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書,一種愛情

三十歲以後就很少讀寫愛情故事的書,那裡的人和事都是另一個世界的,所以能數出來的也很少。

當我們看到別人愛情動容時,自己卻苦等不得,就會有人告訴你,書裡的都不真真實。

當我們的愛情離開時,愛情裡的酸甜苦辣又讓我們不再敢去嘗試。

當我們經歷過愛情,再看看別人的愛情,你會驚奇的發展,愛情的樣子卻是驚人的相似。

這裡有三本書,三段故事,三種人生,卻有著一樣的愛情。

1、《我們仨》

這本書是楊絳懷念他們一家三口的故事。寫這本書時就剩下一個老人的獨自思念,愛人、女兒都離她而去,只有在夢裡還能感覺到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三本書,一種愛情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讓世人好生羨慕,他們是志同道合的靈魂伴侶,是互相包容扶持的親密愛人,他們共同經歷過苦難和幸福。

合上書本,縈繞在我心間的感動是楊絳懷孕時候的故事。醫生問錢鍾書需要女醫生嗎,錢鍾書回答說:“要最好的。”

在那個年代女人生產是不可以用男大夫,就算是醫生也講究男女有別。錢先生的心中只掛念他的愛人,只要她好。

錢先生說,他希望是女兒,要像楊絳。楊絳說,要像鍾書。

這就是愛的模樣,不需要多麼深刻的誓言,不需要膩膩歪歪的情話。

愛就只是發自內心的希望,我愛你,就希望你好。我愛你,已不只是欣賞。

楊先生和錢先生是志同道合的兩個人,楊先生說:“不論在多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

他們會在公園裡“探險”,就算年老也會保持年輕人的好奇,一起去探尋公園的美麗。

這是真實的愛情模樣,在離婚率快要過半的今天,很多人的愛情就真的被埋在了婚姻的墳墓裡,甚至懷疑還真的有愛情嗎,還愛得起嗎?

