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大家好,這裡是“玄靈奇說”。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 ,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文章是佛教的十八羅漢,說起”十八羅漢“可能大家立馬想到的是”降龍伏虎“兩位尊者,或者想到的是”活佛濟公“,因為在影視劇都會有拍,”活佛濟公“是由”降龍尊者“轉世的。那大家還知道其他的”十六位羅漢“嗎?下面給大家介紹下:

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張玄及貫休所繪。其後,宋·蘇東坡分別為此二畫題十八首贊,並於貫休所作標出羅漢名稱。此外,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後,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沉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日本鎌倉光明寺也有十八羅漢像,據考證系南宋至元代期間之作。最早印度傳過來的時候也只有”十六羅漢“的。後面演變而來。

第一位、坐鹿羅漢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

在印度跋羅墮閣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賓度羅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迴轉做官,他怕國王囉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宮前出現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陀延王報告。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隨他出家做和尚。

根據佛經賓頭盧尊者是現在還沒有涅盤還在世間的羅漢。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二位、歡喜羅漢

妖魔除盡、玉宇澄清 揚手歡慶、心花怒放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

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三位、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迦諾迦伐釐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託缽化緣的行者。藉託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併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四位、託塔羅漢

蘇頻陀尊者--託塔羅漢。七層寶塔、佛法通靈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託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五位、靜坐羅漢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清淨修心、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進彼極樂。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六位、過江羅漢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身負經卷、東渡傳經 跋山涉水、普渡眾生

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

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七位、騎象羅漢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

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八位、笑獅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笑獅羅漢是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八位。

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

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尊敬。

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 ; 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 ?"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儘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九位、開心羅漢

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開心見佛、各顯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無窮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位、探手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

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一位、沉思羅漢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以【密行】修為著名。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二位、挖耳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閒逸自得、怡神通竅 橫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

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所謂六根清淨,耳根清淨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

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淨。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三位、布袋羅漢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無量壽佛、乾坤寶袋 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

有人認為布袋羅漢是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時的布袋和尚,但是布袋和尚於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嶽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蹤了。由此可見布袋羅漢是布袋羅漢,布袋和尚則是彌勒菩薩顯靈。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四位、芭蕉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悠閒隱逸、傲視太虛 仙風道骨、超脫凡塵。

伐那婆期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圖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

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五位、長眉羅漢

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巴林石雕長眉羅漢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領神會。

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徵,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

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正果。

這位羅漢大家在影視劇中就會看的比較多些,就是眉毛長長的那位。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六位、看門羅漢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看門羅漢威武標杆、警覺凝視 禪杖在握、勇熾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佈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

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打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

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

人家聽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舍。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七位、降龍羅漢

迦葉尊者--降龍羅漢。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迦葉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據《法住記》說,以上十六位羅漢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

另一說法是第十七位羅漢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

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尊者」。

在《濟公外傳》中,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降龍羅漢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未了塵緣。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第十八位、伏虎羅漢

彌勒尊者--伏虎羅漢

在中國佛教領域,最高佛道的釋迦牟尼佛 (如來佛祖)座下處十八羅漢。而伏虎羅漢是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彌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另一說法是第十八位羅漢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嘆」。

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民間故事:

十八羅漢的傳說遠古時候,有一戶人家,養的丫頭(女兒)多。大丫頭家生活好一些,媽媽家生活不好,老頭還懶的很,一遇上年成不好,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於是經常向大丫頭家借糧接濟。過去,人們用的都是籮,上下一樣大,籮身很高。這-天,她媽媽又向大丫頭借糧食來了。丫頭正忙,就說:"媽,你自個把箱蓋打開裝吧。"媽媽走到糧櫃子跟前,蓋子打開,籮筐塞進去滿滿的裝了一籮筐說:"丫頭,媽裝好了。你忙你的,媽回去了。"丫頭趕緊起身,給媽媽把門打開,送媽媽出了門。 又過了幾天,她媽媽又來了:"丫頭,媽給你還糧食來了。""喲, 媽,還啥呢,自家人,吃了就行了麼。""傻丫頭,媽老拿,怎能不還呢?"老婆子走到糧櫃跟前,蓋子揭開,把籮筐塞進去了才倒呢。老婆子耍了個心眼子.借米時,籮口向上,還米時,籮底向上。籮底子翻過來,淺淺的倒下一層就算還了。老人就這麼還。很多年過去了,丫頭媽媽老死了。

媽媽欠下大丫頭的糧食就很多了,她不說是借,就說問丫頭要糧食吃也行,可她說是借的,這借的多還的少,年代一久, 她就欠債太多了。欠下的債,咋能不還呢? 說老婆子死掉以後,就變了個驢(lv)給她丫頭還債來了。

