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比亞迪半導體讓臺商最受傷

臺媒經濟日報指出,大陸汽車暨新能源巨頭比亞迪宣佈,將強攻半導體,旗下比亞迪微電子重組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以6吋晶圓製造並整合設計與封測一條龍、終端龐大出海口,以及香港首富李嘉誠投資等優勢,掀起新紅色供應鏈勢力,茂矽、漢磊、嘉晶等中小型臺資晶圓廠將首當其衝。

臺媒:比亞迪半導體讓臺商最受傷

根據比亞迪規劃,比亞迪半導體不與臺積電、三星、聯電、中芯等晶圓代工指標廠在先進製程正面較勁,而是主攻成熟製程的功率半導體、車用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等利基型業務,後續並將尋求獨立上市。

業界認為,比亞迪(58.25,-1.99%)的半導體策略與集團汽車、新能源發展藍圖相符,挾集團資源力拱,對茂矽等臺廠的威脅不小,尤其相關臺廠近年普遍「賺少賠多」,比亞迪大軍壓境,恐進一步限縮臺廠發展空間,甚至更難以擺脫虧損泥淖。

臺灣中小型晶圓廠近年營運相對辛苦,茂矽2008年起至去年,12年內僅2018年獲利,其餘11年都虧錢,並因鉅額虧損而減資;漢磊近六年也僅2018年搶搭MOSFET缺貨潮而獲利,當年每股小賺0.26元,其餘五年都虧損;嘉晶近六年雖都獲利,但僅2018年每股純益1.57元較佳,其餘五年每股純益僅幾毛、甚至幾分錢。

茂矽等臺廠近年來積極思索突圍之道,紛紛鎖定功率半導體、車用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等利基型業務,同時開發新一代SiC(碳化硅)材料,尋求新藍海。

不過,臺廠轉型方向正好與比亞迪半導體正面對決,且比亞迪製程技術跑更快,除了矽基IGBT之外,在當紅的SiC材料也比臺廠提前取得重大突破,成為臺灣中小型晶圓廠轉型勁敵。

法人指出,大陸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比亞迪是大陸電動車與新能源巨頭,加上擁有香港首富李嘉誠投資的優勢,同步推動工業、消費等領域的半導體發展,成為高效、智慧、集成的新型半導體供應商。

比亞迪半導體鎖定車用為重心,以車用等利基型領域出發,與日商豐田(121.430,+0.63%)在大陸的合資廠更是預計在5月啟動;比亞迪半導體不僅在車用IGBT超前臺廠約五年左右,在當紅的SiC材料中也有突破,法人擔憂,若比亞迪整合集團資源、大軍入境,未來上市取得更多資金之後,臺廠恐更難招架。

綜觀臺廠佈局IGBT的進展,均落後比亞迪。茂矽規劃,將在第2季將完成8吋與6吋共用IGBT晶背製程無塵室建置,第3季完成關鍵設備裝機,並於第4季進入試產,初期月產能約5,000片,成為臺灣第一條車用IGBT產線。

漢磊看好電動車等車用與工業用的市場商機,投入氮化鎵(GaN)、碳化硅(SiC)的新世代寬能隙(WBG)材料的功率半導體市場已多年,也朝向毛利較高的GaN、SiC相關代工領域發展。

延伸閱讀:比亞迪重組半導體公司,尋求獨立上市

比亞迪 14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公司近期已經透過下屬子公司間的股權轉讓和業務劃轉,完成對全資子公司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比亞迪微電子)內部重組,並已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未來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積極尋求於適當時機獨立上市。

界面新聞報導,比亞迪半導體的成立,拉開比亞迪各下屬子公司業務市場化的序幕,且大力搶攻半導體供應市場。

公告顯示,透過內部重組,比亞迪微電子受讓寧波比亞迪半導體100%股權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100%股權,並收購惠州比亞迪的智慧光電、LED光源和LED應用相關業務。重組後,比亞迪將完成半導體業務的聚焦和深度整合。

同時,比亞迪還宣佈,為增強比亞迪半導體的獨立性,推動比亞迪半導體長期持續發展,公司副總裁陳剛已經在14日向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報告,他辭任後將專職擔任比亞迪半導體董事長及總經理,專注於比亞迪半導體的經營發展。

資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主要業務涵蓋功率半導體、智慧控制IC、智慧感測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報導稱,比亞迪2008年收購寧波中緯半導體晶圓廠,開始自主研發車規級IGBT晶片,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比亞迪已經成為大陸國內能夠自主製造車規級IGBT模組的公司。

對此,據比亞迪表示,未來將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同步推動工業、消費等領域的半導體發展,成為高效、智慧、集成的新型半導體供應商。

針對半導體業務擬引入戰略投資者,比亞迪稱,是根據自身戰略定位及未來發展規劃,將使公司半導體業務在獨立營運下獲得更快發展。採用多元化股東結構將擴充其資本實力,實現產能擴張。

公告內容顯示,未來比亞迪半導體將仍為比亞迪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同時,還將積極尋求在適當時機獨立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