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令人難忘的2019年,首府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武川縣、清水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更讓人刻骨銘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直接決定著能否實現好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年初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決勝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掉隊;決戰脫貧攻堅,更要追求持久高質量脫貧——這是市政府對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在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代市長張佰成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鏗鏘有力的話語讓兩會全體代表委員無比振奮。

今年,為一鼓作氣決勝脫貧攻堅,我市將緊緊扭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選準選好產業項目,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持續發力,在農民穩定脫貧和穩定增收上蹚新路、見實效。

近日,為推介家鄉特產,打開農產品銷路,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武川縣多位縣領導及主管部門領導組成“直播帶貨團”,在首屆武川縣農特產品聯盟直播會上,為武川縣本地農產品代言。市人大代表、內蒙古草原烏骨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利剛說,國家統計局發佈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21萬億元,同比下降20.5%,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卻呈現出逆勢增長趨勢,2月同比增長8%。開啟直播助農新模式,就是要增強扶貧脫貧創新活力,通過“縣長+直播+助農”新電商模式,助力精準扶貧,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電商+縣長’直播,成為武川縣消費扶貧增收的新亮點,通過縣長代言,不僅為武川縣當地的農產品背書,同時也給農民作出示範,如何利用新電商和直播,打開線上新通路。”馮利剛認為,伴隨著5G技術的普及,直播與農業的結合未來可期。

“政府工作報告讓我深受鼓舞,深受啟發,收穫很大,我是從事農產品加工的,農業產業化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帶動貧困戶就業創業意義重大,作為基層一線的農業龍頭企業代表,我深感責任重大,時不我待。”市人大代表、內蒙古農苑商貿雜糧有限公司負責人喬仝柱認為,增強鄉村造血功能,應堅持以項目為紐帶,通過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投入,通過各種項目帶動和資金、信息、技術支持,幫助農民接受職業技術培訓並吸納就地就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兩會召開前,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召開了2020年第4次會議,會議要求要集中攻堅,答好疫情防控“加試題”,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具體安排,以“百企聯百村”為抓手,抓實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抓實扶貧項目落地,抓實就業扶貧,抓實消費扶貧,抓實兜底保障。要較真碰硬,答好工作作風“必答題”,一級帶動一級強化責任落實和責任擔當,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記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為確保脫貧成效穩得住、不反彈、可持續,全面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水平,我市今年將建設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綜合調度指揮平臺,隨時精準掌控脫貧人口及臨貧、易貧等人口生產生活狀況,復工復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步一個腳印,首府正在紮紮實實推動脫貧攻堅戰取得圓滿成功。

(呼和浩特日報首席記者 李海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