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火氣中找回武漢的早晨

“昨天點了燒烤宵夜,今天孩子沒有網課起得比較晚就點了一份披薩,明天打算試試新上市的小龍蝦。”清明節三天,武漢市民尹女士為一家三口每天都安排了外賣餐點。

隨著城市功能逐步恢復,一向以美食著稱的這個中部重鎮再次迎來了煙火氣。“熱乾麵、蛋酒、燒梅、豆皮、湯包、糊湯粉、生燙、油條、面窩……這才是武漢人‘過早’的樣子。”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易斌在自家小區門前商業街上找回了武漢的早晨。

“從沒想過自己竟然被那麼多人惦記”

清晨4時,武漢老字號蔡林記熱乾麵吉慶街店店長周秋香已經帶領4名店員做營業前的準備。從3月24日恢復營業,這家店所接到的訂單一天比一天多,將近600斤麵條,不到中午便可售罄。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老家在湖北浠水的周秋香和幾名同事在武漢宿舍裡度過了一段漫長的假期。“武漢人離不開熱乾麵,每天都有人給我打電話,問店裡什麼時候營業,說太想念熱乾麵了。”

接到復工通知時,周秋香如釋重負。她笑稱:“從沒想過自己竟然被那麼多人惦記。”

恢復營業後,蔡林記只接線上和到店自提客戶訂單。即便如此,周秋香依然和店員們每日認真做好店內保潔、消毒工作。周秋香說:“希望疫情結束,大家都能回到店裡吃上一碗剛出鍋的麵條,現在特別想念那熱熱鬧鬧的樣子。”

復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然而,面對兩個多月的歇業封閉,餐飲業的復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4月4日中午,熊飛的店裡賣出了十單左右的外賣。他是武漢一家餐飲企業的經營者,旗下十幾家店涵蓋了火鍋、川菜、燒烤、湖北菜、麵點等多種業態。

這次疫情,他的損失不可謂不慘重。從小年開始推掉的年飯直接損失就達60萬元,為了春節備下的價值百萬的食材扔掉了三分之一,用作愛心餐三分之一,還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留著開鋪用。

漫長的等待終於在三月下旬迎來了希望。熊飛原本預計開3家店,可是,到了真能開業的時候,他感覺“現實很骨感”。“餐飲屬於復工復產的第四類企業,不允許堂食。”熊飛無奈地將兩家店的員工集中在一家店裡,開始了外賣生意。

在傳出4月8日“武漢解封”消息的那一天,外賣生意達到頂峰,熊飛當天賣出了60單外賣,同在一家商場的另一家餐飲企業更是做到了2萬元的銷售額。不過,這僅僅是曇花一現。

在熊飛看來,餐飲界存在不同的業態,以外賣為主的業態從成本核算到經營模式都和以堂食為主的業態不一樣。各種不同的模式各有不同的生存法則,並不能一概而論。

“外賣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靠的就是堂食的口感。開在商場裡的店只要開門就要付租,員工上班了就要給工資,繼續這樣下去,房租、人工都扛不起。相反,關著門有些支出還能在時間和額度上協商一下。”熊飛說。

把病毒擋在門外

不過,外賣仍被認為是武漢餐飲業自救的第一步。

據統計,目前,近6萬家餐飲企業中有1萬多家已經通過外賣完成了第一單銷售,部分企業通過產品細分化打開了銷路。

“在全市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會催生更多的外賣需求。”武漢餐飲協會會長劉國樑稱,目前武漢每日外賣單量超過10萬份,復工復產將為武漢餐飲業按下加速鍵,激勵餐飲商戶們加速復工。

民以食為天。面對城市重啟,為了幫助餐飲企業復工復產、穩定發展,保障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湖北省總工會及時做出了安排,湖北省經貿工會、武漢市商貿工會等省市級產業工會,協調武漢餐飲業協會發布《創建無疫情餐飲企業規範》,為即將復工復產的餐飲企業提供專業性防疫指導。規範包括“把病毒擋在門外”“員工健康管理”“開展無接觸送餐”“遵循食品安全法生產”等四大內容。(記者 張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