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動物園重開:矮馬“解封”、麋鹿“重啟”首見遊客

武漢動物園重開:矮馬“解封”、麋鹿“重啟”首見遊客

張熙仍然記得“解封”出生時的情形。4月8日下午,他本打算去看看此前懷孕的麋鹿怎麼樣了,卻發現園區內多了一隻小麋鹿。和成年麋鹿不同,小麋鹿毛色偏紅,身上有白色的斑點。

武汉动物园重开:矮马“解封”、麋鹿“重启”首见游客

4月22日,武漢動物園,幾名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遊玩。新京報記者 李桂 攝

文 | 新京報記者 李桂

本文約3459字,閱讀全文約需7分

4月22日,墨水湖邊的武漢動物園重新開園。此前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動物園曾閉園3個月。

開園當天,“抗疫”“重啟”“解封”終於見到了飼養員以外的人類。它們是疫情期間出生在園內兩隻麋鹿、一隻矮馬,“抗疫”生於4月2日,“重啟”和“解封”生於4月8日。

據動物園策劃營運科的工作人員介紹,自1985年始,武漢動物園已開園35年,全年無休。這座佔地面積約64萬平方米的動物園內,不僅有麋鹿、矮馬,還有大熊貓、小熊貓、火烈鳥、長頸鹿、小企鵝等近千隻(頭)動物,到了旺季,每天遊人數量上萬。

在策劃營運科工作人員彭少波的印象裡,春天是武漢動物園遊客最多的時節,去年4月22日,遊園人數達到1.8萬人。今年動物園重新開園,首日迎來1033名遊客。許多久未出門的武漢人,終於在動物園裡抓住了春天的尾巴。

迎接矮馬“解封”、麋鹿“重啟”

4月22日,連日下雨的武漢終於迎來了難得的晴天。動物園裡,樹木長出了新的枝椏,草地上一片青翠的景色,路邊的薔薇也都露出了粉色的花朵。

早上8點多,動物園剛剛開門,拿著年卡或者老年證的老人們就進來了。彭少波說,這些老人就在住附近,疫情發生前每天都到園內鍛鍊、散步,8點多來,9點多走。此外,還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遊園。

如今,遊客想要進入武漢動物園,需要先在門口出示手機健康碼並測量體溫——只有健康碼為“綠碼”、體溫低於37.3℃的遊客,才能進園。

“如果有的老人沒有手機,提供社區一週內開具的健康證明並進行實名登記,也能入園。”彭少波說,上午就有一名老人拿來了醫院就診證明,但因為不符合要求,未能入園。

武汉动物园重开:矮马“解封”、麋鹿“重启”首见游客

4月22日,遊客檢票進入動物園。新京報記者 李桂 攝

為了避免人群聚集,重新開園的武漢動物園只開放了露天動物場館,狒狒館、大熊貓科普展廳等室內場館,開放時間未定。

22日中午,矮馬園區內,一隻安靜吃草的公矮馬忽然發出嘶鳴,並用身體撞擊隔離網。飼養員張熙表示,這是矮馬在發情,想要穿過隔離網找旁邊的母矮馬。

隔離網另一側,矮馬“解封”站在“媽媽”身邊吃奶,它身上是卷卷的黃毛,頭頂還有一小撮白毛,被稱為星斑。雖然才出生半個月,“解封”身高已有約半米,張熙猜測,它的體重大概已有30斤。

和“解封”相隔約500米,是“抗疫”和“重啟”生活的區域。和它們生活在一起的還有十餘隻成年麋鹿。22日中午,“抗疫”和“重啟”和成年麋鹿站在一起,正伸長了脖子吃地上的青草。

張熙仍然記得“解封”出生時的情形。4月8日下午,他本打算去看看此前懷孕的麋鹿怎麼樣了,卻發現園區內多了一隻小麋鹿。和成年麋鹿不同,小麋鹿毛色偏紅,身上有白色的斑點。“隨著年齡增長,這種白色斑點會消失,毛髮也會根據季節不同變成紅褐色和暗灰色。”

武汉动物园重开:矮马“解封”、麋鹿“重启”首见游客

動物園內新生的小麋鹿被取名為“抗疫”和“重啟”。受訪者供圖

張熙說,麋鹿每年都在3月至5月生產,去年園內新添的4只小麋鹿,按照“春暖花開”的寓意,分別取名為一春、二暖、三花、四開。今年情況特殊,兩隻新生的小麋鹿被取名“抗疫”和“重啟”。

與大多數動物不同,武漢動物園的孔雀是散養的,它們悠閒地在各個區域閒逛。其他動物活動場地的空地裡,遊客來往的人行道上,甚至場館旁放置雜物的工作間裡,都能看到孔雀的身影。許久沒見到遊客,孔雀們似乎毫不新鮮,仍然在路上晃悠悠地走著。

食草三隊隊長劉琴負責餵養孔雀。她說閉園期間,孔雀對飼養員表現出了極大的信任。“比如我要切飼料,它就站在我旁邊,我一邊切,它就在一邊吃。”

動物區域也要消毒

1月22日起,武漢動物園暫停開放。從那時起,園內雖然沒了遊客,但仍有工作人員值班,照料近千隻動物。

家住武漢礄口區的張熙和一名同事承擔了麋鹿、矮馬等動物生活區的工作,也會有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協同。每隔一天,張熙都要騎著電瓶車、穿著同一件黑色衝鋒衣和藍色牛仔褲跨江上班,上午為動物餵食、消毒,下午再餵食、觀察動物,一天就過去了。

