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好書,我要推薦這幾本

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會被學生或者朋友要求推薦幾本書,個人認為,讀書是一個人的事情,而一旦養成具有自我特點的讀書習慣,便不再去追求著別人給她或者他介紹書籍了,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去選擇書籍。讀別人推薦的書,可以看作是一種入門,也可以當成一種分享。

什麼是好書,我覺得被當下很多媒體宣傳出來的,一上市就賣出幾十萬冊甚至上百萬冊的書,呼嘯而上,讀完後又呼嘯而下,絲毫沒有拿來讀第二遍的渴望,這樣的書不見得是好書,我界定好書的標準就是這本書能夠讓你看完第一遍,隔一段時間後還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的才算上是好書。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近些年我看過不止一遍的書,希望能對讀書的朋友有所幫助。就按讀書遍數的先後順序來分享吧:

1.《目送》 龍應臺,2012年入手,先後大致讀了五遍。

讀這本書,是我感情起伏最大的時候,跟著書中作者的筆觸,有時候禁不住的笑起來,有時候卻淚水漣漣。龍應臺在大陸出過的書,我都拿來看過,基本都是大學時候在圖書館借來看的,最早是《野火集》,最近的是《美麗的權利》和《銀色仙人掌》,2016年新出來,自己買的。民族大義的《1949大江大海》,因為觀點問題,在大陸只有電子版可以看到。單單就這本寫父母,子女,朋友的文字觸動我最深,相信《目送》,我還會看下去,去體味橫亙在父母,子女,朋友之間的生死大問。

2.《紅樓夢》曹雪芹

我相信這本書將會是我人生中讀書遍數最多的一本書,最近看《紅樓夢》時,閉上書,覺得很多之前沒有明白的問題現在變得明晰起來,但是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答。蔣勳說,《紅樓夢》是可以看一輩子的書。林語堂說,自己每年看一遍《紅樓夢》。作為美學大師或者文學巨匠,對《紅樓夢》如此高的評價,是實至名歸。與其將《紅樓夢》看作是情愛糾纏,不如將其看作是對自己的認知的的一本書籍,其中四百多個角色,每一個人的特點都會在我們自己身上有展現,所以,讀《紅樓》其實就是在讀我們自己。

3.《額爾古納河右岸》遲子建

大多數人聽說遲子建這個名字,是在高中的語文閱讀中。她的散文出現的比例非常高。然而,直到了大學,走進圖書館,才看到了作品上作者本人的照片,原來是個女生。一股暖流迎面撲來,於是把圖書館她的所有文學作品悉數找來,一本本看,一本本品。其實讀到她的第一部作品是《假如魚也生有翅膀》這部散文集,而後是《北極村童話》,遇到了《額爾古納河右岸》,讓我興奮不已,這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北國的蒼茫,讓我看到了鄂溫克族獨特的民族風情,讓我感受到了遲子建老師駕馭文字的高超能力,將帶著溫度的文字融化著北國的蒼涼和寒冷,帶給我們無限的文學享受。

4.《白雪烏鴉》遲子建

 我把這本書看做是遲子建嘗試寫歷史文學作品的一個成功之作。之前的文字一直在白山黑水,冰雪森林中徜徉,帶著十足的東北的氣息。這部作品在保持這些特色的基礎上,尋求著將客觀的歷史植入感性的文學之中。看完《偽滿洲國》套裝之後,總覺得她對史料的駕馭能力還需要錘鍊,不夠完美。但是在這部作品中,寫的是20世紀初發生在哈爾濱的一場鼠疫,她用自己帶著溫度的筆觸,遊走在死亡的絕望與希望之間,遊刃有餘的穿透著人世間的嬉笑哀樂,在生死一線之間,傳遞著愛與溫暖。