這一天,女婿從集市買了一頭驢回來,說是供家裡使喚用。正好,他們家是磨面的,大丫頭就把驢套上去每天磨面,她就一天沒有停歇的時候,磨啊磨,還啊還,過了好幾年了,終於還完了。忽然有-天,來了十八個響馬,準備搶她的女婿家。正巧,女婿把這個驢拴在河邊吃草。那些強盜來到河邊跟前,下了馬商量如何如何搶劫的話,驢全聽下並記住了。過了一會兒,女婿來把驢牽回去了。

到了天黑的時候,丫頭點燈在屋子裡做針線,聽見外頭有人在喊:"丫頭。"丫頭嚇了一跳,哎喲! 我媽都死好幾年了,這咋是我媽的聲音呢? 丫頭就趕緊把門打開出去看,一看啥都沒有!丫頭就進屋來了。她剛進來腳跟都沒站穩,又聽見外頭在喊:"丫頭,丫頭!你出來,我有個話給你說。"丫頭第二次又跑出去了,哪有啥人呢? 就是頭驢,站在牆跟腳下,對她說:"丫頭,我是你媽。" "喲!我咋不知道呀?""嗯,你不知道的。我前世借了你的糧,正籮借了,反籮還,欠下你的太多了。我今世給你還來了。丫頭,今天晚上有十八匹響馬,要偷你們來著,晚上可要睡驚醒些。""媽,你咋知道的?""我在河邊吃草的時候,從遠處過來了好多強盜和十八匹響馬,商量著說晚上要偷你們。"等女婿回來時,大丫頭將這些經歷全都說給了他,他於是靈計一動,想了一個辦法,出去請了一個廚子來,備下三桌酒席擺在院子裡,院子各處都掛上燈籠,一下滿院子亮堂堂的。又把元寶抬出來,三個方桌上擺的滿滿的。女婿心裡盤算好了,他搶了就把這些搶了,不要把人傷了就行,俗語說得好:"明火減財,得財不傷主"。

大約到了半夜時分,十八個強盜和十八匹響馬來了。遠遠地朝這裡一看,亮堂堂的? 還院門大開,擺的有吃的、喝的,還有白嘩嘩的元寶。強盜麼,哪有害怕的? 就徑直走進來了。女婿一看來了,趕緊出來站的門口,一個強盜頭子問:"你們怎麼啦?"女婿說"我接你們呢。" 強盜一聽覺得奇怪,"咦? 誰給你說過的。" 女婿也不直接回答他們,就直說:"你們先進去吃吧,吃完了再說。"強盜們就進去坐下了,女婿又說:"你們也不要嫌少,我就給你們準備了這些,你們先吃吧。"那些強盜越聽越覺得離奇!就禁不住又問:"哎,你先給我們說說,你是怎麼知道我們要來的? 說明白了我們再吃。"這個時候,女婿覺得也瞞不住了,就說:"唉,不管你們相信不相信,反正就是這麼個事情。我有個驢,昨天下午,我把它拴在河邊吃草.你們路過商量搶劫說下的話,它全都聽下了,回來時它給我媳婦說了,這個驢,是我的岳母。前世借了我的糧,正籮借了反籮還呢。今世轉成驢,專門來給我們還債的。""哎喲!"響馬們一聽,岳母吃了女婿的,還會有罪?人都死了還要來還!心想,我們這輩子已經為人犬馬了,如果還幹這等搶劫之事,不知下輩子會變成什麼不成形的動物來還債呢?十八個強盜頓起懺悔之心,隨後其中一名強盜進去端了一盆清水出來,十八個強盜都過來把手腳塞進去認真地洗了一遍,寓意洗淨過去,重新開始,後來又都一齊上山修行去了,修成了十八個羅漢,成了神了。

佛門十八羅漢,阿彌陀佛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代蘇軾,他在《自南海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羅漢》一文中,一一列舉出十八羅漢的姓名。前十六位羅漢即《法住記》中列的十六羅漢名,新增補的兩位羅漢,第十七位是"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位是"賓頭盧尊者",這與第一位其實是同一位,只不過一個用全稱,一個用尊稱而已。後來,宋代志盤在《佛祖統計》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見解,認為第十七位應是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君徒缽嘆尊者,也就是"四大羅漢"中不在"十六羅漢"中的那兩位。

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間,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認為第十七位羅漢應是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伏虎羅漢,即彌勒尊者。皇帝欽定,自此十八羅漢就以御封為準

本期就介紹到這了,看到這大家應該也有所瞭解啦。感謝大家品讀!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