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考试: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古诗词专项习题(1)


在线考试: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古诗词专项习题(1)

严格要求,在线模拟

考试说明

1.考试科目:高中政治

2.考试时长:15分钟

3.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

4.题量大小:共12题

5.参考答案:文章末尾


专项习题

1.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据此回答3~4题。

3.这句话主要表明的关系是( )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他人、社会

4.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

①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②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③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④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 ③④

5.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 )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6.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了下列哲理( )

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7.《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 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 ( )

A.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8.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易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寓意是(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具体的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 )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2.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参考答案

1—5:CCDAA

6—10:DDCCD

11—12:D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