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佈丨至2035年,申城將建設超2000公里綠道,30處以上郊野公園

權威發佈丨至2035年,申城將建設超2000公里綠道,30處以上郊野公園

4月13日,市綠化市容局、市規劃資源局發佈了《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18-2035)》(草案公示稿)。未來將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複合的生態格局,完善由國家公園、區域公園(郊野公園等)、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鄉村公園)為主體,以微型(口袋)公園、立體綠化為補充的城鄉公園體系。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

SPECIAL PLANNING OF SHANGHAI ECOLOGICAL SPACE

(2018-2035)

(草 案 公 示 稿)

摘 要

01

規劃依據、規劃範圍、規劃期限

1.規劃依據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年)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2017年)

《上海市基本生態網絡規劃》(2012年)

《上海市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2019年)

2.規劃範圍

本規劃範圍為8368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6833平方公里為規劃區範圍)。

3.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為2018-2035年,近期至2025年。

4.規劃對象

生態空間是指城市內以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為主的用地類型所佔有的空間,包括城市綠地、林地、園地、耕地、灘塗葦地、坑塘養殖水面、未利用土地等類型,是與構築物和路面鋪砌物所覆蓋的城市建築空間相對的空間。

本規劃基於上海平原地區特點、經濟發展階段和生態空間特徵,主要聚焦綠化、林地、溼地等生態要素,強化體系建設、增強效益、區域融合和功能疊加,其他生態空間要素由相關專項規劃統籌落實。

02

主要內容

1.目標願景

通過“公園體系、森林體系、溼地體系”三大體系和“廊道網絡、綠道網絡”兩大網絡建設,完善體系構建與品質提升,保障城市生態安全、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滿足居民的休閒需求。

至2035年,確保市域生態用地(含綠地廣場用地)佔市域陸域面積60%以上,其中落實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200萬畝耕地保有量目標,森林覆蓋率達到23%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力爭達到13平方米以上,中心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7.6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實現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河湖水面率達到10.5%左右,溼地總面積不少於4640平方公里,其中自然溼地面積不少於4086平方公里,溼地保護率50%以上。規劃建設2000公里以上骨幹綠道,建成30處以上郊野公園。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浦江郊野公園

2.空間佈局

形成長三角一體化生態格局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崇明島

構建長三角區域“江海交匯,水綠交融,文韻相承”的生態網絡。共同維護區域生態基底,共同完善長江口、東海海域、環太湖、環澱山湖、環杭州灣等生態區域的保護,嚴格控制濱江沿海及杭州灣沿岸的產業岸線,加強長江生態廊道、濱海生態保護帶、黃浦江生態廊道、吳淞江生態廊道等區域生態廊道的相互銜接。在空間上切實有效維護東海灘塗溼地及與之依存的自然保護區、杭州灣灣區、澱山湖湖區和崇明三島等長江口島群四大城市基礎性生態源地,加強濱江沿海綠色生態岸線保護。在長三角區域範圍強化生態基底建設,預留嘉寶-沿長江、吳淞江、黃浦江及其上游(含澱山湖)、沿杭州灣四個重要的生態接口,加快構建區域性生態空間網絡。

構建網絡化的市域生態格局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青浦澱山湖

上海市在構建生態網絡體系中首先應注重對於四大片生態區域的保護和提升,包括崇明島、澱山湖、杭州灣、近海溼地等四大片生態區域。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崇明東灘溼地

崇明世界級生態島:錨固生態基底,保護東灘、北湖、西沙等長江口近海溼地以及各類生物棲息地,加強水系整治,建設綠色農業基地,運用生態低碳技術,建設低碳宜居城鎮,打造生態文明示範區。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朱家角古鎮

