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

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解構事物的三要素——要素、屬性和行為

維度分類法

屬性分類法

流程分類法

層級分類法

分類中的權重設定問題

5.1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分類與對比一樣,是人類認知事物的基本方法。人類在征服大自然的過程中,先通過各種對比來認知事物,然後把事物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進行總結,給相似的一類事物貼上一個標籤,例如將不動的但會慢慢生長的事物叫作"植物",將會動的事物叫作"動物";吃肉的動物對於人類是"危險的",吃草的動物對人類的威脅不大,是"安全的"。其實這就是一種分類的方法。

分類是由"分"和"類"組成的,其本質就是把事物分開,歸到不同的類別中並分別識別,從而獲得對事物的重新認知。如果我們把客戶分成不同的類別,就可以更仔細地識別客戶。如果將客戶按照大小來分類,就有了大客戶、中客戶和小客戶,這樣我們對"客戶"這個研究對象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對所擁有的客戶結構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例如我們總共有300個客戶,如果將其分成10個大客戶、30箇中客戶、60個小客戶、200個微客戶,那麼客戶從一個整體變成了由4種客戶組成的結構化組合,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漢字分4大類: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分"就是會意字,拆開看是由"八"和"刀"組成的,本質就是將事物一個切成八刀。在日常生活中,最簡單和最基本的拆分事物的方法就是一分為二,筆者把它叫作"一體兩面"。

舉一個例子,"事情"一詞可分為"事"與"情",做事情肯定與人有關,中國人講關係、講人情,所以做事情的時候一定包括"事"與"情"兩個方面,即做事情和溝通感情。我們要成就一件事情,就要把握兩個方面:"事"要做好,"情"也要做好。

數據分析師大多是工科出身,喜歡鑽研技術、算法,卻不善於溝通,在"事"方面做得再厲害,也只是在"事情"的一方面上做得很好,但也要在"情"上做得很好。在公司工作時,能否與人深入溝通,能否讓更多的人瞭解你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帶來什麼價值,能否讓別人心甘情願地聽你的,這些都是關於"情"的方面,也是關於"人"的方面。

因為"情"都是跟人有關係的,所以可以將"事情"拆成"事"和"人"。用重要性來評價這兩個維度就會形成一個矩陣——"人事矩陣"。這個矩陣可分為4個象限。我們在評價一件事情時,要看"事"和"人"對我們的重要程度。如果"事"重要,"人"也重要,處理時需要有雙贏的結果,可以採用雙贏策略;如果"人"很重要,而"事"不重要,則為了讓對方高興,讓對方贏,可以採用妥協的策略;如果"事"很重要,而"人"不重要,則可以採取競爭策略;如果"事"不重要,"人"也不重要,則可以採取放棄的策略,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例如在生活中,夫妻之間為了一些事情吵架,因為夫妻是要過一輩子的,所以"人"很重要,"事"就不那麼重要了,你所採取的策略就只能是雙贏和妥協。但是雙贏策略容易導致競爭,過多注重"事"的重要性就會進入競爭環節,把吵架升上到打架,就是把"事"看得太重要了,把"人"看得不重要了。

在公司裡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公司里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但是做事也很重要,公司是一個做事的環境,所以在公司裡要儘可能採取雙贏的策略;如果人不太重要,像與協作方、供應商等都是商業關係,關係不是那麼緊密,一般採取競爭策略;但是如果一家公司歷史悠久,人員關係穩定,同事關係超過10年以上,則會很容易弱化事情的重要性,強調人與人關係的重要性,把人看得過於重要,最後只能採取妥協的策略,如下圖所示。所以,越是歷史悠久的企業,變革管理越難。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下面再介紹一個矩陣——GE矩陣。在做產品或者業務分析時,可以通過產品的未來發展潛力(或行業吸引力)和現在的市場佔有率這兩個維度對產品進行描述。麥肯錫在給GE做諮詢的時候發現波士頓矩陣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增加了市場吸引力指標,包括業務未來發展前景如何、競爭水平如何、發展速度如何、客戶資源狀況如何等,由此形成了GE矩陣。GE矩陣有更多的維度來評價市場吸引力和業務競爭力。GE矩陣在本質上是把業務分為兩個維度來描述形成的矩陣,我們稱其為矩陣分析法。

把一個事物分為兩個方面,能夠更全面地觀察事物的變化情況。在分類時必須要有標準,也就是分類的維度或者看問題的視角。例如把事情從人的重要性和事的重要性兩個方面來看,就形成了"人事矩陣";在處理大量事情的時候,把事情從重要性和緊急性兩個方面來看,就形成了時間管理矩陣,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要首先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可以按計劃來處理,但千萬不能等到事情變得緊急的時候再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授權給下屬或者其他人去處理;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或者沒有必要去做的事情,能推掉就推掉吧。

"分"一定要有維度,可以按單維度分,例如新客戶和老客戶是按時間進行分類,大客戶和小客戶是按客戶的規模進行分類。按客戶的規模分類也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可以按客戶對公司的貢獻來分,對公司貢獻大的叫大客戶,貢獻小的叫小客戶;也可以按客戶自身的規模來分,雖然GE、阿里巴巴只在你的店裡買了一個小圖釘,但是其也算大客戶,因為公司規模很大。這兩種分法是完全不同的,雖然都是按規模來分,關鍵在於用什麼"規模"指標來分,用客戶自身的規模來分,則是站在客戶的角度;按客戶對公司的貢獻來分,則是站在公司的角度。

