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美國豬肉產業的困境

疫情之下,中國消費者有點擔心去年就開始的“豬堅強”現象,那麼,目前為止感染人數最多的美國是什麼情況呢?


疫情之下美國豬肉產業的困境

美國的豬肉加工廠,目前仍維持著93%的產能,消費者不用擔心豬肉供給的問題。但對於豬肉生產者來說,新冠疫情絕對不是好事兒。

疫情之下美國豬肉產業的困境

美國豬肉生產者協會表示,豬肉產業遭遇勞動力短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新冠疫情開始後,勞動力短缺問題更顯嚴重。工廠關門、工人不能去上班,工廠產能下降。造成成品豬在農場積壓、滯銷。

而餐飲業的普遍關門,更導致豬肉用量驟減。豬肉(屠宰分割)加工廠關閉、農產品全面滯銷。農民盡其所能在農場上騰出空間安置賣出去的豬。不少農場主還更換了豬飼料的成分,使它們不至於長得太快,但這個效果很有限,豬畢竟還在不斷生長,而且很快,多餘的豬就會超過屠宰場願意接收的重量、超出商品豬的可用範圍、從而變得一文不值。


疫情之下美國豬肉產業的困境

牲畜佔用的空間太多會造成嚴重的安全衛生隱患。如果再過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情況仍未好轉,美國不少豬農將不得不先給一些豬進行安樂死。

本來,今年初一系列貿易協定的簽署(尤其中美之間)後,關稅降低,豬肉生產者協會原本預計每頭豬可以讓豬農淨賺10美元。然而新冠疫情爆發後,據一些經濟學家保守估算,今年豬農將繼續虧損,每頭豬損失37美元。一些養豬的家庭農場預計今年損失超過一百萬美元。豬肉生產行業總計損失約50億美元。

美國一些農業和經濟學家估計,實際損失將遠大於這個數字。雖然農業部承諾大量購買豬肉,對豬農發放16億美元補貼,但十補九不足,權宜之計,往往解決不了整個行業虧損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