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要加一個MPH?

為何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要加一個MPH?


眾所周知,美國臨床醫生的執業前提是獲得醫學博士(Doctor of Medicine, MD)學位。因此,醫生的頭銜中都會出現MD。除此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還有一個MPH,且這個現象在管理層的醫生中尤為普遍。


那麼MPH究竟代表什麼?明明MD已經足夠“彰顯身份”,為何還有很多醫生再去追求一個MPH頭銜呢?


為何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要加一個MPH?




MPH何方神聖?


MPH是公共衛生碩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的縮寫。


公共衛生是一個基於醫學,廣於醫學的專業。關注公眾健康,“預防”是這個專業的核心。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對“公共衛生”的定義——

公共衛生就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為保障人人健康的各種條件所採取的集體行動。


人們從擔憂疾病,發展到關懷健康,也自然有了“公共衛生”的需求。


而凡是與人的健康相關的問題,無論是傳染病防控、環境衛生、職業安全,還是醫療系統的政策管理,都是公共衛生的課題。所以,也有了“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無邊無際

”的說法來形容公共衛生。


為何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要加一個MPH?




公共衛生的不同分支


公共衛生專業的涉及範圍廣,自然也有眾多分支——

公共衛生專業分支包括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社區與健康教育、環境與職業病衛生學、公共衛生政策管理、全球健康、營養與食品安全學等


相較於醫學專注於人體和疾病,公共衛生還常涉及管理學、社會學、法學、統計學的內容。特別是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的專業分支,對於領導力、溝通和專業之間的平衡與系統思考息息相關。




為何醫生會追求MPH?


增加公共衛生的專業背景,醫生們也有不同的考量。一些醫生選擇MPH,以求更好地瞭解患者,與患者溝通;一些醫生是想從社會、環境等角度更加全面的瞭解疾病;還有一些醫生是希望從單純的臨床工作過渡到管理或研究工作。


為何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要加一個MPH?


Carmon Davis是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兒科醫生,也是哈佛大學畢業的公共衛生碩士。行醫時,公共衛生的專業訓練讓她意識到傳統病因以外的影響因素,從而更好的理解與幫助患者——

公共衛生的專業學習中,我研究了貧困如何影響兒童健康的——不僅有營養不良的風險,還有缺乏安全的運動場所、高肥胖率和家庭暴力。如今,我會花更多時間與患者討論除醫療需求以外的問題,特別是環境對於患者行為的影響,以確保患者更好地遵從醫囑。

為何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要加一個MPH?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醫學院和公共衛生項目合作,開設醫學-公共衛生雙學位課程。在培訓醫生臨床技能的過程中,同時給他們更加獨特的視角。


Joshua Louis在塔夫茨大學醫學院學習時,就同時學習醫學和公共衛生的課程。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對待患者,讓Joshua關注到患者對醫療需求以外的事情,可以更好地與患者溝通,也更好的保護了患者的權益——

我們超越了醫學生的討論範圍,從思考患者的隱私規則,到討論與這些規則相關的實際法庭案件。一次,我的精神科帶教醫生與患者家屬通電話時,她並不確定自己能夠告知對方多少信息。而此時,我在公共衛生課堂上學到的醫療法律問題就派上了用場,順利地幫助她與患者家屬進行了溝通。

為何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要加一個MPH?


現如今,我國也更加強調“大健康理念”和“培養防治結合型人才”,也就是加強公共衛生的專業培養。未來我們的MD-MPH想必也會越來越多。


為何國外很多醫生的頭銜中要加一個MPH?

在公共衛生間,聊聊公共衛生那些事兒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