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長莫及什麼意思 鞭長莫及的典故

鞭長莫及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楚莊王在位以後,楚國日漸強起來。有一次,楚莊王派大夫申舟去訪問齊國。申舟自以為楚國很強大,鄙視宋國,路過宋國國境時,竟不肯向宋國打招呼。宋國把這看成是一種侮辱,便把申舟抓來殺了。楚莊王一氣之下,便率軍圍攻宋國的京城。

宋國抵擋不住,便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去求援,晉景公正準備出兵救宋,大臣伯宗卻勸阻說:“我們可不能出兵啊!古人說過:‘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意思是說:馬鞭子雖長,不能用來打馬腹,因為馬腹不是打的地方)。晉國雖然強大,但是楚國不是現在晉國所要攻擊的對象。”接著,伯宗就建議不出兵,但可派一使者到宋國去,給他們一個口頭上的聲援,勉勵宋國不要向楚國屈服。晉景公聽了伯宗的勸說,打消了派兵救宋的念頭。

宋國與楚國雙方堅持打了幾個月之後,宋國終因無外援不是楚國的對手,而脫離了晉國,歸附了楚國。從此以後,楚國更加強大,終於成為齊桓,晉文之後,又一箇中原霸主。

根據這個故事,後來人們就引出“鞭長莫及”這個成語,比喻雖是要辦之事,但力量達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