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IP授权服务龙头,竞争格局如何?


国内IP授权服务龙头,竞争格局如何?

芯原微是国内IP授权服务的龙头企业,在全球IP授权服务市场,市占率排名第六,是唯一一家挤进全球前十的中国公司。而这个赛道的行业龙头,名叫ARM,自1999年上市以来,其股价走势极其彪悍,股价涨幅高达122倍,直到2016年,才被软银私有化收购。芯原微目前还处于问询阶段,那么上市后是否会像ARM这样发展,带来巨大的回报,我们一起研究下。

芯原股份,成立于2001年8月,第一大股东是VeriSilicon Limited,持有股份17.91%。无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其股东中包括小米基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

国内IP授权服务龙头,竞争格局如何?

同时芯原微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 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 IP 授权服务的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SiPaaS®)模式。SiPaaS模式是指基于公司自主半导体IP搭建的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的一种商业模式。与传统的芯片设计服务公司经营模式不同,芯原自主拥有的各类处理器IP、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是SiPaaS模式的核心。通过对各类半导体IP 进行工艺节点、面积、带宽、性能和软件等系统级优化,芯原打造出可复用的芯片设计平台,从而降低客户的设计时间、成本和风险,提高芯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行业发展迅速

半导体IP市场将从2018年的 46 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10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13%。其中处理器IP市场预计在2027年达到62.55亿美元,2018年为26.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15%;数模混合IP市场预计在2027年达到13.32亿美元,2018年为7.2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9%;射频IP市场预计在2027年达到11.24亿美元,2018年为5.4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4%。

国内IP授权服务龙头,竞争格局如何?

目前,从半导体 IP 销售收入角度,芯原是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六的半导体 IP 供应商。从半导体 IP 种类的齐备角度,芯原在全球前六名半导体IP 授权供应商中,IP 种类的齐备程度也具有较强竞争力。

从竞争格局上来看——该市场竞争相对集中,2018年CR3达到67.4%。其中,ARM是IP领域绝对龙头,占据44.7%市场份额。而芯原微,2018年市占率为1.8%,和ARM有较大差距。

那么芯原微的营收实力如何?未来能否持续占领市场?

净利润多年亏损

2016年至2019上半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8.33亿元、10.8亿元、10.57亿元、6.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28亿元、-0.68亿元、0.0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28亿元、6.6亿元、-6.98亿元、-0.7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2.92%、35.18%、41.14%、46.10%;净利率 为-17.46%、-11.87%、-6.41%、0.78%。

从业绩增速来看,近三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为12.65%,净利润复合增速为31.75%,净利润增速大于营业收入增速。2019年上半年,芯原微净利润刚刚扭亏,而产生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研发投入巨大,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均超过25%。

其主营业务有两部分:

1)IP授权服务:向客户单独提供处理器IP、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的授权业务;

2)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向客户提供平台化的芯片定制方案,即根据客户需求,完成芯片设计服务(外包芯片设计环节)和芯片量产服务(外包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环节),本质是“芯片设计外包”。

国内IP授权服务龙头,竞争格局如何?

从收入结构来看,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1%,但毛利润主要来源是IP授权业务,占总毛利的比重为69%。

国内IP授权服务龙头,竞争格局如何?

那么IP授权是门怎样的生意,为何投入这么高,目前的技术成果如何?

半导体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将IC设计过程中,某些核心要素(指令集、功能描述、代码等),经过预先设计,提炼成可以重复使用的功能模块。这些模块类似“工具包”,可以让IC设计过程,实现像“搭积木”一样的开发模式。经过验证的优质IP模块,具有高性能、功耗优、成本适中的特点,技术壁垒高、知识产权集中,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是IC设计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国内IP授权服务龙头,竞争格局如何?

在PC时代,全球大约只有10亿部设备,而直到2008年,智能机时代的到来,容纳了超过30亿部智能手机,由于每部智能手机都需要CPU、存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闪存芯片、无线局域网芯片等几十种不同类型的芯片,因此,这使得手机芯片的需求爆发,其IP授权模式终于大放异彩。并且,智能手机迭代速度快,对低功耗、高节能的要求更高,所以,这也使得芯片设计难度和设计风险都在提升,从而体现为研发成本的持续增加。采用IP授权的方式,让芯片设计厂商基于“模块”开发,避免了重复劳动,有利于芯片设计厂商节省研发成本。

技术壁垒高

那么,必须要了解,芯原微究竟和龙头ARM差在了哪里?衡量IP技术水平的指标,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比较:IP种类丰富程度、先进制程、客户生态建设。

1)IP种类丰富度。从半导体 IP 种类的齐备角度,在全球前六名半导体IP授权供应商中,本案的IP种类的齐备程度较高,包括处理器IP、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拥有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 GPU IP、NPU IP、VPU IP、DSP IP、ISP IP五类处理器 IP、1,400 多个数模混合 IP 和射频 IP。2018 年,芯原半导体IP授权业务市场占有率位列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

2)先进制程探索。从制程上来看,目前,芯原微已拥有基于14nm/10nm/7nmFinFET工艺节点(用于高性能以及大规模计算的产品),和28nm/22nmFD-SOI工艺节点(用于低功耗,边缘侧产品)所设计芯片的成功流片经验,并已开始进行新一代FinFET和FD-SOI工艺节点芯片的设计预研。因此,从制程的角度看,本案并不落后。

3)生态建设——需要时间沉淀。半导体IP行业的客户积累,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且客户黏性较强,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IP技术护城河的形成,无论是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都需要长时间研发投入的积累。

二是,由于IP模块和芯片设计企业客户的研发体系是深度耦合的,IC设计企业的技术积累,全都基于所采用的IP,因此迁移成本较高。

三是,上下游生态网络的建立,对于IP授权企业来说,本身就是护城河。这是由于,客户在选择芯片设计提供商时,极为谨慎,会重点关注其是否有相应的成功案例。

以上三点,决定了IP授权行业,往往形成赢家通吃的竞争格局(类似软件行业),新近厂家,较难在短时间内超越竞争对手。

芯原经历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较多产业链上的知名客户,包括英特尔、博世、恩智浦、博通、新突思、美满电子、索喜科技、意法半导体、三星、瑞昱等全球半导体行业知名企业;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全球大型互联网公司;华为、紫光展锐、瑞芯微、中兴通讯、大华股份、晶晨股份、和芯星通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

结束

随着智能终端的出货量增长,对半导体需求会持续增长,进而带动IP授权业务。2018年,全球半导体IP授权整体市场规模为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63.4亿元),未来十年,预计年复合增速9.03%。在IP设计领域,授权方是占据“咽喉赛道”般的存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道科创平台。文章观点仅供交流、分享,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