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中小微企业如何自救?

根据某银行知情人士获得的信息,近日向北京地方银行申请贷款的企业数量至少超过300家(大型企业),申请贷款总额至少达到574亿元人民币。

其中,有报道称旷视申请了1亿元贷款,理由是用于开发戴口罩人群中更加精准的人脸识别相关技术。抗疫期间,人们都戴口罩,这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施行制造了障碍。旷视申请贷款这本身似乎也是一件合情合理的行为,但为何会在网上出现不少质疑声呢?

大“疫”当前,中小微企业如何自救?

申请理由惹争议:为抗疫出力还是为自己研发?

根据文件显示的信息,小米申请50亿元贷款,用于包括口罩和温度计等医疗设备的生产销售;美团点评申请40亿元贷款,用于为武汉医务人员提供免费送餐的资金支持;奇虎360申请10亿元贷款,用于购买医疗相关产品以及开发追踪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接触者相关的App; 滴滴出行则申请了5000万元贷款,以抵御疫情中业务受到的严重打击。

这样看来,上述抗疫贷款申请理由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救灾,像小米、美团、360这样的,相当于自己贷款做公益。二是滴滴那种,疫情下很多企业经营压力大,需要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金融支持。

而旷视的申请理由看起来更像是前者,但相比小米、美团的直接敞亮大气,旷视的理由似乎有些“委婉”。前者贷款做公益,钱就是用来一线的帮扶和救助,而后者是通过贷款让自己去研发,然后研发好了再去出力。

有网友提出,先不说这个技术研发的“远水”能不能用在现在抗疫情的“近火”上。从出发点上比较,旷视与其它公司相比似乎是落了下乘。别人把钱用于疫情,自己落的只有名声。而旷视做研发,虽然目的说起来也是为了疫情防控,但研发出来的技术却是自己的,因此很难不让人对此产生质疑。

当然了,贷款行为本身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根据防疫需求申请相应的研发贷款也无可厚非。在一切都合理合规的基础上,我们没必要因为出力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去加以指责,如果不符合规定,银行自然不会给予批准。但无论如何,这一消息传出似乎给旷视科技品牌形象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当然,我们不能一味的从恶意的角度去推测这一行为,对于旷视而言,它或许不是不想像美团小米那般财大气粗,更多的原因或许是囊中羞涩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冷静看待,像小米美团这样的大企业,抗疫当前自然是首当其冲。但中小微企业呢?有多少小企业、个体在疫情面前自身都难保,还如何谈出力?诸如电影业、餐饮业、旅游业、酒店业、实体等,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真正的融资问题还是面临不小的压力。话说金融普惠政策都是一条接着一条,但真正能够落实的,能够精准普惠的,还是需要跨越一道又一道的槛。

人力与资本分离,短期内生产中断。

地区隔离,经济效率受损。

居民足不出户,消费放缓。

国际关注,进出口紧缩。

规避风险,市场现金流不足

这些企业主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现金流,而贷款难,融资难更是让其雪上加霜。应对疫情各地陆续出台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诸条措施,我们在之前也介绍过【重磅:应对疫情,北京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16条措施】比如:

1、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2、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

3、为经营困难企业办理延期纳税

4、补贴小微企业研发成本

5、缓解疫情造成的突出影响

6、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

7、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0年2月份最新银行【房屋抵押贷】产品介绍及推荐,年化低至4.35%(北京地区)

8、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9、提高融资便捷性

10、优化融资担保服务

11、加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银行抵押经营贷4.85%低息重出江湖,怎样吃到这份蛋糕!

12、实施援企稳岗政策

13、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14、保障企业正常安全生产需求

15、加大政府采购和中小微企业购买产品服务支持力度

16、精心做好企业服务

政府从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等措施着手,而如何落到实处,更加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让企业满血复活?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