5.《人類在群星閃耀時》 茨威格

這是一本非常好讀的書,這裡的好讀指的是內容好,且簡單易懂,高中生也可以駕馭。這本書很好的一個地方就是,它給予你一個看待歷史事件的新的視角,比如如何看待新航路開闢的航海者們?將他們稱作航海家,本身就是對他們的行為的肯定,這也是西方中心論的話語體系中普遍接受的論調,但是在這本書中作者比較客觀的呈現了這些航海者們在對外活動中呈現的兩面性,非常值得一讀。

6.蔣勳《品味四講》《生活十講》《孤獨六講》

“認識”蔣勳,是4年前一個朋友的介紹,當時市面上還沒有太多關於他的書,只不過是粗製濫造的,紙質低劣的趕製而成的書籍。所以 《品味四講》《生活十講》《孤獨六講》《蔣勳細說紅樓夢》《天地有大美》等都是通過有聲書聽來的,當時像是著迷了般,做夢都在聽他在講課。等到市面上開始出現製作比較精美的書籍出現的時候,便果斷買來看,對很多傳統文化的認識以及西方美學的認識,都是從蔣勳老師這裡學到的,極力推薦。

7.《美的歷程》李澤厚

結識這本書的時間更早一些,是在六年前大學課堂上,老師講考古課的時候,有很多文物要介紹,為了更直觀的去看,去認識,老師給我們推薦了李澤厚的《美的歷程》,還讓我們每一個人寫讀後感。當時覺得這本書好難懂,很多文言文註解不說,這些文物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認識完的,於是就稀裡糊塗的看完,寫完作業算是交差。然而過了不久想起其中的觀點和文字,心裡癢癢的,於是又從前往後很是細緻的讀了一遍並認真的做了筆記,很是佩服李澤厚先生的治學態度和提出來的觀點,對中華文化不同歷史階段美學的特徵總結的極為到位,對認識中華古典文化具有很好的指導價值。

8.《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1587年,本是歷史上無關緊要的一年,而作者靠著敏銳的觀察力,從浩瀚的史料中提取要點,以人物為主線,將浩瀚的明朝歷史結合起來,非常切合其“小切口,大歷史”的治學方法,黃仁宇老先生的很多書,不只是歷史系的學生可以看,他樸實,言簡意賅的敘事方法,將晦澀的史學作品變成了可讀性極強的通識類讀物,對於增加自身知識儲備,有很好的幫助。

8.《蘇東坡傳》林語堂

作者坦言說,自己寫《蘇東坡》並沒有特別的理由,而是以此為樂。還好他以此為樂,才有了今天這麼好看的作品。作為一名詩詞大家,林語堂對蘇東坡很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讚歎他的淳樸自然,慨嘆他的不公際遇,其實蘇東坡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滿滿的正能量,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是抗暴保民的勇士,是個很多面的人物,通過林語堂的筆觸,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多面卻耿直淳樸的蘇東坡。

9.《文學回憶錄(上/下)》《木心作品一輯八種》木心

木心的書是暢銷書中不可多得的經典。極具有收藏價值,文學藝術價值。當時買《文學回憶錄》,是在瀏覽網頁時,靠著內心的直覺買下的,沒想到卻時淘到了寶貝,看完一遍後便急不可耐的把《木心作品一輯八種》拿下,書做的很精緻,完全可以隨意拿出一本,靜靜地臥在沙房上看一下午的那種書籍,輕便而實用,內容充實而博大,沒有花裡胡哨的表達,字裡行間充斥著作者木心作為一個文學家的深深的驕傲,在聒噪的當下,這樣安靜的文字,都是硬通貨,巴適得很。

10.《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

這本書教給我們說,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書人。海蓮·漢芙說,自己從來不買沒看過的書。她買來的書多書是要陪伴自己一輩子的。對於那些讀來詰屈聱牙的,便不惜一切代價將其處理到。讀的書多了,自然就有了甄別的能力,所以,多讀書,藏好書,總會遇見那麼幾本可以陪伴你過完這或長或短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