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商幫:閩商

從茶葉到食品,從服裝到運動裝備,從紅木傢俱到建材,從民營醫院到房地產開發;從“中國鞋都”晉江、“中國瓷都”德化,到“中國茶都”安溪、“中國服裝城”石獅、“中國建材城”南安,今天的閩商“無處不在”,名頭不小。

閩商靠什麼馳騁商海?答案早已揭開,就是那首耳熟能詳、廣為傳唱的閩南歌曲《愛拼才會贏》

閩商,漂洋過海“行天下”。天風海濤,造就了閩商“愛拚才會贏”的性格;八閩熱土,孕育了閩商誠信為先、義利兼容的商業倫理精神。

閩商“利器”:愛拼敢贏 義利兼容

站在泉州沿海大通道的藍色海岸線邊,海風徐徐,海對面就是臺灣的金門。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如果說老一代的閩商通過漂洋出海獲得了“閩商行天下”的海外崛起,那麼,當代閩商,一方面吸引海外僑商回饋鄉梓、投資興業;一方面積極自發創業,在福建本土形成一個以廈(門)、漳(州)和泉(州)為基點的“閩三角”,打造出新一代閩商影響力。

千年華商裡,閩商是不折不扣的實踐主義者,他們不動聲色地打拼、創造財富。如今,從茶葉到食品,從服裝到運動裝備,從紅木傢俱到建材,從民營醫院到房地產開發,閩商“無處不在”。“中國鞋都”晉江、“中國瓷都”德化、“中國茶都”安溪、“中國服裝城”石獅、“中國建材城”南安等,一個個都是享譽全國的金字招牌。

是什麼讓閩商縱橫商海?在福建,一曲“愛拼才會贏”家喻戶曉,這首歌正是閩商“愛拼敢贏”的性格寫照。與此同時,其創富華章也離不開“義利兼容”的商業思維和經營智慧。

誠信為本的文化傳承

自古閩商海賈,風帆浪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雲杳靄之間。福建沿海一帶有“少年不打拼,老來無名聲”等說法。“辦企業當老闆”成為閩商人的價值取向之一。福建商人的精明有口皆碑。有一種說法,福建商人會在下雨時帶兩把傘,自己用一把,然後賣一把。這種商業意識和拓展精神,深入到閩商世代相傳的商業精神中。同樣重要的是,在採訪中,許多福建企業家提起創業當年,無不提及父輩對自己的叮囑:“做生意,先學做人,誠信為本!”這種財富責任和商業智慧,象燈塔,指引著航向。

福建柒牌集團董事長洪肇設和副董事長洪肇奕是兄弟倆,有著良好的家庭誠信之風。他們的父親雖是小販,但是為人誠信、耿直,以誠信經營在當地享有盛譽。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們從小就樹立起誠信觀念。在上世紀90年代,柒牌所在的晉江市英林鎮,有服裝企業4000多家,但是現在已不到400家。除了經營不善的原因之外,相當一部分企業倒在了不誠信上。洪肇奕回憶,正是父母親常說的一句閩南話:“誠心不用吃齋,信用不用結拜”,讓他終生牢記只有誠信經營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客戶、贏得市場。華盛建材(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輝煌回憶說,閩南人的文化傳承裡,講究誠信、好客,“出門做生意,沒有誠信,路會越走越窄,而有了誠信,路會越走越寬。”

誠信也是福建南安中宇建材集團董事長蔡建設一輩子謹記在心的家訓。1976年,還是14歲少年的蔡建設離家謀生,去東北推銷水龍頭。身為打鐵匠的父親告訴他:“出門靠朋友,你做的事要讓人家信得過,才能交到朋友。”一路走來,從最初的家庭作坊,成長為率先在國際上打響中國水暖衛浴品牌的行業“領頭羊”,蔡建設感慨,一生要誠信,才有朋友幫。他很清楚記得,2009年4月30日,是中宇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一個國際戰略投資者和他談了一個半小時後,肯定地說:“我投你,既是投你這個公司,更是投你這個誠信的人!”3億美元幫助公司步入發展快車道。

