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吟》的作者不是卓文君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白頭吟》


《白頭吟》的作者不是卓文君


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成親之後,相認相敬如賓但是終究因為時間兩者的感情也慢慢的消散了,再加上此時司馬相如事業也有了起色,因此就納了茂陵人為妾。卓文君有些氣不過,於是寫下了這首詩詞,用這首詩詞也表達自己的不滿以及對用情不專丈夫的一種控訴,並且也表達出自己對於忠誠的堅持。

這個故事大家都相比很清楚,也深入人心。並且這首詩和《琴歌二首》成為了古代愛情方面的典範詩詞。‘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句也不知成為多少少女對自己未來婚姻的期盼,名垂千古。


《白頭吟》的作者不是卓文君


但是《白頭吟》的作者卻還是有疑問的,這首詞雖然在網絡上面被標註為卓文君所做,但是在各個詩詞典籍上面卻標註為漢樂府詩詞。下面我將從兩個方面為大家解釋一下:

第一 、記載古籍

最早說明《白頭吟》的作者是卓文君的古籍是晉朝人葛洪所著的《西京雜記》,其中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決,相如乃止。”

《西京雜記》是古代筆記小說集,該書寫的是西漢的雜史,所謂‘雜史’也就可信度不太高或者是八卦信息量十分大的歷史,也就是說在這本書撰寫的時候就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被誇大的,因此這本書關於《白頭吟》是卓文君所作的說法其實就有待考證。

而且正史《宋書·樂志》中對《白頭吟》也有評價,說其“並漢世街陌謠謳”意思是,這是漢朝的民歌。

作為記載最完善或者說最權威的古代詩歌典籍之一的《玉臺新詠》對於《白頭吟》的名字直接以詩詞的第一句‘皚如山上雪’為題,根本就沒有說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白頭吟》的作者不是卓文君


第二、詩詞的完善程度

下面我們簡單對這首詩賞析一下:

第一句‘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這是用了比興的手法將男女之間的愛情比喻為高山上面的白雪以及雲間皎白的月亮,高山上面的白雪純潔無暇、雲間皎白的月光雖然時斷時續但是其光明卻是永恆的,這是作者對男子海誓山盟的一種形象比喻。

第二句‘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就很簡單了,直接說明‘你就是個渣男,在外面有人了,我要和你分離。’前面兩句海誓山盟現在突然就一隻腳踏兩隻船,這種轉折實在是太過於突兀但是卻形象的表現出了作者此時的心情,也表現出了作者對於離開的堅決。


《白頭吟》的作者不是卓文君


第三句‘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字面意思‘今天我們喝一次離別酒,以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第四句‘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這是一句寫當時的情景的句子,兩個人在喝完酒之後就在御溝上面徘徊,然後就分手算是對這段感情的結束。這句詩中直接表達了作者對於他們兩愛情的看法那就是和流走的水一樣再也不收回來了,也表現了作者對於分離這件事情的決絕。

第五句‘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從這句開始整首詩又開始了轉變,用四個形容詞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在女子結婚被送嫁的時候女子都會哭泣,這是由於離開家之後不能再照顧父母的緣故。但是在這裡作者卻是一種暗喻那就是隻要嫁了一個能過一輩子的人那麼就沒有必要哭泣,從這裡開始作者開始慢慢的挽回男子的心。


《白頭吟》的作者不是卓文君


第六句‘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千古名句,希望得到一個人的心之後就算白頭也不分離。這裡已經變得赤裸裸了,作者希望自己的丈夫可以回心轉意重新回到他們的家裡來。

第七句‘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這是句形容句,表達的是男女求偶,如果兩廂情願那麼就能夠過得融洽。作者這個時候開始打起了家庭牌,畢竟他們生活的這段時間日子過得相當好。

第八句‘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這也是一句比興,說明真正的愛情是用金錢買不回來的,需要用真情去換取。從這裡已經很清晰的表達了作者希望自己的丈夫回來的願望。


《白頭吟》的作者不是卓文君


整首詩詞用了很多的比興和對偶,並且使用了雪、月、溝水、竹竿、魚尾等形象生動而耐人尋味的喻像。一、二、五等句十分的工整自然,而且還是四局為一解,每句換韻使得聲情與辭情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也就是說這首詩歌的成詩時間在詩詞成熟早期或者是中期,而卓文君所在的西漢時代詩詞並沒有完全的成熟。歷史學家王立群也認為:“郭茂倩所著《樂府詩集》當中記載的《白頭吟》絕非卓文君所寫,這是兩首五言詩,但西漢中期不可能產生這麼成熟的五言詩。

因此這首詩詞是卓文君所做的可能性極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