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军课题组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取得进展

针对时下新发高传染性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生物学这一科学问题,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与微生物学系冯友军课题组 (https://person.zju.edu.cn/fyj) 与浙江丽水人民医院王伟主任团队合作,近日在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在线发表题为 “Influenza-like Illnesses Caused by a Cluster of Imported Italian COVID-19” 文章。率先指出了丽水市收治的意大利输入COVID-19新冠感染病例大部分表现为流感类症状(图1)。

冯友军课题组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1:意大利COVID-19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目前已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疫情。自从2019年年底首次在武汉出现以来,COVID-19便迅速席卷全国。截止到4月15日,该疫情已蔓延至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感染人数达到1,980,003 人,其中死亡126,557例(https://gisanddata.maps.arcgis.com/apps/opsdashboard/index.html#/bda7594740fd40299423467b48e9ecf6)。

病原学研究表明,引起COVID-19疫情的与蝙蝠亲缘关系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其RNA基因组大小约30kb。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2019-nCoV与蝙蝠来源SARS-CoV病毒 (即bat-SL-CoVZC45 & bat-SL-CoVZXC21) 亲缘关系紧密。基础医学院冯友军博士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与南京军事医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参与完成了这2株蝙蝠来源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功能基因组学 (EMI, 2018)。不久前,国际病毒学命名委员会将2019-nCoV重新命名为SARS-CoV-2。由于该命名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因此我国诸多学者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冯友军博士进一步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兽医系王乐义教授开展合作,通过新冠病毒全基因组的系统分析(图2)及其关键病毒蛋白的结构比对,指出了新冠病毒亦可能是源于蝙蝠的SARS类病毒的进化祖先/前体,而未必是SARS-CoV的所谓姊妹,相关结果业已在PrePrint预印本平台发布(https://www.preprints.org/search?field1=title_keywords&search2=Youjun%20Feng&field2=authors&clause=AND&search_subject_area=50) 。

冯友军课题组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2:新冠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重组分析

目前看来,COVID-19除了导致典型的严重呼吸性障碍综合症,亦可表现为流感类轻型症状以及无症状感染。冯友军课题组通过合作研究发现这批意大利的输入病例无发烧症状,仅仅表现为咳嗽。胸部CT扫描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浑浊,系病毒感染的典型特征 (图3)。在此之前,该课题组在丽水当地患者中就发现了流感类症状的COVID-19携带者通过聚集性接触 (如就餐) 可导致受传染者重症肺炎的产生,相关结果已在PrePrint预印本平台发布。

冯友军课题组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3:流感类症状的COVID-19病人的肺部CT检测特征

上述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COVID-19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谱和临床特征提供了借鉴,同时呼吁公众要爱护野生动物、养成良好的饮食文化习惯、防患人畜共患传染病 。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mv.25869

实验室介绍

冯友军教授课题组常年接受博士后申请以及研究生申请!

本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肠道细菌MCR粘菌素耐药的播散规律和生化机制、结核分枝杆菌生物素的代谢途径与感应新机制、猪链球菌人群感染的扩散与致病机制。欢迎同样热爱科研的你加入。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浙大教师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fyj#0


— E N D —

扫码关注

今日头条公众号 :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新浪微博公众号:@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冯友军课题组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取得进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