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每一个时代社会的价值观都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一点我们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因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本来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近些年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很多关注娱乐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近两年娱乐行业的发展就如同资本主义时代的工业革命,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创造了比几个世纪累积起来还要多的财富,如今的娱乐行业发展的太过迅速,受市场影响,娱乐行业也成为了与市场契合度最高的产业。因为大量的从业者涌入,每个人都在积极的寻找财富的突破口,所以这本身也为娱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和积极性,哪里来的动力呢?然而实际上,市场取决于网民,而真正左右娱乐行业发展的却是网民不断革新的价值观。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为什么要引入价值观的概念?因为笔者始终认为,娱乐产业自进入21世纪以来就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每一次的变化并不是简单与轻松的小修小补。电视剧模式的改变、综艺时代的崛起,每一次大事件的诞生都反应了很现实的社会问题。而今天我们就通过当下影视剧的常规套路来看一下娱乐行业中的某些现象。

当下影视剧的常规套路

如果说影视剧有套路,那么我想这是任何一位从事艺术研究学者都不愿承认的问题,因为艺术怎么能用套路来描述?这也是当下娱乐行业中学院派脱离了市场现状的一种鲜明表现。不知道是否大家发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如今大多数流行IP剧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显而易见,浮在表层的现象大家都能说得出来:明星效应,大量明星的加盟,以明星和一些社会话题作为宣传的噱头吸引受众群体的关注,其次就是爆发性比较强,一部热播剧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吸引大量的网络点击。诚然,这些都是浮在表层上的特点。但是在这里既然要说套路,那么我说的一定是带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从事影视行业编剧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任何一个剧本的构思和创作都要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脱离了实际的剧本创作本来就是没有价值的。这也是所有编剧所公认的一个问题,所以对于剧本创作的合理性问题一直都是评价一部剧本好坏的重要标准。可以说编剧水平的高低在剧本的合理性方面有着很深层次的体现,但是针对当下很多热播剧而言,受众聚焦最多的问题就是剧情合理性,我们都知道在拍摄的时候导演对于镜头的把握可能会造成剧本合理性问题的出现,但是这种改变一定不会很大,但是如今许多热播剧作却普遍存在着大量与实际生活脱节的合理性问题。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在这里声明,笔者只是想实事求是的评价娱乐行业现实存在的问题,所以没有任何针对性。在如今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中,以生活题材的作品在当下普遍受欢迎,这是一个趋势,我们都看在眼中。反应一定社会现象,并且能引起广泛共鸣的作品往往可以具有很强的关注度。就目前正在热播的《带着爸爸去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级生活作品,留学问题很少在影视作品中出现,所以对于留学问题的求知欲也让观众对这部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可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鲜明的问题,那就是剧本的合理性问题,尤其是片中两位主人公的性格体现于大量的语言对白让我们本能的产生质疑,可以看出来,编剧是想去刻意营造两个主人公的人物特点,但是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却背离了一定的社会现状。对于观众来说,很直接的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单纯这样的一句质疑就说明了这部剧存在的重大问题。编剧虽然进行的是艺术创作,所以允许在创作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可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根源,那么就是无根之水,作品不会有感染力和价值。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除了真实性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当下多数影视剧编剧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戏剧性。众所周知只有冲突才可以引发作品的戏剧性,而冲突是最能直接吸引观众的点,所以一部充满着戏剧性的作品,如果他的制作不是太烂,通常口碑都不会太差。可是在当下诸多的影视作品中,观众始终都会产生一个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在看过了前面对于主人公的介绍后,中间的很多内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这部分内容则是通过网站中的文字介绍部分来完成,等到剧情更新到了结尾时再关注结尾部分,这就恰恰说明了当下影视作品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还是拿一部作品来举例,前段时间翻拍的《封神演义》,六十多集的内容有五十集把矛盾的冲突点放在了妲己的宫斗环节,对此我严重质疑片中编剧的从业资格,因为似乎任何一名编剧都不会做出这样的剧本创作。矛盾点和戏剧性为何聚焦于此,我对此十分想听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编剧行业的从业现状(仅是我了解的)

那么既然影视作品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对于编剧的需求也似乎上升到了一个社会问题,因为这是行业人才的空缺,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去培养相应的人才,以便适应行业的发展。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我所知,当下高等教育中,对于影视编导方面的人才培养一直非常重视,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业与课程,所以在人才的供应上理论是不应出现问题的。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于是我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国足的问题,国足问题可能比较多样,但是从表象上来看,我们都看到了一个现实。泱泱大国怎么可能挑选不出11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然而为何在赛场上出现的运动员素质普遍差强人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视行业与国足面临的问题同样尖锐。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笔者曾经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编剧创作,对于行业内的现状也多少有些了解,如今在民间并不缺乏一些拥有出色功底的编剧,他们创作的很多作品拥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可是从业如此长的时间,我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渠道去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推广和交易。所以,很多优秀的作品就这样逐渐消失在了民间。而版权意识从近些年才开始逐渐受人关注,但是实际上国内对于版权意识始终都是淡薄的。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曾经见过一个非常鲜明的实例,国内一家比较知名的传媒公司公开征收剧本,一位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投放,但是最终却被告知作品落选。但是有一天这位朋友在无意间看到了该公司打造的一部微电影,影片中百分之70的内容与他投放的剧本相似。但是他不清楚如何维权,而且在咨询了众多人之后,他放弃了维权的想法,因为他相信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同样他也知道如何界定版权争议,如何界定是否存在剧本盗用,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极度的失望中他退出了这个行业,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认为这压根就不是一个行业。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人才与行业的严重脱节,人才难以输送,难以通过有效渠道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这不就是国足的问题,也是影视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么?也许在笔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后,总会有行业人士进行影视市场的资本运作分析,来解释人才与行业脱节的合理性。但是笔者却认为,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如何阐述一个问题存在的意义,真正需要做的是如何解决问题,拿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最实际的。

从影视剧常规套路看行业,影视行业真缺编剧?可别成为下个国足


知名的编剧未必有很强的功力,娱乐圈中大多数的名人都是包装出来的,同样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从业者也在包装自己,他们往往能得到影视创作的第一手优秀资源,然而编剧这个职业考验的是脑力和笔上功夫,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的。

一位“业余”的影视编剧,资深娱乐评论人,鑫晓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