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困境之下,換種活法

看完了《我是餘歡水》,從起初的壓抑,到之後的黑色幽默,再到結尾,迴歸正軌。

生活不止一種活法。


《我是餘歡水》:困境之下,換種活法

餘歡水,讓我想到25年前春晚上的一個小品,郭冬臨的《有事您說話》,小品中的郭冬臨,和餘歡水並無不同,想要在領導、妻子、家人面前留下好印象,明明是自己扛著被褥熬夜排隊買的火車票,偏偏要給領導說,自己找熟人買的,而且不用錢。

這樣為了面子損裡子的做法,同餘歡水如出一轍。

中年人的確不容易,可換個角度,中年人怎麼才能過的容易點呢?

01

日劇中有句臺詞,大意是說,職場上的中年人,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有貸款,不敢隨便辭職,所以,可以讓他們多幹活,乾的不好就批評,他們只能忍著。

很扎心,卻也很現實。

如果一切安好,倒也不錯,可是,中年危機不是人人逃得過。

有個喜劇電影叫《好好先生》,金凱瑞飾演的男主角事業低迷,婚姻失敗。他最喜歡宅在家裡喝酒,不願意出門,甚至拒絕去參加好友的婚禮。

他的生活按部就班,沒有大錯,卻過得一點都不痛快。

《我是餘歡水》:困境之下,換種活法

關心他的朋友帶他參加了一個活動,活動提倡之後要對生活中的變化說“Yes”。

他照做了,對攔路打劫的人,對來辦小額貸款的人,對鄰居老太太的“少兒不宜”要求,等等看似荒誕的事情都說了“Yes”。

生活變得好起來了。

並不是說要去照搬這種做法,而是想說,無論是說“Yes”的金凱瑞,還是得知絕症後一改往日懦弱作風的餘歡水,他們不過是由內自外的改變了自己。

《我是餘歡水》:困境之下,換種活法

當生活不如意,改變自己的行為處事,或許才會讓一切重新煥發生機。

老好人可以試著學會拒絕,

冷冰冰的人可以試著變得熱情,

愛宅家的人,試著多出去走走,

社交狂人,可以學著獨處。

生活方式沒有對錯,唯有當下的方式令自己感到困擾時,試著改變下吧。

忘了從哪看到過,有人問上帝,這麼多人祈禱許願,你顧得過來嗎,上帝微微一笑,怎麼可能顧得上。

生活不會遷就每一個人,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02

《人生十二法則》中提過,生活中的秩序與混亂,就像八卦圖中的陰與陽,並非一成不變,也不會完全對立,

秩序中往往暗藏混亂,混亂裡也有重整秩序的可能。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與唐晶畢業後走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可是十年後,家庭主婦遭遇婚變,不得不邁入職場,職場女強人因為一場病,渴望慢下來,享受歲月靜好。

《我是餘歡水》:困境之下,換種活法

人到中年,多是希望安穩為先,這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認為一切都會按預想的前行,未免有些天真。

如果沒有那場車禍,餘歡水的外賣項目或許早已令他身價倍增,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也許有些人年前盤下的店面正在紅火進行。

巴菲特也不會想到7天之內經歷美股的四次熔斷,羅永浩從新東方辭職準備大幹一場時,也不會想到有天會去直播賣貨。

老乾媽陶華碧和小公務員結婚時,也沒想到幾年後自己要為了生活奔波,當她起早貪黑擺攤賣東西時,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制的辣椒醬會讓自己身價過億。

生活充滿變數,變數也許會讓你措手不及,可變數中也蘊藏中轉機,這也未可知呀。

許知遠的《十三邀》有期採訪搜狗CEO王小川,王小川裡面說,人生的當下,就是一個原點,這個點會向外發散出無數條線,每一條線都會通往不同的未來。

《我是餘歡水》:困境之下,換種活法

這個比喻,令當下與未來之間的路徑變得不那麼抽象。

如果你相信命中註定,殊途同歸,那麼,換一條路走走又何妨?

如果你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那麼,一時的變數又能怎樣?


通往何處,取決於當下採取了什麼行動。

真正的強者,不會懼怕生活的大風大浪,他們懂得調整自己,隨浪起伏,乘浪前行。

03

心理學中,有個古老的情緒理論,大意是說,“情緒是對身體生理變化的知覺,我們因為打鬥而憤怒,因為哭泣而悲傷。”

也就是說,大腦是很好欺騙的,先改變行為,態度自然會跟著轉變,隨後形成良性循環。

改變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

當你想在生活、學習、工作上得到改善時,最好的方法,是先讓自己的行為變得像已經改善了一樣。

不必在意改變的路程與難度,也不必懷疑改變的可能,

如果你想健身,先換上跑鞋,

想學習,先拿出書本,

想社交廣泛,先打破沉默,

想學會拒絕,先說一個“不”,

……

有時候,只有先走出自己原來的世界,才能發現一個新世界。

就像雞蛋,由外打破,是食物,是被動;由內打破,才是生命,是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