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維吾爾族從何而來?

大家都知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維吾爾族主要聚居的一個地方。其實,在距離新疆千里之外的湖南,也有一個維吾爾族的聚居區,這就是被稱為維吾爾族的"第二故鄉"--湖南省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

湖南的維吾爾族從何而來?

源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下轄23個村,239個村民小組,8275戶,3.2萬人,其中維吾爾族7688人,回族2316人,是除新疆外最大的維吾爾族群聚地,也是湖南省八大常居少數民族之一。由於湖南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地在桃源縣,而桃源縣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地在楓樹,因此楓樹又素有維吾爾族"第二故鄉"之稱。

但是這是桃源楓樹為什麼會有維吾爾族第二故鄉之稱呢?小編是桃源人,下面翻翻史籍,來和大家說一說吧!

湖南的維吾爾族從何而來?

據大量史料記載:湖南維吾爾族的祖籍不在桃源,亦不在湘楚之地,而是元朝時期在我國西域高昌王國的統地,即現在新疆的吐魯番、哈密,屬高昌王國的一個望族。

01.西北奇緣

這群遠離新疆的維吾爾族,自然與數千裡之外的新疆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他們的先祖,可以一直追溯到成吉思汗西征前後的西域。公元840年,曾經興盛一時的漠北迴鶻汗國在轄嘎斯(吉爾吉斯人)的突然襲擊之下迅速崩潰,作為曾經統治者的回鶻人倉皇南下西逃,南下的部族逐漸融入中原漢地,而西逃的部族卻經由阿爾泰山進入西域大地,一支在中亞草原地帶建立了後來的喀喇嘛汗國,另一支則是在曾經的唐朝西州之地上建立了高昌回鶻汗國。

不過到公元12世紀時,以天山南麓東部為核心的高昌國已經淪為了北方強大政權博弈過程中的棋子。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國在定都虎思翰耳朵(唐代碎葉城)後,將高昌國變成了自己的東方藩屬,成為了拱衛西遼帝國東部的前線重鎮。

02.西征的故事

來自外部的西遼政權畢竟難以對龐大的天山南北之地進行有效的管理。在西遼帝國統治西域不過百年之後,來自漠北的新興蒙古帝國就橫掃而來。1209年,東部的半獨立狀態高昌回鶻王國於殺死西遼王朝的監督官——少監,投靠蒙古國。

在這一過程中,高昌回紇都督哈勒追隨高昌回紇王,向成吉思汗投誠,被元太祖封為“折衝將軍”。十八年後,哈勒統帥維吾爾人軍隊攻滅西夏,其後裔因此一直在元朝為官,其族人也因此享受了較為優渥的待遇,長期居於帝都中心的固安縣附近。

03.來到瀟湘的家族

這支將軍的後裔哈勒·八十在元末明初又明於時事,轉投明太祖朱元璋,並在多次對北元的著名戰役中身先士卒,履歷功勳。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為了嘉獎八十功績,以其剪除蒙古人殘餘力量有功,親賜姓為“翦”,更其名“八十”為“八士”,漢名為翦八士,這就是湖南維吾爾族翦氏得姓的來歷。為了嘉獎翦八士,朱元璋甚至將將義女吐葉公主(開國大將鄧愈之女)賜給剪八士為妻,即朱氏夫人。

湖南的維吾爾族從何而來?

為了將這支強大的戰力與北元勢力隔絕,朱元璋選擇將他們投放的南方的廣大天地中。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翦八士領其部眾討辰州洞蠻,凡克四十八洞。復令討銅鼓、五開、古州等蠻,報捷。朱元璋封剪八士為荊襄都督府都督,晉封為鎮南定國將軍,加太子太保銜,鎮守湖廣辰常一帶(湘西州與常德一帶)。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廉頗老矣的剪八士跟隨沐家征剿雲南諸蠻,最終在西南戰場上為國盡忠。為了紀念這位傳奇的維吾爾族名將,朱元璋親自下旨敕葬常德東關外黃龍崗(後來的翦家崗),命蔭其嗣為常德衛正指揮使,給田三十頃,門軍六名,外給養軍田七百二十畝。這群一生征戰的維吾爾族人自此定居瀟湘,開始走向了本土化與文士化的路徑。

到了清朝時期,翦氏已經成為湘西地區有名的詩禮傳家之望族,後來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就是從這方舊土新民中走出的。

湖南的維吾爾族從何而來?

新中國成立後,"維吾爾族第二故鄉"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成立20年來,曾多次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阿拉伯國家元首以及眾多外省、市領導和穆斯林同胞,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賽福鼎·艾則孜曾親筆題詞。省委、省政府的領導經常來楓樹進行考察,市委、縣委為了支持楓樹發展,也在鄉設立了多個新農村建設的示範點村。

現在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已經大量建設自己的特色建築,而且修建的花海也是整個省非常有名,非常的漂亮,每到冬天和秋天去賞花的人絡繹不絕,更希望這裡會建設的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