環澱山湖水鄉古鎮生態區:注重青浦西部湖泊群以及黃浦江上游地區生態保護,加強古鎮古村自然環境保護,恢復和維護江南水鄉風貌,形成低密度發展的水鄉生態示範區。保護河湖水系密佈的良好生態本底,整合跨省市、跨地區的保護力量,打造世界級湖區,推動區域申報創建“國際溼地城市”。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九段沙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江口及東海海域溼地區:強化管控和保護九段沙溼地、崇明東灘等重要溼地空間,保護國際鳥類遷徙通道,加強與啟東等地區溼地的共同保護。探索國家公園的設立機制,保護長江河口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杭州灣北岸生態灣區:保護金山三島,構建連續生態岸線,提升沿線城鎮生態環境品質和休閒功能,嚴格控制沿岸大型產業區對城鎮和岸線生態環境的影響。開展濱海地區溼地生態修復,改善近岸海洋環境質量,打造世界級灣區。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此外,還將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複合的生態格局。雙環錨固城市組團間隔,防止城市蔓延,九廊構建市域生態骨架,形成風道與動物遷徙通道,十區保障市域生態基底空間。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雙環:環城綠帶強化中心城與周邊地區的生態間隔,同時已成為上海市重要的生態休閒空間;近郊綠環通過第二圈層沿路沿河形成的生態綠環建設,強化主城區及周邊地區與郊區新城之間的間隔。近郊綠環建設用地佔比控制在20%以下,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

九廊:主要包括嘉寶、嘉青、青松、黃浦江、大治河、金奉、金匯港、浦奉、崇明等9條生態走廊,寬度按1000米以上控制。市級生態走廊內建設用地佔比控制在11%以下,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

十區:圍繞寶山、嘉定、青浦、黃浦江上游、金山、奉賢西、奉賢東、奉賢-臨港、浦東、崇明等10片生態保育區,加強各類生態要素的融合發展,促進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建設。劃定土地整備引導區,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優化市域耕地保護總體佈局,加強耕地質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田園化的都市農業空間佈局。

03

體系建設

1.城鄉公園體系

完善由國家公園、區域公園(郊野公園等)、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鄉村公園)為主體,以微型(口袋)公園、立體綠化為補充的城鄉公園體系。結合現有生態資源,推進國家公園和郊野公園建設,在市域範圍內建成30片以上大型區域公園(郊野公園)。中心城及周邊地區結合楔形綠地和生態間隔帶建設面積50公頃以上、郊區新城建設面積100公頃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園,實現大型城市公園主城區5公里半徑全覆蓋、郊區10公里半徑全覆蓋。四是結合居民的日常休閒需求建設一批服務半徑2公里、面積4公頃以上的地區公園,郊區各鎮確保“一鎮一園”。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密雲路近松花江路的街心公園

一批服務半徑500米、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公園;結合保護和保留的自然村落,推進“一村一園”。結合城市更新見縫插針建設口袋公園(500-3000平方米)。

重點地區:以外環綠帶為紐帶,向內連接楔形綠地、向外連通生態間隔帶,實現從“環繞中心城的綠化帶”到“環穿主城區的公園帶”的功能躍升,打造“城周十里、林風斜陽”的環城公園帶。

2.森林體系

構築市域“兩區、一網”城市森林空間體系,以環廊森林片區為結構型空間載體,成為支撐韌性生態之城的天然滋養地;以城區森林群落為鏈接載體,成為市民親近自然的重要媒介;以農田林網為手段,形成田園水林一體化郊野空間。促進林水結合、林路結合、林城結合、林生結合,以濱水沿路生態廊道和綠道連接城市與郊野,實現“將森林引入城市,讓城市坐落於森林中。”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外環線百米林帶——浦東段

環廊森林片區:以市域生態網絡為主體結構,形成群落多樣、生態與景觀兼顧的森林基底。以近郊綠環為紐帶,聯通市、區兩級生態走廊,打造森林集中片區,提升生態效益。完善重點地區水源涵養林及防護林帶建設,實施產業用地與環境敏感型基礎設施周邊的森林建設。促進農、林、水生態空間複合,打造集中經濟果林片區,營造具有林分類型多樣、季相色彩豐富的森林景觀,促進森林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的和諧統一。

