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所新建学校已建成11所、35所主体已封顶…… 高新区:娃们今秋入学有保障

50所新建学校已建成11所、35所主体已封顶…… 高新区:娃们今秋入学有保障

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 华商全媒体区县教育系列直播访谈

作为公办学校系列直播访谈最后一站,昨日下午,系列直播访谈——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高新区教育专场如期举行。

西安高新教育系统党委委员梁炜华,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校长、西安高新第一学校校长高杨杰,西安高新第一学校党支部书记刘占权,西安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程霖,做客华商全媒体直播间,介绍了西安高新区教育办学的理念及特色,分享今秋开学前的变化。

今秋开学全区初始年级可提供小学学位20340个

“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打造了一批省市知名的学校、幼儿园。”结合高新区发展,梁炜华介绍了教育发展进程。

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成功托管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的12个镇(街),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增至258所(幼儿园121所、中小学135所、职业中学1所、国际学校1所),在校学生11.6万人,教职工9867人,跃居成为西安市的教育大区。

梁炜华说,高新区2020年秋季入学保障工作概括为一建、一改、三硬一软。去年以来,高新区投入134亿元用于50所新建及87所改扩建学校建设。截至目前,50所新建学校已建成11所、35所主体已经封顶、4所正在进行主体施工,7月底前可投用,路网及其他配套同步完成。

“一改”就是对托管回高新区的老旧学校,对其中87所实施改扩建工程。包括部分学校的操场、教学楼部室、餐厅、厕所等,计划7月底全部完工。

对于家长关心的今秋入学,梁炜华表示,“通过一系列努力,到9月开学前,全区初始年级可提供小学学位20340个、初中学位12100个,完全能够满足我区群众入学需求。”经初步统计,今年秋季学期高新区新入学学位需求幼儿入园15863个、小学一年级11295个、初中一年级7821个。届时,高新区实际可提供幼儿园学位18163个、小学一年级20340个、初中一年级13600个。总的来看,各学段学位充裕。另外,义务教育段学位需求9万、实供13.8万,学校布局是按照空间发展战略布局的,所以是均衡的。

今年50所新建投用学校

实现“名校+”全覆盖

“这是我们学校的维修提升项目概念设计方案,这是建筑设计方案图……”直播访谈中,梁炜华现场展示了西安高新区教育设施布局图、相关学校的设计图,从点线面多角度介绍。

在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方面,他重点谈及“名校+”等举措。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新校”等紧密型“名校+”工程,实现学校管理方式、发展机会、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的基本统一,2019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名校+”全覆盖。特别是“一长多校”紧密型“名校+”,得到广泛认可。比如,高新一小和高新八小,高新二小和高新七小,高新三小和高新十小,高新国际学校和高新九小、高新十一小,高新一中和高新二中等,都是“一长多校”紧密型“名校+”教育联合体。名校校长用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管理新的公办学校,很快就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而且义务段的公办学校,免收学费、书费,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此外,对2020年9月新建投用的50所中小学幼儿园,也实施“名校+”的全覆盖。同时,在新建学校的基础上,遴选了一批托管片区学校,重点实施名校+工程。比如高新一小托管的木塔寨小学,高新三小托管的甘家寨小学,高新六小托管的付村小学,高新第二学校与双水磨小学实施合并,高新第一学校对52中的托管等,让这些公办学校重新焕发活力。

从怎么想到怎么做

校长现场答疑讲故事

下半场访谈中,各位校长介绍了具体经验做法和办学理念。

“‘名校+’不仅是思想上的破冰,更是行动上的突围。”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校长、西安高新第一学校校长高杨杰说,作为首批66所市级“名校+”工程的名校,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共享和优质均衡发展,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在短时间内成长为百姓认可的好学校。

回顾跟原双水磨小学合并融合的故事,他颇为感慨。2019年9月1日两所学校合并融合。在具体实施中遵循相对稳定、相互融合的原则。“教学计划同步、课程安排同步、备课教研同步、教学进度同步、教师培训同步。”“同上一节课”成为常态教学模式,两校合并融合先后有22位教师获省市区教学能手称号。

“西安市第52中学,由于历史的发展,近年来科研水平薄弱,硬件水平无法满足现代化学校标准……”回顾往事,高新第一学校党支部书记刘占权对52中的细节历历在目。2019年8月,高新第一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成立,成员校就包括西安市第52中学。

在对52中进行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团队制定了专门方案。通过“一长多校”的“名校+”模式的教育联合体优势,发挥名校的优势条件,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建设,激发办学活力。从硬件改造和软件提升等方面全方位推进质量提升。

在教师教学教研提升方面,采用教师交流、统一培训、常规集体教研、师徒结对,还采取课题研究、网络教研、同课异构、美育联动等方式,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我们的学生会做四菜一汤、钉扣子、修拉链……”西安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程霖,从学校发展、设施、环境、师资、特色课程等方面讲述了“+校”变“名校”的过程。

高新二中是市级“名校+”高新一中的一所“+校”,于2018年9月开学。在“名校+”模式推动下,与高新一中形成教育联合体,办学质量全面提升。“五育并举”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特色之一。五育并举涵盖“生存生活技能”“国学经典”“劳动教育”“健康急救”“硬科技基地”“社区融合”等六大板块,涉及必修课8门、选修课至少32门。程霖说,学校开设了很多特色课程、鼓励师生实践。今年春节期间每位学生都为家人做四菜一汤。他们还会缝扣子、修拉链、修水管……在不断深入推进五育并举、质量管理和智慧化校园过程中,办学质量大幅提升,学校被评为区级名校,曾经的“+校”变“名校”。 华商报记者 彭宏 黄涛/文 强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