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附: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出于对黑石集团的好奇与崇拜,最近阅读了《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该书回顾了作者自身的成长历程,并列举出部分关键节点的重要事件以及自己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向我们讲述他的工作和生活准则。

作者苏世民

书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附: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创始人之一,该企业管理着全球550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也是中国主权基金第一个投资对象。

本书摘取了作者从求学、求职、创业的道路上一些重要经历进行阐述,并将其浓缩成为法则供阅读者去学习。但是如果你单纯的认为这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学方法论,其实也不并尽然。这些法则,不仅包括自身所处领域——投资、管理方面的要义,也涵盖了他的人生信条和生活感悟。通读完本书,我将其定义为“人生的守则”。从中你不仅可以看到苏世民如何取得当下的卓越成就,更多的是他经历挫折之后对失败原因的总结与分析,并积极改善和重拾信心的过程。这些也是能够引导黑石集团走向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根源之一。

从费城的中产阶级家庭出身一跃成为商业巨头、政治家伙伴、甚至走向白宫的他,身上到底闪耀着哪些精神品质呢?

每一位成功人士并不是从成功以后才开始缔造传奇,而是从一些小事件就能看出他具备创造传奇的素质。在本书的前半程,也就是求学和求职、包括创业初期的过程中,不难看出苏世民对于成功的渴望,一直勇于挑战周围认为的“不可能”,并且出色的完成了它们!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哈佛商学院就读时想要退学、初入雷曼兄弟时无人引导、第一只基金募集时屡遭拒绝等等。以上这些想放弃、受排挤、被拒绝的体验,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也是屡见不鲜。这些苦涩的经历也折射出苏世民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

众所周知,在华尔街立足是并非易事,苏世民通过自身最熟悉的杠杆并购打开了公司成立之初业务甚少的局面,也使得黑石集团初露锋芒。品尝过第一桶金的喜悦之后,其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为公司打开了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收购等业务线条。从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贯穿苏世民创业之路的永远有“尝新”二字。在大家眼中人生之路或许是重复着每天的日常项,好似一个闭环。但在苏世民身上,你可以发现他把自己的路走成了一条线,并且是一条每天都有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曲线,仿佛并未有尽头。创新可能意味着艰难、失败,但是在回望起点的时刻,你会发现这些经历也让你在拉近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本书的后半程,黑石集团在苏世民和其他合伙人的领导下,已闻名于世。这部分讲述了他在投资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从中不难发现黑石集团的成功、苏世民的成功并不是只凭借个人的品格和素质造就的。这其中投资经验也是并不可少的一环。对于资本市场,苏世民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并且都以亲身经历的案例来表述,比如在收购钢铁公司的时候,他认为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经济周期,要充分了解行业中的供需关系是否平衡;在全球金融危机,身处在暴风眼中的他时刻保持沉着冷静,认为面对金融市场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从中学习经验在以后不能重蹈覆辙,也需要学会从危机中寻找商机,不能坐以待毙。

作为投资者的他说:“聪明的投资者必备条件是严格的自我约束和健康的风险评估”。在50年的创业经历中,他历经7次市场下滑和衰退,一直坚守这两项投资原则,并且不断地升级约束和评估的手段,这也是黑石能够屹立不败之地的“终极奥秘”。

在公司步入正轨之后,苏世民一直在思辨公司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这两方面,并且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结果。在这两方面的变革中,很多人觉得他过于“较真”——追求10分人才、打破大公司的等级制度等。从另一角度来看,他为企业的长远未来夯实了基础,体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战略性眼光,也为公司后来选拔接班人和开拓更广泛业务埋下了伏笔。

在很多人眼中,华尔街是一个只谈金钱,不讲人情的地方。但是本书的结尾也让人颇为感触和动容。步入晚年的苏世民并未被成功的光环所笼罩,而是一心致力于政治、慈善活动,为的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引进和输入各行业精英人才。他为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学堂、为设立各类奖学金而奔走筹措资金;也为其母校耶鲁大学改善食堂环境而高价聘请知名设计师。这些一系列举措,也让人意识到他言出行、行必果的做事态度和格调。

通读完此书,感触颇多。

我们可能无法触达这样的人生高度,穷尽一生我们也许就是一个平凡人。但这本书教会了我们积极行动的意义,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智慧,这与你自身平凡或不凡毫无关系。

这并不是一本所谓的鸡汤型书籍,没有猛烈的“强心剂”。留给你的,只有无穷的回味。




附: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1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2 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砺的结果。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要善于研究你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

3 给你敬佩的人写信或打电话,请他们提供建议或与其会面的机会。你永远不知道谁愿意跟你见面。最后你会从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建立你在余生都可以享用的人际关系。在生命早期结交的人,会与你缔结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

4 人们总觉得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所以,要善于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来帮助他人。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他声名多么显赫、地位多么高贵,都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当然,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5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的集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独特却又相互关联。优秀的管理者既洞悉每个部分如何独立运行,也熟知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6 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掌握得越多,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在竞争对手面前就越有可能发现常规模式和异常现象。所以要始终对进入企业的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新的人、新的经验,还是新的知识。

7 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8 在展示自己时,请记住,印象非常重要。整体形象必须毫无瑕疵。其他人会通过各种线索和端倪,判断你的真实面貌。所以,要重诺守时,要真实诚信,要准备充分。

9 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聪明人组成的开诚布公的团队却可以无往而不利。

10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11 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12 永远要黑白分明、百折不回。你的诚信必须要毋庸置疑。当一个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或承担后果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非难事。但当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时,你就很难保持信用记录。要始终言而有信,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任何人。

13 要勇往直前。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这种特质是领导者的标志。

14 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经常寻求自我重塑和自我改进的方法,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尤其是组织,因为组织比想象中更脆弱。

15 极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愿意接受。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16 如果你看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性机会,不要疑虑其他人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问题越严峻,竞争就越有限,对问题解决者的回报就越大。

17 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冷静观察,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抓住机会。要统筹合适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然后全力以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拼尽全力,要么是因为这个机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要么是因为你不是把握这一机遇的合适人选。

18 时间会对所有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产生致命影响。一般情况下,等待的时间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别是在艰难的谈判中,要让所有人都在谈判桌上协商足够长的时间,以此达成协议。

19 不要赔钱!!!客观地评估每个机会的风险。

20 要在准备好时做出决定,而不是在压力之下。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因为内部政治斗争,或因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总会催促你做出决策。但几乎每次你都可以这么说:“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即使是在最艰难、最令人不快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

21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22 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开诚布公地客观谈论失败,分析问题所在,你就会从失败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23 尽可能雇用10分人才,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和雇用其他10分人才。10分人才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24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就要随时为这个人提供帮助,即使其他人都离他而去。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困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

25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电子版下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