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新风口”——“武汉打响经济发展战”系列报道之四

抢滩“新风口”——“武汉打响经济发展战”系列报道之四

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力地液压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 (视界网 宋亮 晏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杨雯婷

4月23日,“解封”半月后,鲜活武汉有序归来。

旌旗猎猎,战鼓铮铮!在武汉西北,一场“突围战”正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打响:

促投资——全区集中开工重大项目9个,总投资169.7亿元;复工项目达144个,总投资3451.3亿元。

复生产——337家规上工业企业应复尽复,企业员工返岗率超九成,产能恢复率达65%,TCL空调等龙头企业4月产能即可达峰值。

稳就业——高新技术、食品医药、机电制造、商贸物流等52家企业集中招聘,释放2415个岗位;1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包保全区所有街道和产业园区,为企招工,为民纾困。

半个月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在建项目全面复工,龙头企业快速达产,中小企业谋变转型……作为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武汉临空港新一阵风浪奔涌在前,又一场拼搏正在开始。在这里,新希望破土而出、拔节生长的声音,清晰可闻。

促投资 “超级大脑”抢滩“新风口”

进入小区超市,要出示健康码;社区求助、获取信息,要登录“武汉微邻里”;求医问诊要上武汉城市留言板的在线问诊平台……

疫情期间,武汉多个互联网“战疫利器”几乎都是一夜上线、扩容,访问量激增,却少见掉线、闪退等故障,背后离不开海量而稳定的云存储与计算能力支撑。

而承载这一切的,是位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下称网安基地)的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

中金数据(武汉)超算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业务部副总监钟奡介绍,武汉超算中心被称为武汉城市超级大脑的数据“底座”,其打造的“武汉电子政务云”已为武汉市40余个委、办、局、区的170余个业务系统提供云计算服务。疫情期间,武汉超算中心为武汉微邻里、武汉战疫、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追踪平台等多个抗疫急需的应用系统提供了云应急保障服务,未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件。

武汉“解封”后,总投资105亿元的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也第一时间复工。4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此走访时,占地310亩的园区内多栋大楼已经封顶,进入内部装修和周边道路、管廊施工环节。项目负责人介绍,预计6月底前项目一期所有土建及安装工程将全部完工,首座数据中心将具备投产功能,今年内将有2万余个机柜陆续进驻。

日前,中央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新风口”。网安基地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数据与云计算一直是网安基地努力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已吸引以中金数据、众维亿方等多个百亿项目为代表的数据产业集群。眼下,各大项目均已陆续复工,正好赶上新基建的“风口”。这些项目全面建成后,网安基地将形成百万机柜规模的大数据中心集群,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超级大脑”,“这将是吸引全球互联网企业落户武汉、助力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基座’。”

优服务 企业复工夯实“硬底盘”

网安基地引领未来,食品医药、机电制造、商贸物流等临空港传统优势产业则是眼下经济渡过难关的“硬底盘”。

“解封”半个月来,该区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协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缺乏、交通运输不便、人员流动不畅等问题,最大限度推动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区337家规上工业企业应复尽复,企业员工返岗率超九成,产能恢复率达65%。

4月22日,该区慈惠街胡家坮大队辖区内,武汉日特固防音配件有限公司第二工厂机器轰鸣,工人们将各种树脂、纤维、杂棉和阻燃材料按不同配比混合在一起,压制成一张张3平方米大小的毛毡。再将这些毛毡送上油压机,经过热压成型后,最终裁切成汽车引擎盖模样的隔音垫。

公司经理彭颂介绍,公司主要生产用于汽车减噪、降震的各种隔音件、阻尼件,是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广汽三菱等品牌的一级供应商,产品出口日韩、美国等地,年销售额约3亿元。在汽车产业链上,隔音配件只是极小的一环,整车用料价格仅在三四百元左右,重量、价值都不到一台车的千分之一。但汽车产业协调性强,哪怕只有一环断供,整车都无法生产下线。1月23日停产后,该公司就多次收到整车企业的催促,急需复工。

临空港经开区、慈惠街及胡家坮大队为此积极行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协助拟定防疫方案;跨城区协助租用员工宿舍,制订“点对点”运输的班车线路;帮助联系口罩购买渠道,确保防疫物资充足。3月14日,日特固顺利复工,当月底就实现满员满产。

谋转型 “隐形冠军”捕捉新机遇

受疫情冲击,海内外市场大受影响。武汉临空港一批“隐形冠军”依托技术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抢抓新机遇、布局新市场。

3月25日复工后,武汉力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就满负荷运转,全力赶订单。董事长朱明礼说,“去年的单子还没做完,今年的订单已排到6月份以后。”4月16日至18日,该公司就有3批液压启闭机出货,发往非洲及国内四川二滩、金沙江等地。不愁订单,是因为该公司手握多项核心技术,是国内水利水电工程超大型液压启闭机制造领域以及建筑智能顶模液压设备的“领跑者”。

作为一家仅有50余人的小型企业,泰慧新能源却是国内少有的能把风能、太阳能集成于微水能设备的企业。微水能设备就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然能源,通过水锤泵、激波泵、水车泵等硬件产品,把水从低地提升到一定高度,不需要电能、燃油或其他人造能源,类似于传统风车、水车的升级版。这一产品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区域水务调度、旱区改良、调水节水工程等。董事长万松介绍,因为物美价廉,该产品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备受青睐,以前70%的产品销往国外。受疫情影响,海外销售停滞。

为适应新变化,该公司决定转攻国内市场。在一间由办公室改成的直播间里,平日用惯了大锤焊枪的工人师傅开始在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向网友讲解水锤泵、太阳能干燥设备等“拳头产品”。实在、接地气的网络营销很快见效,截至4月20日,公司已接到20余份订单。万松表示,目前仍在加大投入,研制新型水流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