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西洋畫


這幅埃及畫,慣例是下半身側對觀眾、上半身正對觀眾、腦袋側對觀眾——這是擰麻花啊。但他們習以為常,因為那時候,文盲太多啦,畫重在表意思,法老看著高興就好,不跟你較真。

如何看懂一幅畫


相對的,時代相去不遠,龐貝城的畫,就逼真多了。有肌肉,有線條,有色彩,有透視,肌肉塊壘之間還隱約有明暗,所以顯得有體積感。

如何看懂一幅畫


但到中世紀,歐洲畫有些又回去了。看這幅中世紀壁畫,怎麼看怎麼不像活人。但他們其實也不在乎:你們大概看明白這是什麼,就行;顏色嘛,看著華麗就好——實際上,中世紀教會一度很奢靡,跟拜占庭和波斯那邊學了,愛怎麼構圖怎麼構圖,顏色怎麼貴怎麼往上抹;像不像,才不管呢!

如何看懂一幅畫


相比而言,唐宋之間的中國畫,其實很是業界良心。你看人物也可以畫得很逼真。

如何看懂一幅畫


花鳥也可以畫得很逼真——宋朝院畫,就是以逼真為要務的。

如何看懂一幅畫


甚至亭臺樓閣也很逼真。《清明上河圖》就不提了,看看宋朝郭忠恕這幅好了:


如何看懂一幅畫


但之後,時代變了。

教科書都會說,佛羅倫薩的喬託大爺,是文藝復興時的畫聖。你光看這幅,不一定覺得他多聖;但對比一下他前面的:喬大爺最了得的是,他至少畫的是群人——你覺得這場景是現實生活裡可以發生的呀。看人的胳膊、遠近,透視法就出來了。

如何看懂一幅畫


15世紀初,喬大爺的繼承人,兩個同時代大宗師:一個是不到三十就死了的馬薩喬,一個是教會的好朋友安傑利柯。這二位這透視法打的多妙,看著活像立體的。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看官們切記:這是文藝復興時、14世紀末15世紀初的意大利,確切說是佛羅倫薩。意大利人搞地中海商業,有錢,也捨得花錢,僱得起名畫家,畫各類宗教系人體。

同時間,北方在做什麼呢?德國、荷蘭、比利時那片兒,出了這位:楊-凡艾克。這位先生髮明瞭油畫,而且創了這麼個畫風,影響深遠。看下面這幅,就是當時的結婚照。看後面的鏡子吊燈,畫得多麼細膩,這就是北方畫家的態度。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果說,那時意大利畫家主要受僱於教會和貴族,擅長畫人體、構圖和些世上沒有的美麗事物,那北方畫家主要就靠富豪市民階層供著,畫些穿衣服的、金屬、皮毛、小飾品。

再說直白點:

意大利人,負責給你畫些美美的東西;北方人,負責給你拍照。

後來到15世紀末,意大利出了波提切利,這維納斯畫得多美——雖然那脖子歪得沒邊了,但人說了,這叫做理想美啊。

如何看懂一幅畫


而德國出了丟勒,還是寫實為主,看這小兔子畫得:纖毫畢現。

如何看懂一幅畫


意大利那邊,技法其實也在一直修正。比如之前佛羅倫薩大師保羅-烏切洛,畫這幅戰役圖裡,就是短縮法,看個場面人雖然多,但很立體吧?