招工難,讓無數企業頭疼。一些地方的工廠怕工人回家過春節後不來了,就壓著員工1-2個月的工資不發,但是在中宇建材集團,每年春節放假前,工人工資按天結算,一分錢不押。2014年春節後,集團陶瓷廠600多工人中,只有6個人沒有返回廠子。“中宇沒有招工難,員工忠誠,一干20年的工人很多。”中宇建材集團董事長蔡建設認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企業給了員工十足的安全感和歸宿感。

蔡建設感慨“誠信是我成功的最大資本”。他認為,只有做人做事,誠實守信,給朋友、合作伙伴、員工以安全感,才有號召力和凝聚力。

在閩商文化中,信用對未來的一種承諾與抵押。信息,信任,信譽,三信共生就是義。“義利兼容”是閩商世代信奉的圭臬。蔡建設說,“可以肯定地說,至今發展很好的企業,都是以誠興業、信譽至上,靠信譽打造品牌、贏得發展優勢的。”

中國新商幫:閩商

當代閩商的誠信因子

誠信為先、義利兼容的商業倫理精神,在今天的閩商身上,得到突出體現。

誠信為先的內在邏輯是“品牌是金”,這是在參與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的競爭後,閩裔商人帶回來的最寶貴經驗之一。強勢品牌為企業帶來真正持久的競爭優勢。但是,沒有質量做支撐的品牌,單純依靠廣告轟炸獲得知名度,難成真正意義上的品牌。閩商較早在全國打造產品品牌,但在這過程中,曾經曲折和迷茫,甚至吃過不誠信的虧,倒過牌子,消沉過。一番寒徹骨,始得梅花香。如今,閩商對品牌塑造有著深刻的認識——創品牌,質量和信譽才是核心。

“柒牌”創始人洪肇設和洪肇奕在產品質量問題上,多次跟自己過不去。保證產品質量就是一種基本的誠信。在公司創辦初期資金緊缺的情況下,發現不合格產品返工重做,他們沒有絲毫猶豫。2006年,有一批燈芯絨面料做成上衣後,衣上粘貼的流水號標籤不容易撕下,工人就用酒精擦拭處理,在面料的背面留下了微弱的水印。消費者發現不了,但卻逃不過洪肇設的眼睛。他把公司員工召集在一起,當眾報廢了這批70多件西服。

除了品牌意識,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契約經濟的意識,也在八閩大地深入人心。柒牌正在推行“契約式服務”。洪肇設表示,契約精神是現代文明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對於企業來說,生存發展、經營管理也都是以契約為基礎。柒牌的“契約式服務”意在打通從消費者到店鋪、經銷商、代理商(分公司)、研發、營銷、生產、採購、經營等全流程的“任督二脈”,實現契約化服務和標準化激勵。所有經理層都要和公司簽訂“契約式服務”承諾書。

質量、品牌、契約精神。構成了當代閩商的誠信因子。

積極構建誠信體系

說閩商,不得不提到一個在中國地圖上微不足道的縣級市——晉江。曾經的小漁村,如今是國內最有影響力之一的“品牌之都”,有“中國鞋都”、“中國傘都”和“中國茄克之都”之稱。區域品牌已成晉江熠熠生輝的城市名片,擁有恆安、安踏、361°、勁霸、七匹狼等137個知名品牌和43家境內外上市企業。

事實上,晉江的品牌化崛起,是經歷了漫長的無品牌之疼後的覺醒。在上世紀90年代,針對鄉鎮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晉江市先人一步實施質量立市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檢驗檢測機構、貫標認證機制、獎優打假措施等在內的質量保障體系,重塑了晉江產品的質量信譽。

