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很好的,但就是誰也代替不了

1527年1月7日,54歲的唐伯虎去世。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影視劇裡的唐伯虎,簡直就是人生贏家的代名詞:有錢、有才、風流,娶了八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最後還把秋香帶回了家。

然而,真實的唐伯虎卻是個老窮醜:他被老婆拋棄、被體制排擠,最後落魄而死。死時甚至因為沒有親人、沒有錢,鄰居只能將他埋在桃花塢邊上。


他不是很好的,但就是誰也代替不了


他的死與他的盛名相差如此巨大,以至於我們不禁要問:名動天下的風流才子,死後無錢安葬的落魄文人,哪個才是真實的唐伯虎?

我們從頭說起。

其一、出身末流的學霸。

唐伯虎的出身並不高,他爸唐廣德是酒館的小老闆,有點餘錢,但在那個以“士農工商”排序的年代,卻身處社會末流。

好在唐伯虎從小就雙商在線,光憑天賦就能碾壓眾生。他也得到了好老師的點播,師從明朝著名藝術家沈周。在同學文徵明還在被大家嫌棄字寫得太醜的時候,唐伯虎小小年紀就頗負盛名,自然也有些狂傲自滿。


他不是很好的,但就是誰也代替不了

錢塘景物圖——唐伯虎


從畫作來看,年輕時唐伯虎身上的清貴之氣很足。從小就按照傳統的知識精英路線培養下來,他畫畫多是一些寫意山水,抒發一下高潔的品格,跟後期民間春宮藝術家的定位完全不一樣。

其二、遭受命運重擊的狂人。

24歲這一年是唐伯虎生命的轉折點,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妹妹、孩子在這一年全都過世了。茫茫天地之間,就剩下他一個。這種雷霆之擊,一下子將他從天上拍到了塵埃裡。

後來,在好友祝枝山和文徵明好說歹說之下,唐伯虎終於走出了人生困境,他在29歲這一年重整旗鼓,娶了第二任老婆,也準備科舉考試。

才子就是才子,放棄人生三年依然拔得頭籌,一考就考上解元。

“解元”是什麼概念?就是大區第一。明清時期,天下考生江南佔一半,唐伯虎拿下了應天府的第一,就相當於半個狀元到手了。


他不是很好的,但就是誰也代替不了

致若容札——唐伯虎


唐伯虎的優缺點,我們看不清,他身邊的聰明人卻看得一清二楚。文徵明當年在唐伯虎準備進京考試的時候,就勸過他: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

翻譯過來就是,以伯虎你的才華,拿下解元不難。但是你為人輕浮,恐怕難成大器,還希望你以後低調一些,不要惹禍上身。

可也真是說什麼來什麼。

唐伯虎終究是沒能聽進去好朋友的逆耳忠言。在進京趕考的時候,絲毫不改自己張揚的個性,最終被牽連進了一個考場舞弊的案件中。然後,坐牢,取消考試資格,終身不仕。

回到家鄉,第二任妻子因為他太窮扔下孩子跑了,周圍親友看他的眼光也變得複雜。一時之間,唐伯虎又從雲端跌回了地面。

套用星爺的一句話就是——


他不是很好的,但就是誰也代替不了


我們之前說過,一開始唐伯虎走的是高精尖知識分子路線,畫畫講一個意境,表達自身高尚的情操。但是到三十多歲人生遭逢鉅變,仕途之路被生生截斷,只好賣畫為生。

既然要靠畫畫求生,“賣得出去”就變成了他繪畫的一項重要指標。相應的,他逐漸在繪畫實踐中形成了一種區別於同時代藝術家的特色——“務實”。

其三、“務實”的商業畫家。

唐伯虎的務實,體現在大量仕女題材作品上。

明中葉經濟的發展,商人和地主群體活躍起來。這個群體一活躍,城市中娼妓一行順帶興盛起來,在蘇州這樣經濟發達的城市尤其如此。這些人沒什麼別的愛好,就是喜交名士,附庸風雅。對於他們來說,體態婀娜、笑靨如花的美人,自然要比高山流水、高潔放達的士大夫要美得多。

在當時,唐寅的仕女畫,他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他筆下的美人既有文人的清貴又有市井的豔俗,可謂一卷難求。為了生計,唐伯虎甚至還描繪過大量的春宮圖。


他不是很好的,但就是誰也代替不了

王蜀宮妓圖——唐伯虎


“務實”的畫風也表現在他的山水畫裡。

仔細對比唐寅的山水和他老師沈周、同學文徵明的作品就會發現,唐伯虎的畫法明顯不同。唐伯虎的風格大多數更接近院體畫,細緻摹景狀物,而不是寫意的文人畫風格。

這也是有特定原因的。

因為,對明代的富商群體來說,畫得“逼真”比畫得“高級”更重要。工筆嚴整的院體繪畫雖然俗,但更接近買畫者的審美需求,與逸筆草草的文人畫相比,也更容易迎合普通民眾的審美習慣。

唐伯虎是要靠賣畫吃飯的,畫法上必然會比較務實,更注重觀眾的需求,並隨著對象的變化而選擇適宜的繪畫風格。據說,在他生意好的時候,因為求畫的人太多,甚至要請自己的老師周臣代筆。


他不是很好的,但就是誰也代替不了

嫦娥執桂圖——唐伯虎


但是,由於唐伯虎主打的消費群體是小市民階層,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註定不可能一卷千金。一旦沒人買了,他就會再度陷入貧困。所以,我們經常在他的詩作中讀到類似於:

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孥並告飢。

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這類的詩句,就是他的畫沒賣出去,沒錢了。

不管怎樣,唐寅在明代的眾多文人畫家之中,是最靠近市民群體的一個,因此也是特立獨行的一個。

他兼顧文人畫和院體畫兩種畫風,縱橫捭闔之間不僅有著文人的高雅,也有融合了市民意識的淳樸。這大概就是唐伯虎為什麼受到了社會各階層人士喜愛的原因吧。

貢布里希說從來沒有什麼藝術品,只有藝術家。而往往藝術家的不幸,是藝術的大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