如何看懂一幅畫


羅馬也沒閒著,曼泰尼亞先生就是羅馬學的藝,畫的肌肉線條、構圖、透視、陰影,很逼真啊。

如何看懂一幅畫


要畫理想的人體美,好啊,就出了佩魯濟諾先生,看下面這畫:圓潤完美,無可挑剔。

如何看懂一幅畫


而佩魯濟諾先生的徒弟,就是不朽的拉斐爾。他這輩子37歲,已經創出了人間沒有的美。拉斐爾自己都說了,他沒有模特,他的美存在於心中。

如何看懂一幅畫


而構圖和素描的天神,就是米開朗琪羅了。

如何看懂一幅畫


達芬奇名氣太大,眾所周知;其實論作品宏大度,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可以壓他;論純粹美麗和構圖線條,拉斐爾也不輸他。但達芬奇有個極了不起的手段:《蒙娜麗莎》雖然被說爛了,但仔細看:這阿姨既有理想圓潤之美,光影又很真實。對比之前的畫,結合得如此自然的,他真也是第一個。當然也可以注意下:《蒙娜麗莎》的背景,就不像凡艾克畫婚紗照那樣曲盡周折、連鏡子裡的倒影都有了。

所以意大利的巔峰,就是16世紀初了:米開朗琪羅最好的雕塑和壁畫、達芬奇和拉斐爾的最好作品,雲集在16世紀前二十年裡

當然,那會兒威尼斯還有一派。剛才說的羅馬肌肉專家曼泰尼亞先生,跟威尼斯的大師貝里尼沾親;貝里尼受了倆徒弟名震天下,一個是喬爾喬內,一個是提香。

喬爾喬內這幅畫過於有名不提,妙在哪裡呢?這幅畫之前,意大利人畫畫,人體和風景常是隔離的;但喬爾喬內把風景和人結合了。

如何看懂一幅畫


提香則更進一步:他老人家用色彩用到登峰造極了。

如何看懂一幅畫


當時,北方人民在幹嘛呢?

如前所述,北方畫家主要負責拍照,畫得要多逼真有多逼真。他們畫花兒,畫靜物,賣給老百姓和富豪回家掛著。他們還畫風俗畫。老勃魯蓋爾就畫了個《農民的婚禮》。

如何看懂一幅畫


當然也有人想出點妖,比如博斯先生。你們畫美,畫純善是吧,我來畫個地獄。

如何看懂一幅畫


到17世紀,大家畫美麗的東西都膩了,也確實該畫點不美的、真實的東西了。

這時卡拉瓦喬就來了。這位脾氣暴躁,喜歡少男,捅過人,最後被人追殺了,天下皆知;他主要赫赫有名的是兩點。其一:打光,明暗對比(eclair-obscure)到他這裡達到里程碑;其二,這人不愛天真無邪的美,覺得真實比美重要。

如何看懂一幅畫


這種思想,被北方來羅馬和威尼斯學藝的魯本斯汲取了。魯本斯富貴一世,主要負責畫各類大畫:裡面佈滿了肉慾、華麗、戲劇性場面,看著跟歌劇一樣熱鬧。宏偉繁複、激情洋溢,這玩意就是巴洛克了。順便,魯本斯打草稿時都是直接使顏料上去:重視色彩,想直接看效果。

如何看懂一幅畫


比魯本斯略晚,另一位法國人來羅馬學藝,學了全然不同的玩意。這位叫尼古拉-普桑的先生,也覺得畫畫該像舞臺似的,但色彩對比不能誇張,線條要明細,構圖要端正,要嚴謹。他一直呆在羅馬,中間回了段法國,當時擔當宮廷畫師,有資格用真人模特擺舞臺看造型。順便,他也是那時極罕見的,作畫時風景與人體一起考慮,經常把風景還重於人體的一位。

如何看懂一幅畫


雖然魯本斯和普桑彼此不一定叫板,但他倆後來被引申出了風格對比:

魯本斯=色彩+狂野+感性美。普桑=線條+端正+理性美。

這是後話。

同時間,北方在幹嘛呢?荷蘭獨立了,畫家靠賣畫給市民階層為生了。那是荷蘭的黃金時期,但畫家都很窮。因為尼德蘭是世俗社會,所以畫家面向新貴階級、地主大眾,問題也就來了:訂金約等於沒有,哪怕豐厚一些,通常只夠買材料;酬金須得提交完作品之後才拿得到,而且容易被挑三揀四。面向市民階層的荷蘭三大宗匠:

哈爾斯因為一句“你畫得不像”就得全額退押金,一度十年沒有訂單,被面包商逼到破產。

倫勃朗36歲之前殷富,36歲畫了《夜巡》丟了名聲,到49歲因為複雜的訴訟問題被破產,晚年為了鑽法律空子,還得給情人和兒子打工。

維美爾到死時還欠著債沒還。

其中高下,很分明瞭。

但這個年代,荷蘭大師們還是把他們的東西發揮到了極致。哈爾斯成為史上最好的肖像畫家之一(當然,同一世紀凡代克和委拉斯凱茲也堪稱傑出,這裡不提了)。

如何看懂一幅畫


維美爾把光影細節畫到了通神的地步。

如何看懂一幅畫


倫勃朗則乾脆就是神。

如何看懂一幅畫


18世紀啦。因為路易十四和他的孫子們肯砸錢,法國成了歐洲藝術中心。路易十四陽剛雄壯之後,就是他孫子們的婉約細膩。於是出了華託和布歇這些洛可可風。

米開朗琪羅那時代,意大利人都不愛畫風景。米聖人說過,人體才是藝術之精華,風景畫是留給沒天分的人畫的。但18世紀,貴族們需要點裝飾消遣,好。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18世紀的洛可可細膩到了極致後,就有了新古典主義。那就是大家都認識的大衛了。所謂新古典,就是跟普桑似的:向羅馬肌肉英雄致敬,畫得質樸有力,史詩一樣。

如何看懂一幅畫


然後是19世紀初,大衛的徒弟安格爾把新古典主義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步,成為法國官方主流。

如何看懂一幅畫


當然有人出來叫板啦,那就是浪漫主義。這裡可以這麼歸納:

你看見一幅畫,是古代或帝國(特指拿破崙時期)題材,有裸女或英雄姿態,有道德教化意圖,有政治內涵,素描精確,構圖勻整、色彩不刺眼?好,新古典主義。

你看見一幅畫,色彩華麗、性情張揚、場面激情、歷史題材、有異域風情、表達了人性的脆弱或主觀感受、雄渾揮灑、更重視色彩?好,浪漫主義。

19世紀中,有一波畫家愛好玩風景畫。在英國,那是透納和康斯特布爾。

康斯特布爾是簡樸派,喜歡畫眼前所見的東西,拒絕墨守陳規。

如何看懂一幅畫


而透納則對光影風濤這些飄忽的東西,大有興趣。

如何看懂一幅畫


同時,法國這邊,有所謂巴比松畫派,一窩非王室畫家,喜歡聚集在巴比松村畫野景兒。最有名的是柯羅:這位先生五十歲之後才成熟,但畫風極妙,尤其擅長畫風,畫風裡擺盪的毛茸茸植物。

如何看懂一幅畫


於是這麼著,到了1860年代了。

重新小結一下1860年代之前:

文藝復興時,意大利主要給教會和老爺們畫美麗人體;北方畫家主要負責逼真的肖像畫、風景畫——就是拍照——賣給各階層。

意大利派裡,羅馬和佛羅倫薩重人體,威尼斯重色彩;北方畫家重材質和細部。

卡拉瓦喬進化了光影,魯本斯開了巴洛克=重色彩重感情,普桑開了古典主義=重線條重端正。

到19世紀初,新古典主義承普桑一派,是為主流:重線條重構圖;浪漫主義一派承巴洛克,重感受重色彩,狂野恣肆。

新古典主義發展為學院派,是官方主流。

巴比松畫派和現實主義畫派則追求質樸的描繪風景,屬於在野黨。

好,進入印象派。

克勞德-莫奈和印象派

克勞德-莫奈1840年生在巴黎,五歲時搬到勒阿弗爾,那地方在諾曼底,法國北邊靠海。順便:莫泊桑寫過《我的叔叔于勒》,故事就在那裡。他家家境平常:爸爸開雜貨鋪,很市儈;姑姑倒是個藝術愛好者。