近10年來,晉江市積極引導企業實施品牌經營和資本運營“雙翼計劃”,把質量信譽作為品牌打造的核心,把規範運作作為企業上市的前提,採取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參與標準制定、爭創著名品牌以及培育上市企業、監管融資行為等一攬子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品牌之都”和“晉江板塊”的形成,晉江品牌的美譽度和上市企業的資本信用不斷提高。

誠信建設,政府責無旁貸。晉江市委書記陳榮法告訴記者,晉江始終把誠信作為市場主體的立身處世之本,不斷構建“黨政主導、社會主體,政企互動、政社聯動”的誠信體系,樹立“誠信晉江”的良好形象。

“晉江經驗”在福建廣為推廣。南安市委書記黃南康表示,南安人向來有敢闖敢試、敢拼會贏的精神特質。始終用誠信開啟市場,強化經濟競爭力,堅持產業支撐、壯大實體。

一壺清茶論古今。在福建企業家看來,大私極處即大公。每一位經營者在自身經營中,追求誠信和品牌美譽的極致,那麼自然客觀上就達到了推動社會發展的長遠意義,企業的財富積累就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並福澤社會。

中國新商幫:閩商

感言:誠信建設重在制度完善

晚上伏案之際,忽然微信滴滴。一看,是開創“中華立領”的傳奇人物、福建柒牌集團副董事長洪肇奕先生髮來一條“不要透支你的信任”的微信。洪老先生附言:“這篇文章很不錯,值得一閱。對你們宣傳誠信正能量,很有參考價值。”

我不禁想起採訪中,洪老先生那擲地有聲的話語:“你透支了體力,休養生息總會恢復;你透支了金錢,開源節流總會盈餘。但是一旦你透支了信譽,費再大體力,用再多金錢,也無法換回別人對你的信任。”

這一路,難忘閩商翹楚們從自己的創業人生中感悟的肺腑之言。中國紙巾行業巨人恆安國際CEO許連捷形象地說:“誠信,能讓你粘住客戶的心。”申鷺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建城說:“誠信是企業家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八閩大地,誠信故事,稍一挖掘,數不勝數。更可貴的是,由於得市場經濟風氣之先,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契約經濟的內涵,閩商理解非常深刻。幾乎所有的受訪企業家都一再強調:加強誠信建設,道德宣傳固然重要,制度完善更是重中之重。洪肇奕老先生在和我們握別的時候,再三強調:人是環境的產物,要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讓人不得不誠信,不能不誠信。

閩商文化研究院院長、福州大學教授蘇文菁:源於“鄉里互幫”興在“奔流入海”

“閩”文化是我國海洋文化的典範。在歷史上,閩商以誠信立足且聞名於天下。在傳統農業社會,閩商憑藉手足鄉里族親積累資金和人脈;如今,許多閩商崛起也與鄉親鄰里的支持密不可分。在長期行商和艱苦奮鬥中,閩人的誠信精神不斷得到發揚光大,閩商在海內外商業網絡中贏得了良好的信譽。

與其他“商幫”相比,閩商具有獨特的文化屬性。首先,“閩”是一個區域、族群與文化的複合概念。作為區域之“閩”,其所轄範圍包括了福建全境、臺灣全境與浙江的部分(溫州、台州、麗水區域)、廣東的韓江流域以及武夷山西麓,遠大於今天的行政區域福建,是我國東南地理環境上“奔流入海”的區域,“閩”文化是我國海洋文化的典範。

其次,閩商肇起於唐代。隨著我國經濟文化重心逐步向東南轉移,閩商躍出了歷史地平線。作為商人群體,閩商是在我國經濟突破內陸經濟的侷限、通過海洋與其他文化經濟有了商品交換後出現的。在閩商中間,傳統小農經濟框架中的農產品與手工藝品成了商品,利潤得以倍增。到了明清時期,我國採取了“海禁”政策,這種官方意識與“閩”價值取向的衝突使福建當地民生凋敝。在民間,海洋文明的慣性以各種形式出現:有人利用朝貢貿易,以海外諸國貢使及通事的身份,引領海外諸國朝貢,從中獲利;有的官員與官兵“私造海船,假朝廷幹辦為名,擅自下番”;更多的閩商不得不通過走私、偷渡轉向海外,依靠鄉族血緣增強凝聚力,且至今仍在全球範圍內發揮著商幫的重要影響力。

