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九成廣東消費者逐步恢復“買買買”

南方日報訊 (記者/王佳欣 通訊員/粵消宣)4月23日,廣東省消委會發布《疫情對廣東居民消費影響變化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隨著我省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政府推出各項促進消費政策,我省消費市場逐步復甦,逾九成消費者已逐步恢復正常消費,但近七成受訪者對外出消費仍有顧慮。

“吃喝玩樂”有望領跑

疫情後會否出現補償性消費?調查結果顯示,疫情解除後,消費者願意外出消費,但並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補償性消費。

八成受訪者表示不會進行補償性消費,防護及衛生健康用品仍是商品領域的消費重點,房屋、汽車等大宗消費意欲不強,而近六成受訪者表示保障商品供應、穩定商品價格最能增加消費意願,開展促銷、發放消費券、搭建品牌商品營銷平臺、分期免息等舉措也有利於增加消費意願。

值得關注的是,服務業在疫情後有望率先迎來反彈,其中“吃、遊、娛”最為突出,六成受訪者在疫情後最想進行餐飲消費,其次文體、娛樂消費佔五成,旅遊消費佔46%。

此外,疫情過後,受訪者對廣東消費環境也有了新的要求,包括消費各方面更加健康衛生(43%)、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40%)、更多采取無接觸式服務等新消費模式(37%)、提升消費便利度(27%)、優化線下消費(27%)、加強線上交易監管(20%)等。

向線上轉移趨勢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近七成受訪者在疫情期間消費能力、總量、類別及支出總額髮生變化,出現明顯兩極分化,但疫情對廣東省總體消費水平影響有限,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具體來看,居民消費主要變化體現在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觀念方面。商品類消費中,與疫情相關的商品消費大幅增加,64%受訪者增加防護及衛生健康用品消費,醫藥保健品(54%)、生活日用品(47%)則分別緊隨其後。

消費方式方面,線下消費向線上轉移趨勢明顯,66%受訪者表示儘量不到實體店消費,逐步轉移線上或全部採用線上消費都佔五成左右。免接觸式服務更受消費者青睞,四成受訪者優先選擇。

消費觀念方面,近乎全數受訪者因疫情改變了消費觀念,健康、品質、安全、理性、節約等消費理念更受大多數受訪者重視,超五成受訪者表示拒絕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

為更好推進消費信心恢復、消費市場回暖,廣東省消委會建議,政府應落實租金減免、政策扶持、信貸支持、人力紓困、強化指導、防疫保障等舉措,促進服務業重回正軌,提升服務業供給水平,滿足消費者疫情後的消費需求。同時,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模式,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以“智能+消費”激活消費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