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選的路,退還是不退?從《長安十二時辰》看當代人的迷茫困局

《長安十二時辰》——身陷“囹圄”的主人公與長安

“自己選的路,當你分不清對錯的時候,就記住兩個字——不退”。

自己選的路,退還是不退?從《長安十二時辰》看當代人的迷茫困局

靖安司都尉張小敬

近日,大型歷史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火。劇中主角在做心理抗爭時幾次出現了上一段中的句子——簡短的小句,細細想來,其實藏著主人公該如何走出迷茫、破解無法決斷的困境的最終答案,以及這部劇想要給我們的啟示意義的核心與關鍵。

該劇以“唐代反恐24小時”為題材,巨筆描摹了唐朝天寶初年時的市井生活畫卷和風雲變幻的政壇。主人公李必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有志少年,掌管朝廷“反恐局”——靖安司,而張小敬則是被李必委命在一天之內抓出不法分子的“刑偵大隊長”,同時也是一名犯下“十惡之罪”的死囚。

自己選的路,退還是不退?從《長安十二時辰》看當代人的迷茫困局

靖安司司丞李必與他的貼身女婢檀棋(從左至右)

隨著劇情不斷的發展,兩位主人公也陷入了各自的迷茫困局——對於李必來說,成為良相襄助君王、庇佑百姓是他一生所求。而眼下,守護百姓還是守護政治理想、顧短暫的眼前還是顧長久的將來以及保護少數人還是保護大多數人的兩難抉擇和極致矛盾,正是他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對於張小敬而言,盡心辦案、救百姓於水火就意味著要背棄生死兄弟,要不顧一切、拋卻身家性命,還要做好雖揹負所有但最終卻無人會知曉的覺悟。

自己選的路,退還是不退?從《長安十二時辰》看當代人的迷茫困局

上元夜,萬民同慶佳節。一場潛伏的陰謀的實施也進行到了最高潮。

不僅兩位主角深陷迷茫的囹圄,劇中的許多人物都展現了他們在各自的理想價值觀下苦苦糾結和死命抗爭的一幕。可以說,劇中偌大的長安城與大唐王朝本身就已經陷入了繁華之下滋生腐敗、平靜之中湧動暗潮的矛盾與轉折之中——長安城與大唐的將來也身處黑暗之中,陷入了前路迷茫的彷徨。

劇裡劇外,一樣的迷茫與彷徨

這樣鴻篇鉅製的謎團與困境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在影射現實生活、當下時代的人們在追逐理想時面對的迷茫和困境呢?

自己選的路,退還是不退?從《長安十二時辰》看當代人的迷茫困局

“迷失的一代”

就像李必,假如實現理想卻要先拋卻理想,就像張小敬,假如你奔赴的前程沒有絲毫期許,就像姚汝能,假如堅守道義會遭來殺身之禍,就像元載,假如奸佞圓滑就能換來高官厚祿……

這樣的《長安十二時辰》其實充滿了現代敘事內核。在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在巨大而無形的壓力之下,我們迎來了中國的“迷失的一代”——沒有目標、不知方向,甚至陷入錯誤、墮入犯罪的道路——至少,對當代中國青年來說,迷茫,不是一個生詞。

“不退”——堅守本心同時不忘靈活應變

或許,透過屏幕,穿過千年的歷史風雲,看著《長安十二時辰》裡各式各樣的小人物、大人物和我們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迷茫和困境,多少是能給我們一些撫慰和啟迪的吧!

“自己選的路,當你分不清對錯的時候,就記住兩個字——不退”,“不退”意味著堅守本心——當張小敬拋卻所有、一心為國卻為朝廷追殺時,他依舊選擇了繼續查案、護百姓周全;“不退”還意味著靈活應變、以退為進——當李必被右相鉗制、生命危在旦夕之際,他選擇在右相謀害他所擁護的太子的證詞上簽字、留下對他極為重要的貼身女婢檀棋,得以逃脫虎狼之口,來為進一步的轉圜贏得機會。

自己選的路,退還是不退?從《長安十二時辰》看當代人的迷茫困局

當然,不論劇中如何風起雲湧,它仍不能抵我們自己身處的現實的萬分之一,在面對人生中的重重迷霧、不知前路在何方之時,“不退”的智慧怎樣施展不能依樣照搬,但莫忘了堅守初心的同時還要靈活應變、以退為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