019年,該村實現集體經濟積累70餘萬元,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像魯萬靈這樣的大棚種植戶張大莊村就有20餘戶,每戶純利潤至少十萬以上。”張大莊村支部書記竇廣彥介紹道,村支部要善於利用土地資源優勢發展種植和養殖業,扶大戶、幫小戶,引導大戶帶小戶,打造區域特色經濟,形成品牌做大做強,達到群眾共同受益目的。

那如何保障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2014年,張大莊村支部成立了扶貧助殘示範基地,幫助全鎮85個殘疾人家庭幹起養殖業,主動協調貸款50餘萬元,幫助20餘戶從事養殖、種植和加工業的農戶脫貧致富。先後出資30餘萬元資助11名因貧困輟學的中小學生重返校園和獎勵71名本村本科及以上大學生。目前,該村貧困戶6戶13人,於2017年底已全部穩定脫貧。2015年該基地被河南省政府、殘聯授予“扶貧助殘示範基地”。

聚民生辦實事回應群眾期盼

“原來歸屬不清祥,意見矛盾不斷秧,現在廢塘變了樣,減少矛盾垃圾場,一池清水憑魚遊,四周風景供人賞。”自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群眾切切實實看到了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發編了一段順口溜來讚頌村黨支部工作取得成果。去年,張大莊村黨支部下定決心,解決群眾最關心的棘手問題——集體所有的坑塘路溝等閒置地。通過聽取各小組和群眾代表的意見建議,達成統一意見,決定收回各戶所佔用栽樹的集體的坑塘路溝,歸集體所有。採取“眾籌共建”模式,積極推進農村風貌“六治”,結合“六廢”利用、“四小園”建設,打造“四美鄉村”,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投資10餘萬元,清理3000多棵雜樹,清理開挖坑塘8個水面共計20餘畝,整合四周閒地15畝。整理後的坑塘以每年1萬元的租金承包給群眾使用和管理。

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基礎設施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張大莊村認真執行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廁所革命、道路革命等民生實事工程落地,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廁所革命中,全村410戶群眾在全鎮率先實現了無害化衛生廁所全域覆蓋。道路革命採取群眾自籌、鄉賢捐助、政府獎補等方式,在短短10天完成了全村4281米的戶戶通工程,徹底改變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局面。

創積分強管理 激發先鋒意識

為有效解決“工作幾個幹部幹,一般群眾跟著看,時刻擔心來搗亂”的現象,張大莊村積極探索基層鄉村治理的新模式,實行互助五興雙積分管理。即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鄉風互助興文明、鄰里互助興和諧、綠色互助興家園。充分利用“四議兩公開”和“一事一議”加強村務監督管理,堅持召開群眾大會,每年不少於20次。實行黨員積分管理,在黨員中開展了我是黨員怎麼做、每個黨員聯繫群眾是幹什麼、能起到什麼作用的大討論。32名黨員聯繫320戶群眾,所聯繫的320戶無一人違法亂紀。文明聯幫戶積分管理,狠抓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以10戶群眾文明聯幫互助為單位實行綜合管理,採取積分制,對於高分戶中的老年人,實行月獎金,每季度一調整,實行動態管理。目前,張大莊村已形成人人參與、社會共治的良好格局,展現出黨聚民心、民跟黨走、幹群親密、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近年來,張大莊村在鄉村振興的“考卷”上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張大莊村支部連續多年被永城市委授予“五個好黨支部”“紅旗村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2017年獲得“省級生態村”、2018年獲得“省級衛生村”等榮譽稱號。該村支部書記竇廣彥也被永城市授予“十佳優秀共產黨員”“市勞動模範”等;2016年被河南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當選為省十次黨代會代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