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楹聯”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實際上它就是對聯的雅稱,每個中國人都再熟悉不過。從垂髫稚子幫著家中長輩端端正正貼好一副春聯開始,這種古老的文化形式便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血液之中。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在短短兩行文字中,既可以講述一個故事,也可以道出一段人生,可以寄情,可以言志,可以是流芳千古的鏗鏘力作,可以是茶餘飯後的戲謔小品。它表達了人們的思考和感悟,也蘊含著無窮的哲理和智慧,它傳承了前人的精神力量,更承載著千百年來人們的美好期許。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講述了中國獨有且全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楹聯的前世今生,全片既有歷史、典故、軼事,也有現實、風物、人情;尤其注重與當下的共鳴和聯繫。

十集節目分別以“辭舊楹新、筆墨機鋒、對中童趣、聯中覽勝、聯採眾長、根脈相連、聯里人生、聯裡風景、行業聯話、聯耀古今”這十個小主題展開,不僅收錄了流傳千百年的巧對妙聯,也尋訪了當今社會中各具特色的對聯,由對聯引出人物和故事,從而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和精神力量。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隨著白話文的普及、語言習慣的改變、城鄉形態的變遷,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使得楹聯也深受影響。雖然不少關於楹聯的風俗逐漸消失,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著大量的楹聯,這些楹聯裡記錄了鮮活故事,人物風流,不僅是一種日常生活的藝術化的應用文體,更表達了中國人特有的道德情結與生活方式。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第一集《辭舊楹新》

每到春節,天南海北,千家萬戶都在寫春聯、貼春聯。在楹聯的大家庭裡,春聯始終是最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貼上春聯,祈福納吉,辭舊迎新,歡笑團聚,是春節前全民文化的規定動作,也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春聯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源自上古神話,持續綿延至今。如今,在瀋陽故宮依然能尋找到春聯的雛形。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中國第一副有歷史記載的春聯誕生在成都,這便是後蜀皇帝孟昶撰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副春聯不僅有著特別的意義,其中還暗含著驚人的歷史巧合,因而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春聯創作是從明代開始起步的,並且逐漸成為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成為一種民俗,和明代造紙技術的大變革密不可分的。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紅色在中國象徵著吉祥,最終,這種中國人最喜愛的紅紙墨字為主的春聯形式,廣泛流行,被保留至今。無論是在古老的村落,還是現代化的城市,春聯始終是我們瀰漫在世俗生活中的煙火氣,也早已成為最能觸發我們鄉愁記憶的座標。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為什麼中國人會對春聯有著如此執著的情感?在我們遼闊的大地上,會有哪些特別的春聯風俗呢?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通過對春聯的起源、歷史和發展的瞭解,體悟春聯裡承載的深厚感情和寄託的美好願望。


第二集《筆墨機鋒》

楹聯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它可以是嘔心瀝血的文學創作,也可以是妙趣橫生的語言遊戲。幾個字、幾十個字,經過巧妙的排列組合,就像魔方一樣呈現出不同的側面。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民間流傳著很多和對聯有關的傳說故事,字裡行間暗藏的機鋒妙趣令人回味無窮,讚歎不已。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明代文學家蔣燾幼年時,便能巧用拆字聯,讓大人們也自愧不如。祝枝山用歧義聯戲弄財主,財主卻無話可說。大才子唐伯虎,有一天卻被一位老農出的諧音聯攔住了去路。蘇軾和“損友”佛印和尚互較機鋒,只用自己的動作,便寫出了一副妙趣橫生的啞聯: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詩(屍)。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今天的人們,依然能從這種文字遊戲中,體會到源源不斷的樂趣。英國人哈桑以攻破長聯的複雜發音為目標。山西省聞喜縣的寺底村,一群“聯老漢”醉心於對聯擂臺賽,颳風下雨,雷打不動,一個月就能用掉五包粉筆。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楹聯是我們民族所獨有的文學形式,和漢語漢字密不可分。漢字為楹聯的構思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是其它任何文字望塵莫及的。從字音到字形到字義,漢語漢字孕育了楹聯,楹聯又構建了一個奇妙的語言文字世界。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它藏著故事,揣著哲理,被後來者津津樂道。它貌似平常,暗含機鋒,讓閱讀者茅塞頓開。


