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繪畫課題論【上】


焦墨繪畫課題論【上】

焦墨技法是以飽和的濃墨,不摻入水分,渴筆作畫,用單一的濃墨實現畫面的虛實、濃淡、乾溼的層次變化。以皴擦替代渲染,筆鋒含墨量的多少和下筆輕重緩疾,是掌握焦墨技法的訣要。焦墨技法的難點,在於濃墨中不摻入任何水分,卻使畫面具有滋潤感和層次感。焦墨是筆法精純極致的表達,歷代畫家視為畫道上的險絕,正如黃賓虹先生所說:“畫有焦墨法,最為古樸,須筆力健舉,含深秀為宜。”(《黃賓虹談藝錄》)。潘天壽先生認為:“用渴筆,須注意渴而能潤,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是也。近代惟垢道人(程邃)、個山僧,能得其秘奧,三四百年來,迄無人能突過之。”(《潘天壽論藝》)。

焦墨繪畫課題論【上】

線條是中國畫的造型基礎,線條如同中國畫的生命線,也是中國畫區別於其它畫種的最顯著特徵。線條看似簡單,實質最富有變化和靈性,耐人尋味,也最難。寫出富有彈性和韌性的線條並賦予精神內涵,是中國畫家的基本功。中國畫強調突出線條筆觸,要見筆,筆筆分明,筆中有物,充分顯示中國畫線條的無窮魅力,這是中國畫基本技法的實質。焦墨山水畫的線條表達尤為重要,可以認為,焦墨畫是不使用水,以純濃墨線條構成的,唯有筆法,而無墨法,卻具有滋潤感、層次感效果的繪畫。焦在中國畫諸多技法中,焦墨法是既古老又具有難度的表現技法。

焦墨繪畫課題論【上】

焦墨法的使用可以追溯五千年前的彩陶繪畫以及隋唐時期的壁畫,北宋的山水畫也使用了焦墨。用純焦墨創作的中國畫,以明末清初的程邃為始,現代的黃賓虹、潘天壽也時常以純焦墨作畫,以及當代張仃等人。

焦墨繪畫課題論【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