城區森林群落:推進繞城森林建設,加強環城公園帶集中林地建設,完善中心城周邊地區的生態間隔帶和楔形綠地林地建設,構築主城區生態保護屏障,防止組團蔓延;加強嘉定、松江、青浦、奉賢、南匯五大新城環城森林建設,串聯開放空間節點,結合綠道建設,形成承載市民活動的綠色連續空間;城區內注重林蔭道規劃、建設、儲備以及古樹名木後續資源保護。

3.溼地體系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青浦朱家角溼地

佈局體系:規劃形成“兩圈、一帶、一網、兩集合群”溼地總體佈局。“兩圈”為長江口溼地圈和澱山湖群及黃浦江上游水源溼地圈,“一帶”為杭州灣北岸溼地帶,“一網”為河流及運河溼地網,“兩集合群”為城市人工庫塘和景觀水面等小型溼地集合群和城市郊區種植和養殖塘集合群。

重點地區:在長江口及近海海域地區,保護重要溼地和鳥類遷徙通道。青西澱山湖區溼地,保護河湖水系密佈的良好生態本底,整合跨省市、跨地區的保護力量,打造世界級湖區,推動區域申報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南匯新城灘塗溼地,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規劃建設為契機,建成“天淨、海清、地潤、人和”的濱海溼地城市,保持“溼地在城中,城在溼地中”的基底特色。杭州灣北岸邊灘溼地,開展濱海地區溼地生態修復,改善近岸海洋環境質量,建設南上海生態綠色海岸,打造世界級灣區。“一江一河”河流溼地,逐步修復河道兩側的溼地空間和自然岸線,保護重要溼地生物棲息地和遷徙通道。

4.廊道網絡

生態廊道指市域放射狀通暢性廊道,隔離城市組團並實現與城鄉生態空間互聯互通,以森林為主體,具備生態和社會功能的綠色網絡體系。主要依據生態廊道建設標準,重點推進34條濱水沿路生態廊道建設。濱水生態廊道,在中心城範圍內,沿骨幹河道兩側不小於20米構築連續開放的公共空間,形成以黃浦江、蘇州河、川楊河、澱浦河、薀藻浜等為骨架的13條濱水廊道;在郊區推進城市開發邊界外骨幹河道兩側30-50米生態林帶建設,加強林水結合。沿路生態廊道,在城區結合道路兩側綠帶、中央隔離帶、“機非”隔離帶等增加特色喬木種植,注重林蔭道規劃、儲備、建設;在城市開發邊界外,圍繞高速公路兩側100米,主幹道路兩側50米推進生態林帶建設,加強林路結合。

5.綠道網絡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虹口廣粵路綠道

建設銜接區域、串聯城鄉、覆蓋社區的綠道網絡,形成市級綠道、區級綠道、社區級綠道等多層級的綠道體系。市級綠道注重銜接,重點控制長江、吳淞江、黃浦江、沿杭州灣等4個重要的區域接口,建設環崇明島、環澱山湖、沿外環、濱江沿海以及多條放射型綠道。區級綠道“一區一環、互聯互通”,郊區依託河流水系、文化風貌道路、林蔭道、幹道兩側林帶等,充分聯繫各個城鎮組團與大型公園,形成串聯城鄉的綠道網絡;中心城結合濱水廊道貫通工程建設城市骨幹綠道,形成藍綠交融的綠道網絡。社區綠道依託生活性支路、居住區道路、街坊內公共通道等,串聯主要生活生態空間,滿足日常休閒散步、跑步健身、上班上學等日常活動需求。

附建設規劃圖:

點擊查看大圖

↓↓↓↓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區域生態銜接圖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生態空間結構圖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生態網絡規劃圖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生態空間規劃圖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主要城市公園規劃圖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綠道體系規劃圖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中心城綠地網絡規劃圖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18-2035)》全文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官宣!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庫上線啦!快戳進來了解詳情吧~

生活垃圾分類查詢功能上線!再也不用擔心垃圾扔錯地方了

莫糾結,垃圾分類有邏輯!

《權威發佈丨拒絕收運!對不符合分類質量標準的生活垃圾拒絕收運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权威发布丨至2035年,申城将建设超2000公里绿道,30处以上郊野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