第三集《對中童趣》

王雨勃是平房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九月,新的學期開始,老師佈置的楹聯作業是創作一副以愛國為主題的楹聯,優秀的作品將會被貼在校園裡。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雨勃想和爺爺一起聯手完成這次作業,獲得這份自己渴望的榮譽。不過,雨勃的對聯究竟能不能被掛在校園裡,還得等待老師的評判。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十一月,尹麒竣和其他小小講解員就要迎來杜甫草堂的年終考核了。草堂裡文人墨客留下的諸多楹聯,對這些楹聯的解讀,是小小講解員講解的重點,也是他們年終考核的難點。小麒竣的年終考核能否順利通過?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江蘇省太倉三小的周黎霞老師把楹聯課搬到了一座古鎮上。周老師要和同學們來一場即興對對子的練習。從簡單的兩字對開始,到四字對,再到七字對,表面看只是字數增加,實際上,對文字、格律、意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難度可以說是呈幾何級數增長。孩子們會有什麼樣的應對呢?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曾經,對對子不但是作詩填詞的基本功,也是啟蒙教育的必修課。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小孩子在問答中接受了文字、詞彙、語法、音律等各方面的薰陶,不知不覺間就會出口成章。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無論學習古詩文還是學習對聯,最重要的是,以誠摯的心,和孩子們一起擁抱漢語的美。


第四集 《聯中覽勝》

在中國有著數不清的名勝古蹟、其中又有著數不清的楹聯。它們不僅描摹景色、營造意境、富於哲理、充滿智慧,更記錄了名勝背後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江蘇蘇州,有著五百多年曆史的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人們學習文學藝術和建築設計的聖地,每天接待遊客上萬人次。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不過,並沒有太多人知道,其實是明朝才子文徵明成就了拙政園最初的設計意境,而園內的幾副對聯,也悄悄記錄了,文徵明在經歷了並不順利的大半生後留下的感悟和軌跡。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在中國數不勝數的寺廟裡,還有一座被一首唐詩捧紅了的千年古寺,這便是寒山寺。一直以來,大家對寒山寺的認識大多來自於唐詩《楓橋夜泊》,不過寺中一副不太引人注意的對聯,卻道出了這座古寺背後不為人知的滄桑。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是諸葛亮、劉備等蜀漢英雄的紀念地。在無數讚譽諸葛亮的名家之作中,有一副“攻心聯”,不僅有著不尋常的來歷,還因為它背後的玄機被公認為中國傳世名聯之一。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成都市錦江邊的望江樓公園,並不是一座尋常的公園,而是為了紀念一千多年前蜀地的一位獨立女性——薛濤而建造起來的園林建築群。薛濤是唐朝女詩人,飽覽詩書,才華橫溢。雖然她的名字並不為大眾所熟知,但是園中的對聯,卻記錄下了這位才女的特立獨行之處。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在嶽麓書院,一副“最牛門聯”,究竟是湖南人口氣狂妄的自誇還是人才輩出的寫照?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楹聯是我們觀賞景色最生動的說明書,它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第五集《聯採眾長》

最工整的形式,最凝練的語言,最蘊藉的感情,最豐富的想象力。楹聯發展到今天,博大精深,對仗的手法更是被用到極致。那麼,這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是怎麼來的呢?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王群海是秭歸縣的一名特型演員,他塑造的屈原形象在當地可以算得上家喻戶曉。湖北省秭歸縣,位於長江西陵峽兩岸,是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在這裡,各種關於屈原的紀念活動非常頻繁。其中有一種,和楹聯的誕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因為王勃的一首《滕王閣序》,位於江西南昌市贛江東岸的滕王閣名滿天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大家最熟悉的名句中,隱藏著對聯向前演變的強大動力。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楹聯最終在清代進入創作的黃金時代,將“對”的手法發揮到極致。無論在藝術上還是種類上都出現了更多的形式而因此欣欣向榮。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名家、高手輩出,鄭板橋、紀曉嵐、林則徐、左宗棠、張之洞等群星燦爛。百字以上的長聯出現,使得楹聯又有了散文化的特點。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對非小道,聯本大觀。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楹聯是中國文學大家庭中的一員,它竟然和詩同源,從先秦便開始孕育。而楚辭抑揚頓挫的吟誦中,也隱藏著楹聯誕生的秘密。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滕王閣裡的千古名句,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都是楹聯的老師,它從各種文學形式中汲取了力量。一直走到明清,楹聯才終於達到成熟。