與常用的酒精、84消毒液不同,動物區域的消毒一般使用動物醫院特別提供的甲醛溶液、酮碘溶液。在張熙負責的麋鹿和矮馬區,牆壁、地面、籠子及下水道口都要消毒。每次上班,他都會揹著深藍色的噴霧器,照顧到區域內的邊邊角角。

劉琴給袋鼠活動的區域消毒時,還會用到生石灰——用水稀釋後潑灑消毒。“因為動物生活的地面會有很多細菌,生石灰水可以起到滅菌作用,效果和84消毒液類似,但針對性更廣泛、效果也更明顯。”劉琴說。

此外,為動物切飼料、喂飼料時,飼養員也要戴上消過毒的手套。劉琴說,動物們還有定期打疫苗的習慣,相對而言比較安全。

除了消毒,疫情期間,武漢動物園還要保障動物們的食物。

武漢動物園策劃營運科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動物園有物資保障車,疫情期間可以正常進出武漢。“我們每一種動物的食譜都不一樣,但是每一種都能保證。”

比如大熊貓吃的竹子多來自湖北咸寧,距離武漢不到100公里,日常配送未受到影響。彭少波說,一般情況下,竹子兩三天配送一次,一次配送的竹筍,可供園區內的兩隻大熊貓吃一週。

因為有大量食草動物,每到冬季,武漢動物園會提前儲備大量乾草,夠園內動物吃上一個季度。對於動物們來說,乾草就像主食,相當於人類吃的米飯、麵條;而水果、胡蘿蔔、包菜等屬於精料,相當於人類吃的菜。疫情期間,部分精料數量受到影響。但劉琴表示,動物的健康並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就像人一樣,沒有肉吃,但你可以把飯吃飽。”

因為供應商的問題,一月底左右,園內出現過短暫的缺少食物的情況。

2月1日,武漢動物園在微博上發佈求助信息,稱淡水小魚、泥鰍、多春魚、小黃魚等部分水產品斷供,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援。其中,淡水小魚是鵜鶘的主食,多春魚、小黃魚是企鵝的主食,均無替代飼料。

武汉动物园重开:矮马“解封”、麋鹿“重启”首见游客

2月1日,武漢動物園在微博上發出求助信息。微博網頁截圖

求助微博發出去不久,就有企業捐贈了多春魚等部分食物。據媒體報道,還有一名武漢市民裝了一百多斤凍鯽魚送到動物園,但魚用鹽醃過的,鵜鶘不能吃,這名市民只好又將鯽魚帶回了家。

好在通過熱心網友的幫助,武漢動物園很快找到了新的供貨商。不到一週,後續配送跟上了,來自食物的“危機”也解除了。

瞬時限流1.5萬人

為了恢復運營,4月中旬,園內的工作人員全部進行了核酸和抗體檢測,確定沒有異常後才能回來上班。

開園前,園方也為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做了預案。

比如,武漢市社區管控完全放開前,園內遊客限流量不能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1.5萬人)。當遊客量達到限流量的90%(1.35萬人)時,園方會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公眾發佈預警信息,並在公園入口處進行廣播、張貼限流告示。而園內人數一旦超過1.5萬人,園區就會暫停售票。彭少波說,為了減少線下人群聚集,所以園方提倡遊客提前兩天在網上購票。

此外,園方還購置了多把體溫槍、買了不少口罩,以備不時之需。園內執勤人員如果發現遊客聚集,會對他們進行勸阻。

武汉动物园重开:矮马“解封”、麋鹿“重启”首见游客

4月23日,一隻孔雀停在武漢動物園的樹上,遊客們紛紛拍照。新京報記者 李桂 攝

4月22日,連同正在孕育、孵化新生命的赤麻鴨、丹頂鶴、斑頭雁、孔雀在內,大部分動物都恢復了“營業”。

距離矮馬活動區大約一公里的地方是熊貓館,“網紅”大熊貓正在草地上散步。一隻藍孔雀在離它不到50米的地方開屏。和往日一樣,這裡是遊客最多的地方。不少小朋友把腦袋貼在場館外的玻璃牆上,興奮地注視著裡面的大熊貓。

緊挨著熊貓活動區的,是長頸鹿“文文”“凱凱”的生活區,周圍種滿了桑樹。長頸鹿伸長了脖子,偶爾咬一口樹上的桑葉。飼養員塗炭說,等到下雨的時候,雨水會把枝丫壓得更低,長頸鹿吃起來也就更方便了。

武汉动物园重开:矮马“解封”、麋鹿“重启”首见游客

塗炭給長頸鹿喂萵筍。新京報記者 李桂 攝

4月22日下午,塗炭站在防護網外,拿著切成小段的萵筍,長頸鹿把脖子彎下來,伸出深藍色的舌頭把萵筍從手上捲走、吃掉。吃完萵筍,長頸鹿走回園區內,塗炭叫了幾聲“文文”,它竟然真的走到了塗炭跟前,再次彎下了頭。“養得久了,它認識我,聽得出來我的聲音。”塗炭樂呵呵地說道。

塗炭和長頸鹿的互動,吸引了過往的遊客。在隔離網外,數十名遊客駐足,掏出手機拍下了這難得的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