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后,李蘭娟給小學生回了一封信:長大要做祖國的棟樑

前幾天,封城76天的武漢終於解封,眾多支援過武漢的一線工作者們終於能鬆一口氣,全國各地的人們也都為了武漢今天的自由而歡呼吶喊。

武漢解封后,李蘭娟給小學生回了一封信:長大要做祖國的棟樑

一位一年級的小學生和媽媽說:“媽媽,我太愛李蘭娟奶奶了,我要做一份禮物送給她,感謝她救武漢的病人。”於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小學生順利寄出了給李蘭娟院士的感謝信和親手製作的禮物。

李蘭娟院士在收到小朋友的感謝信和禮和後,還在百忙之中抽空回了信。她鼓勵小朋友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祖國的大花園裡健康成長,長大做祖國的棟樑。

小朋友在收到李蘭娟奶奶給她的回信後非常開心,看著李奶奶言語間充滿的慈愛和關心,她默默在心裡定下目標:“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像李奶奶一樣當個醫生、科學家,為病人治病!”

武漢解封后,李蘭娟給小學生回了一封信:長大要做祖國的棟樑

在這場和病毒抗爭的戰役中,眾多一線工作者們的事蹟感人至深。在疫情發生後,在別人都感到害怕想要逃離時,醫務工作者和科學家們卻逆向而行,深入疫情一線,為人民和生命安全和健康與病毒戰鬥。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就是這些勇敢的英雄裡的一位。當初,李蘭娟是第一個站出來明確表示,疫情已刻不容緩的人。在武漢必須封城這個決定的背後,李蘭娟是其中最有說服力的專家之一。

今年的除夕夜,本是闔家團圓之時,鬢髮已斑白的李蘭娟院士卻提著行李,匆匆忙忙奔赴北京,參加疫情會議。那晚上行程結束時,她來不及回家吃一口熱騰騰的團圓飯,就直接在首都機場湊合著吃了一份水餃,然後帶著一身疲憊返回杭州。

武漢解封后,李蘭娟給小學生回了一封信:長大要做祖國的棟樑

奔波勞累之際,她在朋友圈打趣說:“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了,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刀。”俏皮話之間,盡是肩挑重擔的任勞任怨。

​李蘭娟主動請纓,向國家提出來隊去支援武漢。2月2日,李蘭娟馳援武漢,凌晨一下火車,就連軸轉地忙碌了起來。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她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點醫院不分晝夜地忘我工作;為了讓民眾安心,她在商討診療方案的百忙之餘,又抽時間跟公眾普及病毒知識、反饋最新情況。

2月4日,李蘭娟團隊在武漢發佈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她不分晝夜地忘我工作,每天就睡3個小時。

武漢解封后,李蘭娟給小學生回了一封信:長大要做祖國的棟樑

​武大人民醫院副院長曾評價李蘭娟院士說:“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各個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都要見面,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我們。我感覺,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在一次節目中,主持人問李蘭娟:“什麼是最大的快樂?”李蘭娟院士笑著說:“看到那麼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們從死亡線上拉過來,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武漢解封后,李蘭娟給小學生回了一封信:長大要做祖國的棟樑

鍾南山院士84歲,李蘭娟院士73歲。他們都已經到了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年齡,卻依然心繫國家和人民,毅然踏上戰疫一線,成為了全國人民最信任的人。

他們在國家危難、黑暗降臨的時刻,就像是一束光,引領著全國人民一步步走出無望和恐懼。他們是亨利·基辛格口中“把大部分中國人保護得很好的少數勇敢的中國人”,也是瑪格麗特·米特筆下“可以改變世界的,有思想、信念堅定的一小群人”,更是我們都敬佩的那種偉大的英雄。

他們不是天天上熱搜和封面的明星,身上沒有光芒萬丈,甚至也從未奢望成為災難中悲壯的英雄。但他們卻用學問智慧、素養修為、誠實勇敢,構築起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武漢解封后,李蘭娟給小學生回了一封信:長大要做祖國的棟樑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科學和知識撐腰墊底,其他的一切都只能是脆弱的表象。因為,如果沒有人在狂風暴雨到來時,為我們撐傘庇護,就很難看到雨後的風和日麗;沒有人在災難發生時,替我們負重前行,就很難談什麼歲月靜好。

在那些無憂無患的日子裡,是這群科學家和英雄們默默潛伏在這片土地的每個角落,默默無聞撐起我們的和平歲月。

所以,在這疫情的照妖鏡下,以鍾南山、李蘭娟為代表的科學家和醫護人員,成為了真正的全民偶像。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有了平安祥和的國家,人們才有了看娛樂八卦的心情和歲月靜好的日子。

鍾南山、李蘭娟等科學家和醫護人員的精神值得敬佩,他們更應該成為那些正在汲取知識的孩子們的榜樣。願更多的少年,像他們一樣心懷慈悲,用知識為國奉獻,救人於危難,創造並擁有更好的中國。


作者簡介:小旭和你聊情感,分享故事,情感解答,歡迎投稿,期待和你一起聊暢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