第六集《根脈相連》

曾經,中國人把對根的眷念,書寫在世代相傳的楹聯裡,今天,人們怎樣用楹聯延續鄉情血脈?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老北京胡同裡,老伍和崔掌櫃兩個人,一家一家“搶救”那些即將消失的門板楹聯。老北京的門板楹聯是直接雕刻在兩扇大門上的,也叫“門心對”,直觀地寫出了平民百姓對生活的心願,曾經是四合院的標配,承載著衚衕裡每戶人家賴以維繫的精神根脈,如今已經很難見到了。這一老一少,一個記錄,一個傳播,想要留住幾代人的兒時記憶。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閩西大山中,楹聯上的家風家訓是土樓居民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40年來,在兄弟姐妹都上了大學,陸續離開了土樓後,阿耕叔依然守護著這個他無比眷戀的家園。他操著一口客家普通話,為來到振成樓的遊客義務講解這些祖先留下來的立身處世的格言。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甘南古城中,四百多年來,人們從未間斷地用一場楹聯燈會延續著數百年的鄉情血脈。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在大洋彼岸,楹聯還隨華人、華僑的腳步漂洋過海。遠離故土的遊子,用楹聯寄託對故鄉的思念,海外遊子的心意在一副副楹聯中呼之欲出。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在全球華人地區以及受漢語漢字文化影響的地區,也總能找到楹聯的蹤跡。這是對於故土的依戀,也是文化根脈的延續。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楹聯,是我們先輩傳承有序的生活方式,是秉持耕讀傳家的哲思執念。那些古老的楹聯裡傳遞著修身、齊家、創業、報國的道理,它猶如閃爍的光,照亮我們來時的路。


第七集《聯里人生》

八月,又到了高考放榜的季節。江西泰和梅崗村的王昭旺如願以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作為他們的啟蒙老師,老校長王佑萌欣喜之餘,要趕到村裡最重要的一座祠堂,為明天即將舉辦的一場慶祝活動做準備,這是一項在當地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風俗。在這場喜事中,對聯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雲南大理州劍川縣的文華村,一場婚禮即將舉行。按劍川人的習慣,家裡的各個房間門口,都要貼上婚聯。每副婚聯的內容,都要和每間屋子的功用一一對應。無論是請人書寫的婚聯,還是親朋好友贈送的賀聯,那些真誠的祝願,美好的期盼,將成為新人們共同的記憶。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湖北西部的大山深處,一場祝壽慶典即將開始。包桂芝生於1919年,今天是家人給她辦百歲酒的日子。老人的大兒子要用恩施傳統的掛壽聯風俗來為母親慶賀百歲生日。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一副壽聯,就是一份來自親友的祝福。在百歲的這一天收到的壽聯,對包桂芝奶奶和她的家人來說,都有著特別的紀念意義。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甘肅張掖上寨村一戶人家將迎來一個新生命的紀念日。今天,是張磊的小兒子出生30天,也就是滿月的日子。張磊請書法家把最喜歡的古聯寫成了小小對聯,放到兒子身旁,留下了一份獨特的滿月影像。歲月變遷,但不變的是,每個孩子依然承載著每個家庭的希望。中國人對於平安美滿的嚮往也從未停止。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本集以“人的一生”為線索,通過楹聯在人際交往中的廣泛運用,展現了楹聯強大的影響力。楹聯具有社會實用性,從出生到成年,從新婚到賀壽,中國人重要生命時刻裡的那些情感和祝願,都可以寄託在一副副楹聯之上。


