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裹腳喊疼,哥哥抱住她: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來怎樣了?

裹腳陋習具體從何時開始已經無法考證,但在唐宋時期,裹腳已經屢見不鮮了。北宋詩人蘇軾曾在《菩薩蠻》一詞中詠歎裹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古人認為,裹腳乃是女性“美”的一種體現,凡是裹了小腳的女人,都會嫁到一個不錯的人家。然而,到了民國時期,這種風俗似在悄然發生變化。

妹妹裹腳喊疼,哥哥抱住她: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來怎樣了?

張君勱,1887年出生在江蘇嘉定縣的一個儒醫兼商人的家庭,父母文化水平極高,給他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6歲時,張君勱進入私塾讀書,通過朱熹的《近思錄》,他養成了溫和虔敬的性情,從來不強迫別人,也不願見到別人受苦受難。13歲時,妹妹張幼儀降生,他看著這個小生命一點點長大,心中感慨萬千。

妹妹裹腳喊疼,哥哥抱住她: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來怎樣了?

作為家裡唯一的掌上明珠,張幼儀自小受到了全家人的關照,尤其是哥哥張君勱,更是對她百般寵愛。然而,在張幼儀6歲的時候,卻忽然被母親要求纏足。在那個年代,西方思想已經漸漸傳進了中國,但是受眾群體十分有限,大多是一些先進的年輕人。在傳統的張母看來,女孩子纏足雖然很疼,但挺過去就好了,不然怎麼嫁得出去?

妹妹裹腳喊疼,哥哥抱住她: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來怎樣了?

為了不讓張幼儀遭罪,張母已經將纏足的時間拖了又拖,6歲再不纏足的話,就再也來不及了,所以張母才會如此急迫。不過,張幼儀哪知道什麼是纏足?她疼得號啕大哭,不斷扭動身體,站在旁邊幫忙的兩個大人甚至都按不住她。見到妹妹如此痛苦,張君勱看不下去了,她一把抱住妹妹,輕輕撫摸她的頭說:咱不纏了,以後嫁不出去哥養你。

妹妹裹腳喊疼,哥哥抱住她: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來怎樣了?

母親見他如此說,也就不再堅持了,她本就不願張幼儀受罪,只是擔心她嫁不出去罷了。長大後,張君勱果然兌現了當初的承諾,他幫妹妹訂下了一樁親事,男方是大才子徐志摩。可是,徐志摩卻不愛她這個原配夫人,而是和林徽因、陸小曼糾纏不清。1918年,張幼儀剛生下長子徐積鍇,徐志摩就留洋讀書去了,在接下來長達2年的時間裡,一直沒有和張幼儀聯繫。

妹妹裹腳喊疼,哥哥抱住她: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來怎樣了?

1920年,張君勱給徐志摩寫了一封信,要他把張幼儀接到身邊。無奈之下,徐志摩只有聽命行事,但他心裡仍然不喜歡張幼儀,儘管他們相聚不久後,張幼儀又懷上了他的孩子,但他為了離婚,仍然堅持讓懷有兩個月身孕的張幼儀打胎。張幼儀自然知道徐志摩什麼打算,不過她卻懶得想,不就是離婚麼?離了便是。

妹妹裹腳喊疼,哥哥抱住她: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來怎樣了?

1922年,張幼儀生下了次子彼得,然後與徐志摩在柏林簽字離婚。離婚後,張君勱將她接到了巴黎,隨後又帶她去德國讀書,在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與中醫蘇紀之結婚,結婚前她還徵求了一下兒子的意見,誰知兒子不但沒有反對,反而大力支持,他稱張幼儀為了撫養他付出太多,不應該再讓自己受苦。張幼儀不禁感慨道:兒子阿歡(徐積鍇),竟和他父親徐志摩自私的性子完全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