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黃割”和“二八”的國際象棋課代表培養


20世紀前的世界主流是“黃金分割”,它卻經常在藝術評價美與不美當中作為和諧性的數學依據。不懂按這個比例做事的人估計不認識畢達哥拉斯吧,不過有點奇怪的是,“黃金分割”是歐洲人發明的,畢達哥拉斯是正宗的歐洲人,但是卻在500年前,大概是文藝復興前後,經過阿拉伯人“加工”後回傳到歐洲,

歐洲人開始喜歡了。後來意大利產生了很多高水平的美術家,如達芬奇創作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法國人哥特式(Goth)建築,都在那個時代被“割”過的。


學術|談“黃割”和“二八”的國際象棋課代表培養

蒙娜麗莎的臉符合黃金矩形


國際象棋進入學校教育也是快進入21世紀的事情,慣例上按照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生物、化學等課程都設有一名課代表,國際象棋是一種課程,就會有課代表的,我認為國際象棋屬於體育,由體育課代表兼顧。國際象棋比“黃金分割”晚了一千年“問世”,也就是差不多在文藝復興時期前後,歐洲人創造了新規則並變成現在的形式,整整定型到今天沒有變動過。國際象棋外觀立體的棋子大小是根據“黃金比例”高度做成的。比如王和馬、象放在一塊,根據1:1.618的高度設計,怎麼看都是賞心悅目的,如果王和後放在一塊去看就顯得不協調,按現在的話來說是沒有“最萌身高差”。國際象棋拿出來擺擺看,之所以耐看是因為整個棋盤上的棋子有高有矮,高度都是根據黃金比例設計出來的(德國設計師邁克爾和安東·埃德爾也製作了類似多層蛋糕的瓷制棋子,把“王”或“後”放置在了高高的底座之上。由於這些精緻的設計往往難以大規模生產,因此所存的版本尤其珍貴。)。那麼數量內容上,黃金比例數字1.618與國際象棋關係非常密切,1,就是一個王的意思,另一個1是一個後的意思;6,六種棋子;8,八個兵。那麼根據“黃金分割”的特點,國際象棋一個班,如果需要協調藝術和存在美,

1個老師,1個課代表,6副棋或6個學生,8副棋或8個學生。


學術|談“黃割”和“二八”的國際象棋課代表培養

馬塞爾·杜尚和他設計的國際象棋


100年前意大利人發明了一種定理,這個定理不是什麼白金定理,卻以自己的名字稱呼,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明的。他認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但起不到決定性作用。或者每一種事物越美,在一個領域當中會佔有20%,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世界上最聰明的十個人,國際象棋強勢佔了兩席,也就是20%。國際象棋換另一種說法是一個比誰犯錯誤少的智力運動,基本上誰犯錯就會向一方傾斜,很難有翻盤的機會,遇到高手,棋盤上損失20%的力量,那麼剩餘的那部分是幾乎沒有用的。這個定理有另外一個通俗的名字叫“二八定律”。


學術|談“黃割”和“二八”的國際象棋課代表培養

二八定理的圖形


“二八現象”竟如“黃金分割”一樣普遍。在人力HR資源管理中,同樣也遵循這個規律,20%是領導層,控制著80%的員工。下棋的時候,自己就是20%,80%是棋子,犯一次錯這20%就是致命的。我們可以經過科學發現規律運用到國際象棋班級管理中,充分調動20%的精英力量,課代表就是這精英、用課代表的能量,讓這20%的力量去影響80%的學生,以點帶面,輕鬆管理。大概列舉部分優秀的國際象棋課代表的做法如下:

一、課前

1.聯繫老師,落實上課準備的棋具,幫老師拿需要的資料;(課後拿走)

2.把上課同學需準備的物品寫在黑板上;

3.老師來後提醒同學擺棋,確定兩兩對弈。

二、課中

1.協助老師並完成傳幫帶任務;

2.活躍課堂氣氛,積極引導同學參與課堂活動;

3.處理棋盤上突發事件和副裁判職責。

三、課後

1.督促同學清點統計棋子並核對(重點教會新同學擺棋子)

2.瞭解國際象棋的新聞並把重要信息提供給老師;

3.向老師反映作業難易程度;

4.在課後組織同學做題;

5.每星期查錯題本、筆記本,並公示結果(優、良、差等);

6. 多與老師溝通新內容。


學術|談“黃割”和“二八”的國際象棋課代表培養

棋子之間數學關係的距離美


課代表在國際象棋課程裡不再是發作業、維持紀律的學生,在國際象棋課堂裡,更多想大師兄/大師姐的輩分,只有不斷培養好,才讓學國際象棋的學生進步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