第八集《聯裡風景》

人們遊覽名山大川,亭臺樓閣,爭相在最熱門的景點打卡留念,卻為何總是忽略近在咫尺的楹聯?這字斟句酌的兩行文字裡,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解鎖景緻的密碼?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風景地之一,西湖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據統計,在西湖周圍的眾多亭臺樓閣之中,懸掛著一千多副楹聯。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如果匆匆而過,這裡不過一湖而已,只有細細品味其中的楹聯,才能領會個中滋味。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來岳陽樓參觀的遊客,幾乎都會在一層入口的位置停留,為牆上的《岳陽樓記》拍照。而文章兩旁的一副楹聯,卻常常被大家忽略。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但如果說《岳陽樓記》是宣傳推廣岳陽樓的廣告,那麼這副102字的楹聯,就是解鎖岳陽樓前世今生最好的說明書。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在昆明大觀樓的大門兩側,懸掛著一副180字的楹聯,被稱為“天下第一長聯”。自打這副長聯問世,人們從不吝惜對它的讚美之詞,那麼,這樣的長聯究竟出自何方神聖呢?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對中國人來說,山水不僅僅是風景,更是一種境界。而那些楹聯的創作者在描寫景色的同時,也自然而然注入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有好山好水處,自然會有令人過目不忘的好楹聯;有好楹聯處,背後一定有耐人尋味的好故事;而在那些好故事裡,總是滲透著中國人溫文爾雅的綿厚傳承。


第九集《行業聯話》

以雲吞麵起家的“黃枝記”,是澳門著名的美食之一。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在黃枝記門口,和招牌一樣醒目的,就是這副對聯:“無酒安能邀月飲,有錢最好食雲吞”,總是能讓追求美味的食客們會心一笑。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陳大亮的東方理髮店,是小洲村乃至廣州市歷史最悠久的理髮店,1909年清朝宣統元年開店,至今已是110年。理髮店門口的這副楹聯掛了四十年,上聯是“操世上頭等大事”,下聯是“理人間萬縷千絲”。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四十年來,小洲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這副楹聯卻始終和陳大亮一起,它承載的不僅是師徒四代百年的汗水和辛勞,更是對於這份職業的理解與尊重。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湖北省巴東縣汗石村,68歲的老木匠曹祖均因為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決定退休。為了給自己四十年的木匠生涯一個總結,他創作了一副自己專屬的行業楹聯:曲直自有旁人看,偏正當由社會評。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曹祖均並不清楚什麼叫行業楹聯,他只希望能用最簡單的兩行文字,表達他對做活兒和做人的理解。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行業聯就是為某個行業量身定做的楹聯。過去沒有現在這樣覆蓋廣泛的媒體廣告,楹聯往往就是一家店鋪最好的招牌。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但楹聯絕不僅僅只是裝飾門面,還體現了經營之道和處世哲學。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好的行業聯會廣為流傳,甚至還有一些店鋪,字號早已被淡忘,但店鋪的楹聯卻被大家記住,口口相傳成為佳話。


第十集《聯耀古今》

有人把楹聯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因為楹聯可以用最凝練、最簡潔的兩行文字表現出最深邃、最博大的主題,是人生經歷和哲理的高度濃縮。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楹聯不僅在文化傳承上發揮著作用,更傳遞著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那麼,今天,我們還能從這種傳統文化形式中獲得怎樣的啟迪和力量呢?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一位盲人從對聯中汲取到重新生活的信心,是什麼樣的對聯具有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楹聯,鼓舞蒲松齡在窮困潦倒中筆耕不輟;左宗棠在生計窘迫時依然胸懷天下;它還是魯迅和郁達夫在時代波瀾中鬥志不屈的“自嘲”。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它可以鏗鏘有力,慷慨激昂;也可以和風細雨,潤物無形;它可以是警鐘,也可以是良藥。可以是筆,也可以是刀。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除了飛揚的文采,楹聯中的家國情懷和浩然正氣更是直擊心靈。無論怎樣的人生境遇,都不能忘記揹負的責任。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領人們穿越古今,聆聽時光的密語


本集將帶您去往一個並不輕鬆的楹聯世界,那些傳世楹聯裡的深刻哲理和民族大義至今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靈。


觀看地址:央視網

http://tv.cctv.com/2020/01/20/VIDAhoHAi9XdSPKBjiu6yEHU200120.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