十一歲上他進藝術學校,但不算個循規蹈矩的學生;那時他已經善於觀察描繪,完成些漫畫來逗趣;老爹貪財,把漫畫放雜貨鋪裡賣,價售十至二十法郎不等。如是1857年,十七歲的莫奈還算是個當地小漫畫家呢。當然,那年也是他人生轉折點:他認識了在諾曼底畫海景和天空的歐仁-布丹。很多年後,莫奈如是說:

“我會變成一個畫家,是因為歐仁-布丹讓我這麼做。”

而布丹是個不規矩的:筆觸略粗疏,很快,抓住瞬間印象的那種套路。

如何看懂一幅畫


因為布丹,莫奈學會了許多許多野外寫生、觀察光線、描繪動態事物的技法,還被布丹灌輸了一招“在現場根據所見完成畫作”的習慣,這對此後的印象派影響深遠。二十歲那年被布丹介紹去巴黎求學時,莫奈已畫過些諾曼底海景畫,成了個離經叛道的藝術青年。

他不滿足於19世紀60年代學院派的線條至上原則,不滿足於在畫室裡循規蹈矩按格式完成作品。他夥同著同學雷諾阿、西斯萊和巴齊耶自立小組,野外寫生,“當場描繪自己的所見”。

1863年,比莫奈大一點的馬奈,學威尼斯畫派,又解構之,搞出了《草地上的午餐》,被輿論大肆抨擊。

如何看懂一幅畫


莫奈名正言順站到馬奈那一方。兩年之後,他以海景畫成名,又一年後,他描繪模特卡米耶——後來成為他的妻子——的肖像畫獲得作家左拉讚譽,被評論家卡斯塔亞里認定是“自然主義畫家”,莫奈時年二十六歲。

如何看懂一幅畫


以上這是莫奈二十六歲的作品。注意他對光影的把握,筆有點粗,但非常快。他希望描繪一個當場所見的印象,而不是塗塗抹抹的玩意。

之後的三年,他依然窮困。他在巴黎畫海景,畫河流,畫浴場;他受荷蘭畫家容坎德提議,去了荷蘭,畫贊丹鎮的風貌;用他自己的話說,“容坎德給我的眼睛上了課”。

可以說,1870年之前的莫奈,主要想描繪的就是強光下的事物,他想抓住真實的場景,為此不惜犧牲畫的細膩度。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時光跨入19世紀70年代後,他結婚了,也成熟了。當他在1872年畫出故鄉

如何看懂一幅畫


勒阿弗爾海岸《印象-日出》後,就成了那一代人的代表:

莫奈不喜歡學院派新古典主義的線條至上,而喜歡色彩。

他喜歡康斯特布爾那樣忠誠於自己眼睛的風景畫,也喜歡透納的光影。

他喜歡柯羅那樣捕捉風的能力,“抓住瞬間的細節”。風濤、水光,搖動的這一切,他都想畫。

他不喜歡既定的“理想的美”,而喜歡急速畫下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

就好比,大家都不愛畫張佳瑋,但莫奈覺得,張佳瑋也可以畫,但不能今天畫完明天畫,畫個一年半載。張佳瑋站陽光下,好,就趁那時的陽光,把模樣、光影都畫下來。蘿蔔快了不洗泥,說不定把張佳瑋畫得面目模糊?沒關係,當時陽光照你嘴上,你就這模樣!

