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前段時間有個熱搜#表面孤獨症#,簡單的說,就是如圖所示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一時口嗨一時爽,一直口嗨一直爽,只要嗨得越厲害,沒有對象也能感受到有對象的樂趣,還不用處理談戀愛的麻煩,仔細一想,還挺賺?

但是,現在的情況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別提正經談戀愛了,只想找個人有肢體接觸都很難。久而久之,從“我不需要愛情”變成“我以為我不需要愛情”,最後嚴重的還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和社會關係。


情感缺失可能與身體疼痛有關

社會關係對於人類生存是必要的,而情感交流對於社會關係的形成和維繫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情感剝奪——接受的深情交流少於渴望的狀態——與社會疼痛有關。目前研究表明,社會疼痛與身體疼痛在神經學上有大量重疊。


情感剝奪、身體疼痛和睡眠障礙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所以,有人抱抱可能能解決一部分失眠狀態。

對於人類這樣的社會物種來說,重要的社會紐帶的形成是很重要的。與其說是奢侈品,不如說是必需品。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正如學者Baumeister和Leary所解釋的那樣,人類有一種基本的、進化的動力來維持親密的人際依戀關係。

當這種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會茁壯成長,而當這種需求受阻時,他們就會受損。

情感是促成這種關係形成、維持和質量的主要交際行為之一。情感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支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緩解孤獨和抑鬱等多方面需求。

任何給定的需求都對應滿足、超過以及不滿足。Floyd提出情感剝奪作為一種理論建構,用來指示個體從他人那裡獲得情感表達水平不足以滿足其需求的狀態,結果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弗洛伊德解釋說,食物攝入不足會導致餓,水攝入不足會導致口渴,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那情感不足則會導致社交痛苦,表現為孤獨、抑鬱、孤立感和人際依戀關係受損。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大家都知道“心痛”,更多是把它當做一種比喻,其實“心痛”是一種生理狀態。大腦影像學研究表明,身體像感覺一樣處理社交和身體疼痛。

儘管社交疼痛本身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它也可能以身體疼痛的形式存在體內,使得身體疼痛成為情感喪失的潛在關聯。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觸摸是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徑

我們關注情感交流的方式和途徑主要在於面部表情和聲音,也就是視覺和聽覺,往往忽略了五大感官中的“觸覺”在情感傳遞、感知方面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觸覺被描述為與世界接觸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所有感覺系統中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感覺系統。

觸摸可以指兩種高度分離的現象,一是指物體在皮膚上的作用,二是指皮膚感覺系統的信息傳遞(即感覺)。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通過觸摸能相互傳遞某人的感知和思想。比如,一個人可以通過撫摸對方的臉來表示“愛”。這種觸摸感覺也是情感交流的核心。

目前研究數據表明,夫妻間的觸摸質量和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和幸福指數。

通常在戀愛初期,夫妻(情侶)間的接觸量是最小的,之後在相處關係的中間階段達到峰值(通常是約會或訂婚後),結婚超過一年的夫妻間彼此碰觸頻率會開始逐漸下降。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現在網絡上常說,“我渴了”、“求抱抱”等,除開一部分開玩笑意味,毋庸置疑的是肯定有部分是真情實感的想要和人有肢體接觸,這種接觸不是sex,而是上文中提到的觸摸,

包括但不限於擁抱、撫摸、摩擦等肌膚接觸

目前,擁抱是有被心理學家證實具有心理治療作用,可促進健康、快樂、安定感,擁抱接觸也被視為醫療的基本工具。

這類近距離的肢體接觸也受環境氛圍的影響,擁抱在西方國家較為常見,但是在崇尚含蓄表達感情的東方國家則不容易實現。往往很多難以表達的話語可能都抵不過一個簡單的擁抱。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什麼是皮膚飢渴

擁抱只是其中一種接觸方式,當觸摸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如前文所說,則會造成情感剝奪,這種狀態被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定義為“皮膚飢渴”

隨著年紀增長,男性可能比女性會有更嚴重的“皮膚飢渴”,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比女性更難主動或被動接受觸摸,更含蓄地表達感情,從而導致需求難以滿足。

長期的“皮膚飢渴”會讓人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加重與社會的疏遠感。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其實,孤獨並不是一件矯情的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孤獨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心理需求。

研究表明,身體上很多疼痛和孤獨感呈正相關,缺乏安全的社會環境會加深人們的孤獨感,加重對周遭環境的不信任感,這種對潛在威脅的警覺會在睡眠期間表現為更大的躁動和情緒起伏。實驗數據表示,孤獨和睡眠質量短暫呈正相關。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孤獨很奇妙,它潛入你生活的時候先讓你覺得舒服,讓你享受自己出門,聽歌,喝酒,它把自己包裝成“自由”。等到日子一長,你站在劇院門口看著海報,嘆一口氣呢喃一聲,這部劇可真適合兩個人看啊,才知道孤獨已經累計到有點讓你承受不住的重量了。


舉著一杯水一分鐘,跟舉著一年,兩年,五年是不一樣的。這時候出現的那個人,讓你可以靠在Ta身上,腿疊在一起,手繞過Ta的脖子,搭在Ta的肩上。


“我胳膊好酸,這杯水我舉不動了,你肩膀借我放一下”。


這個人的出現幫你稀釋孤獨的重量,生活有了可以敘述的對象。


而這個人走了,孤獨都懶得跟你周旋。它不僅迅速侵入你生活的每個空隙,還狡猾的把杯水,換成了一噸鐵。

皮膚飢渴是一種什麼渴

能猜到很多人大概會說自己有社交恐懼,很抗拒和人有肢體接觸,不如試試?真香警告一次。


〔參考文獻〕

[1]Floyd. Affection Depri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Pain and Poor Sleep Quality[J]. Communication Studies,2016,67(4).

[2]Hertenstein Matthew J,Verkamp Julie M,Kerestes Alyssa M,Holmes Rachel M.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touch in humans, nonhuman primates, and rats: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J].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2006,132(1).

[3]Thompson Erin H,Hampton James A. The effect of relationship status on communicating emotions through touch.[J]. Cognition & emotion,2011,25(2).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0年04月07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封面設計:零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