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愛我一次》只是一部騙人眼淚的電影

歲月磨礪,愛你如初。昨天母情節筆者的空間被各種各樣的“秀”刷屏了,我想不應該只是我,大家應該也是如此吧,本來想蹭一波熱度後來想了一次還是算了吧,今天想做一期視屏和大家分享一下,可是在收集資料的時候筆者還是放棄了。原因是有一大堆向母親感恩,在此筆者無意噴他們,只是想說一句你去和你媽說,別來這說你媽可能忙著賺錢給你花,看不到。

89年臺灣的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騙取了無數人的眼淚,為什麼說是騙,因為我覺得看這個電影上癮的人和那些刷空間的人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show。各位看官彆著急罵我,我也無所謂。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那種四愛的演講,就是學校組織在操場上聽的哭的稀里嘩啦幾天過後屁都不記得的毒雞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故事的劇情還是挺扯的,又是富家少爺愛上灰姑娘最後迫於婆婆的棒打鴛鴦,不得不受苦受累的故事模式,然後把結尾一改或是加點別的情節就成了騙人眼淚的毒雞湯了這是80世紀典型的臺灣苦情劇的故事模式,旨在騙人眼淚而已,我們人類這方面的感情,這不過是別人拿來賺錢的工具而已,關於這個模式舉個例子,就應該明白了為了繼承香火迫使母子分離的這是《媽媽再愛我一次》,最後苦盡甘來的是《啞巴新娘》諸如此類的還有《媳婦的眼淚》等等一大波臺灣的苦情劇。如果說藝術是源於生活的創作的話,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一種藝術創作,而且故事的本身並沒有什麼什麼問題如果當做小說來看的話,卑鄙的是有人非要把這種故事一定要掛上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意義可能是筆者地位卑微,也不知道是不是豪門真的會發生這種事情,應為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無法理解並且這個故事裡面的人大多都是病態的,當然影片所表現出的母愛是值得肯定的,筆者否定的只是這種精神的載體以及被放大甚至是神話的影片的本身,這個電影看的爽不爽?感不感人?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骨子裡的這份感情是騙不了人的,但是影片的藝術表現形式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自虐的情感是筆者不能接受的,如果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那麼意義就不一樣了那會使故事的本身外加上一層悲慘的藝術效果,而如果只是純創作那麼我只能說這種自虐的毒雞湯我們拒絕接受。

相信大家看到的電影應該會比我多,各種各樣的關於母愛的視頻向洪水撲過來,但是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去看那種帶有自虐傾向的毒雞湯仔細想想你感受到的母愛到底是綿綿細長的還是轟轟烈烈的那種感覺,我們說的偉大是母愛的本身而不是那種通過瞬間激發人類原始感情然後哭過之後,發過朋友圈之後屁都不記得的那種沒心沒肺的感情,我們只是普通人我們的母愛也只是細小,微弱卻又無微不至的,那種轟轟烈烈的偉大不是咋們的,只是用來騙人的噱頭而已,而且母親節也不是發個朋友圈說幾句感恩的話把自己感動的話不一定能感動別人,如果過了母情節,還是那種沒心沒肺的樣子,那這母情節只是給你給你發個朋友圈的藉口而已。那也是為了你自己的私慾,發個朋友圈做這做那對於母親來說屁用沒有,有經濟能力的給自己母親買個她自己捨不得買的東西,沒有經濟獨立的回家多吃點飯少惹她生氣這就不錯了,當然這也不是隻在母情節這天早做的事。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皮囊》我記得其中有一篇是收入到初中的課外閱讀裡面了,其中有一篇是關於作者母親的感興趣的可以看下,最後再來一部電影《聽媽媽的話》。

歡迎大家關注,幫忙過下任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