這種畫法,張佳瑋自己肯定不樂意:你是畫我呢還是畫陽光呢?但張佳瑋忽略了:當時他跟陽光是一起紮在莫奈眼睛裡的。

1874年,他與他好友們聯合展畫——史稱印象派第一次聯展——他們的創新理所當然被嘲笑了,莫奈被作為靶子中心,那一派人被嘲笑為“印象派”。就像“歌特”、“野獸派”一樣,“印象派”最初是句罵人話。而那年,莫奈正歡欣於自己的發明:買條船,自己坐在船尾,順河漂流作畫。偶爾畫他的老婆。這就是他的旅行。

如何看懂一幅畫


注意上面這幅畫裡,多種色彩筆觸的堆疊。莫奈畫綠色,不是純綠色,而是許多不同顏色的雜合——這就是印象派的色彩理論。你要用眼睛看整體,而不是局部。

之後的五年,他和他的朋友們繼續竭力對抗輿論,但不成功。大眾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從“盯著畫不放”的老習慣,進化到“退後幾步,看畫的色彩和整體氣氛”。

而他還是在畫煙霧之類,比如畫聖拉扎爾火車站:

如何看懂一幅畫


1879年莫奈一度用大量冷色調描繪雪景,粗疏的史學家會認為那是他描繪新風格,但細心些的人會注意到:那年他妻子卡米耶病重逝世,他已經窮到連暖色調顏料(當時更昂貴)都買不起了。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果莫奈也在1879年死去,那他就是個商業上不太成功的、善於勾勒動態的、對色彩極其敏感的印象派畫家。但這,還不是全部。

19世紀80年代,莫奈喜歡在諾曼底旅行。偉大短篇小說家莫泊桑說他看見過莫奈出外狩獵,帶著自己的兒子們,揹著畫板跑,偶爾看見中意的雲,就立刻停下,當場描繪著色。1886年,他四十六歲,一個重大轉折:他的畫商丟朗-呂厄,在美國找到了銷路,莫奈開始有錢了。他終於能夠在吉維尼村買地居住了。1888年,他開始創造著名的麥垛聯畫:他指望在不同季節、天氣、光照之下,塑造一個麥垛的無數形象。這促成了19世紀90年代,他的魯昂大教堂聯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而在19世紀90年代,莫奈旅行少了。他在吉維尼建起了那傳奇的日式花園,設置了日式拱橋和睡蓮池,然後不斷描繪這一切。當然,他偶爾還去倫敦和威尼斯作畫,但他多少有些老了。1914年他七十四歲,他的眼睛開始背叛他。

所以,這一年他開始準備的”大型裝飾畫“讓世界震驚。他準備了一年多,在1915年秋天開始,畫到1922年4月,完成了最後的傳奇鉅作,他的大睡蓮壁畫,他希望“讓人們產生在睡眠無邊無際的幻覺,像個開滿鮮花的水族館”。他做到了。雖然那時,他繪畫幾乎已分不清色彩,只能靠顏料管上標的字母來辨別顏色。

如何看懂一幅畫


如何看懂一幅畫


莫奈和印象派的畫,不是亂塗抹。他們都是學過正經畫畫,然後有創新思想的人。

他們不喜歡新古典派的即定的構圖、捏造的美麗。

他們也不喜歡學院派那種高雅的主題。

莫奈欣賞柯羅,欣賞康斯特布爾,欣賞特納,欣賞那些非主流但真實的畫家。

他們想描繪”眼睛看到的東西“,想描繪最平凡的主題。

莫奈作畫很快,筆觸很粗。

用色彩的間雜、快而密的筆觸,描繪光線的變化、水流、霧氣、池塘這些流動的東西,截取那一瞬間,最真實的東西。

莫奈晚年,越來越傾向於描繪他的感受;他所看到的東西給予他的感官感受,他要用色彩表達出來。

所以,看他的畫,別鼻子貼著畫死看;退後一點,看全體,感受他試圖給你的那種整體感,那種質感和印象。

他試圖讓草地、山巒、谷堆、教堂、池子、陽光、空氣都成為一個整體。他試圖用色彩、光線和質感,給予你一整個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濃烈體驗。所以1895年,批評家布勞內爾寫到:

“莫奈的藝術,已經成為了自然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