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津:老汪的駐村故事(紀實)

“老汪,老汪,聽說最近全縣都在發展養牛產業,還可以貸款,我想了解哈,想買幾頭牛來養。”“老汪,老汪,田壩社有兩兄弟為了爭土地吵起來了,你和我去調解嘛,我一個人整不住。”“老汪,老汪,明天縣裡面要來交叉考核脫貧攻堅成效了,你下鄉不要跑遠了,村上的情況你最清楚。”……清晨的大壩村已是忙得不可開交,一個身高中等、體型微胖、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夾著電話,雙手拿著文件,還要接連的回應著群眾和同事,原來他就是老汪呀。

鹽津:老汪的駐村故事(紀實)

汪叢勳是昭通鹽津縣稅務局派駐廟壩鎮大壩村的第一書記,村兩委和鄉親們都親切叫他“老汪”。2018年8月大壩村的前任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在工作途中出車禍受傷住院後,作為單位分管扶貧領導的老汪便自告奮勇向單位請求,“我去大壩當第一書記,他們幾個同志負了工傷需要好好休息,我是共產黨員,他們的工作我來接著幹。”就這樣,老汪帶著單位上兩名剛參加工作的同志風風火火的趕到了大壩村。

村裡的工作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順利,扶貧面大、貧困程度深、村情複雜這對這個一直從事機關工作的第一書記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剛到大壩村不久的一次下鄉走訪,一戶農戶提出了很多關於扶貧工作的意見,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可度不高等。這給老汪帶來很大的觸動和警醒,他暗暗下定決心:我代表的是單位,是組織,我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幹出點樣子來,一心一意的為老百姓辦實事,讓全村的老百姓都能如期實現脫貧致富。

“老汪,你們那麼急著要去哪裡啊。”路邊地裡正忙活著播種的大伯聲音洪亮的叫道。“陳大哥,我們去看一下坪頭社屋面改造情況,你家的娃兒哪哈出去打工?”“還有幾天,他都說走之前要找時間好好謝謝你,不是去年你勸他,動員他出去的話,他肯定還在家裡遊手好閒的,去年在浙江進廠他每個月4千多,今年還要去。等下你去屋頭吃飯嘛……”兩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一路上遇到的村民都和老汪熱情的打著招呼,有向他了解退耕還林政策的,有諮詢他發展產業的,有請他幫忙出主意的……他無一不知,無一不答,同行的人都由衷的佩服這位駐村不久的第一書記,一旁的支書說道:“是不是覺得啥人他都認識?我們大壩村24個村民小組659戶的每一戶人的情況他都倒背如流。都快趕上我這個幹了十多年的支書了。”

鹽津:老汪的駐村故事(紀實)


老汪侷促的笑道:“剛來的時候對村民情況都不瞭解,就帶領著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走訪了一遍,在後面的危房改造、易地搬遷動員等具體工作中,又進行了走訪、宣傳政策,幾圈跑下來整個村也就幾乎跑了個遍。”


老汪每天都是這樣奔波在大壩村的田間地頭,駐村地離縣城的家只需30分鐘車程,但他回家的次數掰著指頭也能數清,愛人對他的不顧家有時充滿了怨言,但也心疼他工作的辛苦,“既然老汪不能常回家,我也就只好自己去村上看他。”老汪的愛人說道這裡,忍不住低下頭抹了一把眼淚。


“老汪書記是個非常實在的人,去年鹽津下暴雨漲洪水,我們家的房頂被大雨擊垮了,是老汪書記最先到的,他組織起給我們轉移了財產,因為不停的搬重物老汪書記回去腳都疼了好幾天,走路一瘸一拐的,我們都以為他會好好休息一段時間的,沒想到過了兩天他又調來挖機組織村民疏通被雨水沖垮的路……”田壩社農戶姚世兵感慨著說道,“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啊,還給我們派來了那麼好的第一書記,我們老百姓的的日子好過喔。”


“老汪,老汪”村委會里找老汪辦事的聲音又此起彼伏的響起了,老汪的身影也在大壩村的田間地頭忙碌著、奔走著……
來源:微鹽津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