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為何潦倒一生?網友:只怪當時太年輕

人們常說北宋是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在北宋的時候,不但經濟迅速發展,文化也極其繁榮。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座文學高峰。宋詞通常可以分為豪放、婉約兩個流派。今天就來講一講

北宋的婉約派大家——柳永。

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為何潦倒一生?網友:只怪當時太年輕

柳永相比於北宋的其他大詞人,他有三個明顯特點:

第一,他是專業的(其他詞人都是兼職)。

第二,他是最落魄的。

第三,他是創作使用詞調最多的詞人。

那是什麼原因讓這三個特點集中在了柳永身上呢?這還得從他的生平說起。

奉旨填詞

柳永原名叫柳三變,柳永是他後來改的名字,因為在家裡排行第七,當時人們也把他稱作柳七。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時也曾有功名之志。屢次參加科考,卻又屢次落榜,年輕氣盛,不免發牢騷,寫下一首著名的詞——《鶴沖天·黃金榜上》,其中有一句“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意思是說“人生苦短,沒有必要把精力浪得在科考上,還不如及時行樂”

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為何潦倒一生?網友:只怪當時太年輕

顯然他的這種論調與北宋當時的主流精神是不符合的,而柳永作為一個大咖,他的詞作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也傳到了宋仁宗的耳朵裡。據坊間傳聞,這首詞引起了仁宗皇帝的不滿,傳說有一次有人向宋仁宗舉薦柳永,仁宗只是說“何要浮名,且去填詞”。於是柳永自此便自稱“奉旨填詞”,仕途無望了,他成了一個專業寫詞的人。

半生蹉跎

柳永年輕時候也是個有理想的大好青年,奈何科舉屢屢不中,雖說“奉旨填詞”是坊間傳聞,但也從側面印證了他的仕途之坎坷。

柳永先後四次落榜,輾轉江湖度過半生。等到仁宗開了恩科,對歷屆名落孫山的士子放寬了尺度,柳永終於榜上提名,而那個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後來他做過餘杭縣令、著作佐郎等一些小官,往往官聲很好,可終究也沒能有大的作為。

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為何潦倒一生?網友:只怪當時太年輕

相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的時候一貧如洗,也沒有親人祭奠。由於他常為歌伎們寫詞,那些歌伎感念他的才學與舊遊,就湊錢將其安葬。

每年一到清明節的時候,那些歌伎就會一起去柳永墳前祭奠憑弔,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俗,當時人們稱之為“吊柳會”或者是“吊柳七”,這種習俗一直持續到了北宋滅亡。

井水柳詞

柳永的詞傳唱最為廣泛。南宋的葉夢得曾經評價柳永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井水處”指的是古代人群聚集的地方。古時候取水不像這麼方便,每一個人口聚集區都會有一口井,所謂的“市井”、“背井離鄉”等詞都是從這裡來的。葉夢得的這句話幾乎可以理解為“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在唱柳永的詞”,其傳播之廣泛,可見一斑。

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為何潦倒一生?網友:只怪當時太年輕

柳永的詞有些類似現在的流行歌曲,他擅長寫離別之情,風格悽迷細膩,打動人心,深受當時的歌伎都以演唱柳永之詞為時尚。柳永半生布衣,他的作品也是從百姓中來,往百姓中去,因此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

玄哥有話說

老子《道德家》有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年輕人遭遇挫折往往怨天尤人,殊不知吐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是處世之道。

柳永頗有才華,然而仕途多舛、一生潦倒。也正是因為他的落魄,才成就了他在文學上的偉大與千載的名聲。禍福成敗,有時真的很難說清楚。

但是作為柳永個人,他是希望平平淡淡功名富貴度過一生呢?還是希望窮困潦倒卻能享千載盛名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