在歷史上,閩商以誠信立足且聞名於天下。在傳統農業社會,閩商憑藉手足鄉里族親積累資金和人脈,開創自己的事業。在長期行商和艱苦奮鬥中,閩人的誠信精神不斷得到發揚光大。比如,創辦於清末、為旅居東南亞的華僑和僑眷投遞銀信服務的天一信局,就是以閩商誠信立足揚名的。據瞭解,開辦之初,創辦人郭有品都要親自押運每一批銀信。有一次,在押運僑匯回國途中,船遇颱風沉入大海,郭有品獲救了,但僑匯盡失。回來以後,他毅然變賣家中田物,支付匯款,分文不欠。從此,天一信局贏得了各埠華僑的信賴,業務員的隊伍迅猛擴展。同時,由於閩商商業網絡具有跨文化和跨族群的多樣性,誠信精神也就不僅僅在閩人內部傳播,還擴大到貿易伙伴中去,因此,閩商在海內外商業網絡之中贏得了良好的信譽。如今,許多閩商崛起也與鄉親鄰里的支持密不可分。

在呼籲誠信精神的今天,我們不應該一味苛責自然人的誠信,而應多要求社會制度對公民或社會組織誠信的規定。比如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加強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加快產權制度改革等,都是我們要引起重視的。

閩商案例:“草根教父”許連捷

在閩商界,恆安集團首席執行官許連捷擁有“草根教父”的威望。回顧創業史,61歲的許連捷在一貫的滿面笑容中,露出一絲鄭重。他告訴記者:“誠信,是我創業的最大資本。”

1953年,許連捷出生於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後林村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兄弟三人經常睡祠堂或豬廄。許連捷小學未畢業,13歲就幫助父母尋找生活的出路。他一直牢記父親當初的一個訓示:“做生意,找飯吃,首先是誠信,誠信是‘吃’不完的,有了誠信,就算沒有本錢,也有生意做。”

1985年,許連捷創立了以“安樂”衛生巾為主要產品的中外合資企業——恆安實業有限公司。創業之初,並不順利。產品賣不動,資金回籠不了,沒錢發工資,怎麼辦?在一個春節前夕,許連捷從安海鎮的街頭到街尾,一家一家去借錢,居然每家都能借到,一借到錢立刻讓人帶回去給工人發工資。大夥都叫著他的綽號,稱讚:“‘大頭鰱’你牛!只有你能在每家借到錢!”為啥呢?許連捷說:“因為鄰里都相信我的人品,是誠信讓企業活了下來。”

受益於誠信,更牢記誠信是立業之本,許連捷說,恆安從來沒有一天逾期付款。公司設立了一個財務制度:可以提前付款,不可逾期付款。如果逾期,要追究財務人員責任,因為公司信用若有損失,是不可彌補的。

1992年,許連捷收穫了恆安事業的第一個高峰,產品供不應求。但是,在不愁賣的時代,許連捷想的也不是今天賣了多少錢,而是在想是否讓客戶成為長期客戶?他認為,只有為消費者著想,產品物有所值,才有長期客戶。取信消費者,做品牌企業,才能持續有錢賺,這才是算大賬、算長遠賬。否則,沒有誠信基礎,哪有企業的未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進口木漿價格攔腰一砍,但是遵守合同約定,恆安沒有一單因為價格變動而毀單或壓價,按合同價全部兌現。

1998年12月,恆安香港上市。上市時,公司承諾不低於60%的派息比率。從此,對股東踐諾,每半年派息一次,從未“爽約”,最高的時候派到90%。對股民的誠信,帶來了股市的熱捧。恆安國際的股票價格,從上市之初的每股2港元,到2014年8月14日收盤價為84.9港元。誠信成就了恆安事業的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