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幸福在哪裡?要找到幸福,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幸福?當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幸福,才能夠知道我們要找的到底是什麼?這樣才容易找到,如果連要找的目標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或者不明確,那麼幸福是不可能找到的。那麼到底幸福是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從古到今,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無數的古聖先賢和現代的文人學者都有過不同的解釋。在我國最典型的莫過於所謂的人生之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甚至還有什麼所謂的加強版:“十年久旱逢甘雨,萬里鄉遇故知,光棍洞房花燭夜,教官金榜提名時.。”

2009年在英國舉行了一次關於什麼是幸福的有獎徵文比賽,最後經過評委們的篩選也得出了所謂的人生最幸福的事,也就是國外版的人生四大幸事:“手術成功時,沙灘兒童修沙城,愛人同踩紅地毯,母親為嬰兒沐浴”。除了和愛人結婚洞房中外一致,其他三項都還是有一定的差別。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就會發現這八個場景的核心都是一種體驗,是我們的心的感受。再來看看所謂的新時代的人生四大幸事:(1)生活趕上好時代;(2)上學遇上好老師;(3)工作攤上好領導;(4)成家結上好伴侶!


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分析新時代的人生四大幸事無非還是一種感覺,只不過這個階段延長了而已。所以幸福的本質應該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感受,還是套用佛家的話來說因為他概括的最為精準,而且他對於這個也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那就是:“幸福的根本是心。”既然是心,那我們就要用心,我們知道了心就在我們自己的身體內,所以幸福在哪裡?幸福就在我們的自心。他根本不在外面,既不是金錢,也不是感情,更不是房子、車子等等。由此可見,我們在尋找幸福這個根本目標的時候,都找錯了。

“生活趕上好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但是你幸福嗎?在這個時代怎麼還有那麼多不幸的人們。“上學遇上好老師”,現在的老師都是精挑細選的,而且每個學生都有好幾個老師,難道一個好老師都沒有嗎?在我看來幾乎都是好老師。但是現在的學生你去問一問有幾個是幸福的。如果可以都不想上學。談何幸福?至於“工作攤上好領導”,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既然能做你的領導很大程度上就有他的優勢在裡面否則你就是領導了,再者說領導好不好更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至於“成家找到好伴侶”那就更有點可笑了。如果不好你找他幹嘛?當初找的時候不就是千挑萬選認為是最好的才找的嗎?


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所以很多看似有道理,仔細觀察都是經不起分析的。相反幸福的根本是心,這一點確實經得起分析觀察。真的是靈山就在你心頭。同樣幸福就在自己心中。我們只要真正認識到這一點,就會很容易的找到幸福。那麼就會像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所作,錄入其評釋古代禪門公案的《無門關》一書中所言。

無門關·平常是道(即《春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善是青松惡是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

面上無嗔是供養,口裡無嗔出妙香。

心中無嗔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這首詩就很形象很有哲理的把“幸福的根本就是心”這個道理闡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告訴了我們怎樣能正確的找到幸福。或者說告訴了我們幸福的正確的打開方式。不是說現代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但是在一些更深層次的對待心靈層面的思考方面的確不如古人。且不說之前列舉的新時代人生四大幸事根本經不住推敲,還有諸如:“位高權重責任輕,錢多事少離家近,數錢數到手抽筋,睡覺睡到自然醒”,這樣的所謂的幸福依然被很多人奉為圭高。但是如果仔細推敲還是經不住觀察,位高權重責任怎麼能輕的了?手都抽筋了還能幸福嗎?睡覺睡到自然醒無非還是一種感覺。

要得到幸福就要有正確的幸福觀。所謂三觀正,就可以得到幸福,關於幸福的三觀是哪三觀呢?第一是幸福在內心而不在外部環境。第二幸福是無常的變化的,不是永久的,不是永恆的。第三要正確的對待幸福的反面既痛苦。只有有了這三個正確的觀念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先來看看第一個幸福在內心而不在外部環境。


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就拿數錢數到手抽筋來看,手都抽筋了還覺得幸福,這就是心在起作用,並不是錢,如果說錢就是幸福,那麼不管錢多錢少只要有錢就有幸福,但是大家都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不管多少幾乎每個人都有錢,但不是每個人都幸福。有很多錢的人就應該有很多幸福,但是幸福卻不是以數量多寡來衡量。而且錢多的人也不見得每一個都幸福,既然都坐在寶馬車上了,還哭什麼呢?可見有了錢還是不幸福。

如果說愛情就是幸福,那麼有愛情的人也很多,為什麼當初的愛情最後都變成了苦辣酸甜,五味雜陳。單純的幸福到哪裡去了。有些人可能會說著苦辣酸甜人生百味不就是幸福嗎?其實除了有一定的修心基礎並且達到一定境界的人來說確實如此,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凡夫俗子來說,人生百味到最後歸納無不是“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再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卻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無奈。當然也不排除有很多所謂的阿Q精神的人也會認為所謂的人生百味就是幸福。


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至於房子車子就更不會是幸福了,你看現在人人都有房子車子。難道人人都很幸福,相反很多人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來。究竟是幸福還是無奈的枷鎖,真的值得考慮。還有人認為旅遊是幸福,子孫是幸福等等很多錯誤的觀念。其實一切外境都是心的現象。同樣面對房子車子內心愉悅的人就會感到幸福。正被逼債還房貸的人就不會覺得幸福。比如同樣是最喜歡吃的土豆絲,如果這個菜是幸福,那麼不管何時何地何種場景,只要吃到土豆絲就都是幸福的。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心情不好時,環境惡劣時,或者已經吃的很飽時。都不會覺得吃土豆絲是幸福。

幸福是無常的短暫的,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對幸福太過於執著。對於將要失去或者已經失去的幸福就不會耿耿於懷。也就不會有幸福轉化為痛苦。成為之前文章中所列舉的三苦之一的變苦。事實上真正認識了幸福是無常變化的這個道理,反過來對於對此有過一定修心訓練的人來說,在某種意義上反倒成了長期的幸福。所以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在最大程度上為幸福保鮮。最起碼不會樂極生悲,由幸福轉變為痛苦。


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第三就是前文所說的正確面對痛苦,要有化煩惱為菩提的本領,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謂幸福不過一二而已,如果學會了這個法寶,那麼就會將這不如意之八九轉化為幸福,那不就是十分幸福了嗎?所以正確面對痛苦,也是幸福三觀中最重要的一個觀點。欲求幸福真的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精華,儒釋道中都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和獲得幸福的妙法。尤其佛家文化中,對此更有完整系統的理論基礎和實修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了解一下,研究研究。

其中關於滅除自私自利的心態,發起廣大的菩提心,以及空性的教理都十分精彩實用。只要能做到其中一個幸福就能唾手可得。更不要提都能做到了。這些都特別適合現在的人們。大家都知道《金剛經》中那句名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假如你對這一句名言仔細分析,反覆思索,你就會發現貌似荒唐的語句,其實蘊含的道理確實非凡。好好體悟,也可以從這句話中真正悟到幸福的含義。從而能夠找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在哪裡?幸福的根本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