其實《我們仨》中的記錄是那樣平實,日子甚至是清苦的,名人的日子也就是平平凡凡。就像我們對自己日子的評價,柴米油鹽,平平淡淡。

為什麼我們看著別人的柴米油鹽會被感動?因為柴米油鹽裡傾注著感情,有志同道合的浪漫,細碎的日子裡有相互的扶持。

更重要的是,我愛你,就希望你好。

“我們仨就此失散了”,92歲的老人在《我們仨》中重溫了他們一同生活的歲月,淚灑筆尖,每一段平凡的生活都可追憶。

2、《浮生六記》

這本清朝寫的書,一點都沒有影響在現代社會的火爆,書中記述著沈復夫婦的舉案齊眉,不落世俗的生活趣味,和半生的顛沛流離。

三本書,一種愛情

芸是具有男人襟懷才識的女子,也是一位痴情人。

書中在“閨房之樂”中寫了沈復夫婦的快樂時光,相遇是非她不娶,結婚後是三觀相合的愛人,有是志同道合的密友。他們癖好相同,有說不完的話,有讓人羨慕的默契。

芸竟然還可以扮成男子,穿著丈夫的衣服和丈夫出門遊玩,丈夫也跟著慫恿玩樂。在那個還被封建思想束縛的清朝,禮教不允許女子去的地方,他們也能想著法的大膽賞玩。

封建社會能帶女扮男裝的妻子出門的男人能有幾個。可是沈復就這麼做了,芸喜歡,就讓她高興。

芸幫丈夫補破損的書籍字畫,和丈夫賞月吟詩,遊歷山川,那樣的生活讓閨中百般羨慕。

芸竟然還幫丈夫納小妾,小妾沒納成,隨著沈家衰落,從前的甜美一下變成了浪跡天涯,可是無論生活如何變化,愛還是一樣。

他們在困難中相守,芸受病痛折磨仍然體恤丈夫,丈夫失業,家中清貧,她沒有抱怨,還千方百計的奔走籌劃。

家中錢財不夠,她拖著病體刺繡養家。丈夫外出謀生奔走,雖然終究碌碌無為,但她仍然深愛著丈夫,這一生還沒有愛夠。

《浮生六記》讓我們記住了這樣一個女子,她深愛著自己的丈夫,處處為他著想,與他同進同出,同甘共苦。

病入膏肓之時,深知時日無多不肯就醫,回憶二十三年的夫唱婦隨,自覺幸福。芸在最後一刻還在掛念丈夫不得父母歡心,顛沛流離都是她的錯,讓丈夫把自己骸骨就留在這裡,有能力了再送回故鄉。

芸要丈夫再選良妾,說完便悲痛大哭,她也有著不捨和無奈。

林語堂說芸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她是太過美好的女子,終是命薄。

芸的愛情很簡單,愛他,就對他好,希望他好,願意所有錯誤都是自己的。如此的深情款款,堅定不移,讓太多人羨慕。

3、《1980年代的愛情》

正如書名所言,這場愛情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這本書應該有很多人不熟悉,卻是我多年鍾愛的一本。

三本書,一種愛情

這是一本半自傳體的愛情故事,一百多頁的文字記述了從青年到中年,從懵懵懂懂到陰陽兩別。

雖然有濃重的時代的烙印,可年輕時愛情的悸動,離別時的感傷,為愛的抉擇從來不分時代和地域。

初中畢業後的首次重逢,燃起了雨波和麗雯的情愫。雨波大學畢業下鄉工作,麗雯是供銷社的售貨員。

麗雯明明喜歡卻要屢次拒絕雨波的示愛,一直推著他離開鄉下,去到更遠的地方。

那是個特殊的年代,麗雯的父親有政治問題被下放勞改,在麗雯的愛情裡,愛是矜持的,相守是愛,離別也是愛,她不想耽誤才華橫溢的雨波的前途。

許多多年後再次相遇,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初,兩個人都經歷了多舛的人生。雨波剛出獄,在精神的低谷,麗雯丈夫去世,是單身母親。

然而這場相遇又是短暫的,麗雯幫雨波重拾了信心後又一次選擇了離開。十年了,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可是愛還像十年前那樣傻氣。

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麗雯的墓碑前,這幾年她一直隱瞞著自己的病情。此刻雨波才真正明白,麗雯的愛是處處成全。

那場牢獄之災有著歷史元素,在麗雯心中雨波仍然是有才華有前途的人。她已是她不希望雨波為了她自斷羽翼,雨波需要另一番天地衝破陰霾。

這個不算出奇的故事不影響我們理解愛情,愛,就是要你好,哪怕是分離。

作者野夫說:“老一輩和年輕一代都有思維上的矛盾與代溝,但愛情卻是永恆的。”

4、我們的故事

當作者們去追憶愛情的時候,並沒有用太多的文字記述,也沒有用多少曲折和苦難去襯托,拋開一切的寫作手法,都只是用自己擅長的筆觸,平實的記錄了一段生活。

相比那些動輒上百萬字,吚吚啞啞,膩膩歪歪,矛盾重重的故事,這三本書更接近我們自己。

有人說,再怎麼樣那都是別人的故事,我們嚮往不來,我不是楊絳也不是芸,沒那麼好命能遇到那麼相濡以沫的愛情,我也不是麗雯,現實是自私的。

那麼你真的擁有過愛嗎?

還有人說,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沒有那麼多浪漫,志同道合很難找,別清高了。

那麼你真的理解生活嗎?對自己負責了嗎?

別人的故事不是讓我們用來複制的,只是讓我們知道,愛情就是在平凡中,在生活的細節中的。

靈魂上的契合也不是靠甜言蜜語體現的,就是看雙方對待生活的情趣,對待事物的價值觀。

三觀契合愛情便是水到渠成,一旦愛了也就沒法自私了,平凡的生活自然有了情趣。

愛,就是希望你好。每一個深愛過的人都會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