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 智能服务——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全新上线运行

智慧监管  智能服务——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全新上线运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放管服”的改革要求,不断提高PPP项目监管、服务和信息披露能力,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PPP大市场,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由平安集团承建的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于2020年2月17日正式上线运行

目前,新平台稳定高效运行,全面支持全国PPP业务的复工复产,已有效支撑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地区,九千多个PPP项目,十四万亿PPP投资额的综合信息服务,帮助数万名PPP从业者用户在线执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新平台助力智慧监管,智能服务,保障PPP业务高质量发展,帮助实现防疫和发展两不误、双促进。

从用户角度看,新平台极大地丰富了角色用户,全国PPP业务能全视角、全透明、全流程地促进复工复产。新平台在原有财政用户基础上,新增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机构、社会资本、金融机构、项目公司、咨询机构、专家等7大类角色;并有效丰富了项目信息来源和公开内容,对全国项目库、专家库、机构库、财承风险监测、信息公开等财政PPP业务的支撑力得到有效加强。为精准服务疫情防控急需项目,项目库还开设了入库绿色通道,实行即报即审、合规即发,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各类角色用户在新平台有效分工协作,落实市场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共建共治共享能力,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下一步,财政部PPP中心将会同各省级财政部门等,有序开展对各类平台用户的业务培训工作。

从技术角度看,新平台充分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对新平台完成升级改造,保障了PPP业务全面高效复工复产。新平台的架构设计包括基础支撑层、数据治理层、业务模型层、功能应用层。在基础支撑层,按照当前主流模式云端部署,核心服务组件基于中台微服务模式构建并集成,并以金融级安全体系、运维体系来保障信息安全及系统稳健运行。在数据治理层,应用了平安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Fimax区块链技术体系,通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核心流程和数据的实时监测、加密上链及参与方共识,确保PPP数据的安全互信可追溯。在业务模型层,创新应用了OCR图像识别、NLP自然语义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文档及数据的自动比对校验,大幅提高信息采集、业务审核效能。在功能应用层,充分应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实时监测,并通过知识图谱、数据可视化报表工具等智能应用模块,提升用户数据分析及业务决策效能。

从监管与服务这两大功能角度看,新平台是助推全国PPP业务全面复工复产的重要利器。在监管方面

,主要涵盖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和实施监督,以及对入库专家和机构的业务管理和质量监督。一是支撑线下线上协同监管,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信息全覆盖,动态跟踪项目实施,加强事中事后管理。二是将项目审核标准嵌入平台,提高审核效率。三是严守财承10%红线,预警提示超过7%地区,支持各级财政全面统筹监测、科学合理规划财承空间。四是采集项目不同阶段物有所值评价数据,促进物有所值优化。五是设定合同双方信息管理权利和责任,推动诚信履约。六是管理入库专家和机构信息,加强中介服务监管。

在服务方面,主要涵盖数据记录留痕和统计分析报告、信息公开和检索、实时提示用户、服务战“疫”等。一是数据存储上链和修改留痕,为平台各项功能发挥作用打好基础。二是披露各库信息,强化公开透明,促进交易撮合、良性竞争和市场发展创新,接受公众监督。三是统计分析数据,支撑监管决策和满足市场需要。四是支持关联检索,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和精准性。五是进行实时提示,提高用户工作效率。六是开设绿色通道,服务战“疫”项目。创建“疫情防控”标签,对疫情防控项目实行即报即审、合规即发。

从PPP省级层面看,新平台是助推各省级PPP业务复工复产和高效发展的助燃剂。PPP省级平台主要解决省级、市级财政用户在项目审核压力大、智能分析能力弱和业务实操缺标准这三个方面的痛点。根据各省级监管要求,可提供项目个性化智能审核,PPP智能搜索引擎及知识图谱,数据分析BI工具,季报月报自助生成,咨询/资讯推送服务等实用功能,从管理改革、信息数据改革两方面满足省级及地市级PPP用户使用过程产生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平安集团将在PPP领域不断加大“金融+科技”资源投入,希望能助力PPP信息平台以“数据驱动+业务协同”联通监管方、社会方、资金方三方主体,促进业务高效合作,强化信息公开透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PPP在基础设施领域稳投资、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PPP繁荣生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