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讀書不僅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也能讓我們看見歷史

讓我們“觸摸”精神和靈魂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幾首古詩

瞭解詩詞中的天津衛吧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天津身在北方燕趙之地,舊時天津人尚武,給人一種彪悍的印象,似乎與古詩詞這樣風雅的文學不太搭邊。但明清以來,隨著天津經濟社會的發展,天津地區也湧現了不少文人墨客,他們也為自己的家鄉留下了不少優美的詩詞作品,得以讓今天的人們,從古詩中看到另一番風景。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資料圖)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好一處北方“小揚州”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直沽口》


二水赴滄海,客行殊未休。

漁舟維病鶴,歸棹起輕鷗。

雨重雲光溼,天低樹色浮。

京塵今已洗,從此問菟裘。


交匯於此的南北運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是南北來往的忙碌船隻,海鷗圍繞著船棹飛翔,低垂的天光下,雨色中一片溼潤的樹影婆娑。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資料圖)


天津自古便是北方水鄉,早在元代時,便已經留下了這樣優美的詩句。至明清時,天津地位逐步提升,自然風光更是優美,在眾多描寫天津風光的詩詞中,一句“十里魚鹽新澤國,二分煙月小揚州”,直將天津比作揚州,也是對於天津風光描寫中,影響力最大的一句詩。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資料圖)


如今的天津,依然是海河湯湯,溼地環繞的優美之地。在南開區的水上公園,這座“北方小西子”盡顯北方水鄉的自然魅力。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繁忙的漕運之地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直沽海口》


極目滄溟浸碧天,蓬萊樓閣遠相連。

東吳轉海輸粳稻,一夕潮來集萬船。


水天相接之處,重重疊疊的樓閣好像蓬萊的仙樓。一夜之間,就有成千上萬的運送稻米的船隻聚集在了這裡。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資料圖)


天津自古是漕運之地,匯聚了南來北往的大量船隻。明朝時期,自天津轉運北京的江南稻米,就多至四百餘萬石,船舶數千只,史書稱“

舳艫蔽水”,可見當時漕運的興盛。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資料圖)


興盛的漕運讓天后宮更是備受重視,在清代,便有一首詩總結了天津人長久以來對媽祖的信仰——


飛翻海上著朱衣,天后加封古所稀。

六百年來垂廟饗,海津元代祀天妃。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資料圖)


如今這座三津福主的天后宮依然坐落在古文化街上,以奇妙的北方媽祖文化,吸引著中外遊人的目光。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繁華的北方重鎮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初到津門》


潞衛交流入海平,丁沽風物久聞名。

京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

柳外樓臺明雨後,水邊魚蟹逐潮輕。

分明小幅吳江畫,我欲移家過此生。


這首詩的作者,本是受水西莊主人查為仁邀請至津遊玩,卻不想被津門的風景和繁華所吸引,甚至直呼這裡為“薊北繁華第一城”!詩人對天津可謂“一見鍾情”,最終也在天津定居了下來,後來他為天津描繪了大量的書畫作品,成為研究古代天津的重要依據。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資料圖)


繁忙的漕運,自然讓天津成為北方重要的經濟重鎮,這裡商賈雲集,樓臺林立,街上買賣吆喝聲不斷。雖然天津只有短短六百年的歷史,但繁華的景象依然讓人驚歎和流連忘返。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圖片來源 津雲)


如今的鼓樓商業街,古文化街等地,你依然能看到這樣繁華的場景。改變的是時代,但不變的,是城市的繁華。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讀過了這些古詩

你是不是想要更多的瞭解

有關天津的詩詞作品呢?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不如就到天津圖書館、南開區圖書館

去找一本這方面的好書吧~


不過疫情期間

出入圖書館請做好防疫措施

聽從圖書館防疫安排哦~

在閱讀進步的同時

也一定要注意身體的健康安全!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世界讀書日 | 讀古詩,識天津——原來天津還能這樣美


編|趙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