RFM模型是三維度分析方法(見下圖),用來從企業的角度去分析客戶,其三個維度分別為:R——時間進度,代表客戶的活躍度或者流失風險;F——購買次數,代表客戶的忠誠度;M——購買的金額,代表客戶的購買量或金額貢獻。這三個維度是從企業管理客戶的角度來分的,不是從客戶自身特徵的角度來分的,所以RFM模型不能看作是客戶分類的模型。一個購買量大的客戶,不見得其自身就是"大客戶",而一個企業規模大的客戶,可能其購買的數量和金額都很小。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RFM模型用來指導企業內部的客戶管理。針對不同的客戶,企業需要採取不同的策略。F和M值都很高的客戶,但R值變大了,說明客戶處在休眠期,需要對客戶採取激活策略;當R值很小,F值很高,但M值很小,說明這是一個少量多次購買的小型忠誠客戶,企業除了要維護他們的利益,還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增加他們每次的購買金額,減少購買次數。因為購買次數在整個企業中是"成本中心",客戶每次購買都需要專門的人員進行跟蹤、服務,這就導致企業的服務成本很高,所以可以引導客戶提高每次的購買金額。RFM模型本質上是客戶經理們的績效評價模型以及管理客戶的工具,而不是對客戶進行描述的模型。

在對客戶進行分類時,可以從各種維度去分析客戶,將維度兩兩組合都可以進行矩陣分析。

下面以一個建築企業採購水泥為例,從其自身的成長性和與我們的

合作關係角度對其進行分析。有一家建築企業從我們這裡採購多少水泥,從其他供應商處採購多少水泥,我們在這家企業供應商中的排名如何,代表著我們與這家建築企業的客戶關係緊密程度。雖然這家企業的銷售額可能每年沒有太多的增長,但是每年從我們這裡採購的水泥數量都在增長,即從其他供應商處削減了採購量,在我們這裡增加了採購量,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來衡量,此客戶是增長型客戶。客戶在我們這裡採購額的增長並不代表客戶的銷售額在增長,也不代表客戶對我們的忠誠度或者依賴度在增加。所以,我們在進行數據分析的時候,要清楚數據所代表的本質含義,不能把一個數據的含義給放大了。如果在RFM模型中客戶的M值高就認為它是大客戶,這是錯的;如果客戶在我們這裡的採購額增加就認為它是增長型客戶,這也是錯的。這是筆者在講解數據分析的時候特別強調的觀點——基於數據,不要放大數據的內涵和外延。數據的觀測點非常重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還是站在客戶的角度來分析,結論是不同的。

分類的標準就是分類的維度,一個分類維度叫作單維度,兩個分類維度叫作矩陣,三個分類維度就形成了魔方,例如RFM模型就是三個維度的魔方。多維度可以用雷達圖、扇形圖或其他圖形來表示,例如衡量市場競爭要素常用的模型——八爪魚模型就是從八個維度來分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的。

分類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沒有分類,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例如,企業要對產品的銷售額進行分析,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視角來看,一個是不同業務的組成,另一個是不同區域的組成,可以通過這兩個維度來了解企業的產品組成狀況,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在分類的時候可以有很多自己的創意。早在2004年,筆者作為萬科"千億元目標戰略項目"的項目組長,幫助萬科做了一個客戶細分。當時我們向美國的房地產公司老大——普爾特房屋公司學習。普爾特在對客戶分類時有一種特殊的維度——家庭生命週期,其將客戶分為單身家庭、丁克家庭、有小孩的家庭、有成年孩子的家庭和空巢家庭,家庭在不同階段就會有不同的住房需求。2004年,當時中國人的理念還是一個家庭一輩子就買一套房子,但是我們進行一個大膽的假設:未來中國的家庭也會根據不同的家庭階段換不同的房子,並且這會成為常態,因此,我們把萬科的客戶細分加入一個新的維度——用戶家庭生命週期,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這種分類看似很簡單,但要找到這個"分"的維度,需要對事物、對商業有充分且深刻的理解。

對於現有的互聯網公司,可以從業務的角度對其進行分類,例如阿里巴巴是平臺型電商公司,京東是物流型電商公司,百度是搜索引擎型公司,騰訊是通信社交型公司,網易是遊戲型公司,新浪是媒體型公司……這些是從各個公司主營或者最大的業務模塊來分類的。我們也可以從互聯網發展的歷程來看不同業務的發展潛力,互聯網從一個媒體型工具(互聯網媒體、新聞、搜索、信息傳播),逐步發展成內容傳播平臺(微博、博客等)再發展成社交平臺(微信、臉書、推特等),目前,互聯網開始在傳統行業中普及應用,並有了新的創新應用領域,發展成了資源整合平臺(O2O服務、共享經濟、微商等)。這些都是一個技術在發展階段上的應用創新所帶來的時代變化,這些也影響著不同業務的商業價值,越緊跟時代的技術價值越高,所以媒體型的新浪只有3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遊戲平臺型的網易則有接近20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而電商平臺型的阿里巴巴和社交平臺型的騰訊則有接近2000億美元的市值,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分類?為什麼要分類?分類的方法是什麼?

分類是一種基本的分析方法,但這裡面深藏著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如果你把互聯網看成媒體,那麼你就是傳統的互聯網門戶網站(網易、搜狐、新浪)。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媒體,不僅僅是門戶網站,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能量。如果你把互聯網看作一個平臺,那麼你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企業都在做平臺,一個做交易平臺,一個做溝通平臺。那麼未來的互聯網會是什麼?這個很難回答,就如同在1999年時,極少人能夠知道在互聯網中可以做出滴滴打車、Facebook、微信、Uber等產品。當然不排除猜對的人,但目前的共識是:互聯網正在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併發生化學變化,引導著傳統行業重構。

全文摘自《企業經營數據分析-思路、方法、應用與工具》趙興峰著

版權說明:版權所有歸明悅數據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或請註明內容出處(《企業經營數據分析》趙興峰著),非常感謝!【往期內容已在(明悅數據)公眾號同步發佈】

下期內容更實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