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香傳》到《紅與黑》,談談名著裡的兩種極端婚戀觀

今天要寫的這兩本書,出版成書時間非常接近;敘事內容相似,都是講述愛情;主題相近,都是弘揚跨越階級的愛情。

但這兩本書又極其的不同,因為在所有的相似下,它們分別表達了不一樣的婚戀觀。一個代表了東方,一個代表了西方。

這不是我喜歡的兩本書,但是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比較是件有趣的事情。

《春香傳》是韓國優秀古典名著之一,約在18世紀形成文字,但在這之前就已經開始在民間傳頌。《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作品,出版時間是1830年。

《春香傳》講述了藝妓之女春香和門閥子弟李夢龍之間的愛情故事。

從《春香傳》到《紅與黑》,談談名著裡的兩種極端婚戀觀


《紅於黑》講述的是木匠之子於連和德·瑞娜市長夫人及千金小姐瑪特爾之間的愛情故事。

同樣是跨越階級的愛情,《春香傳》選擇的是女性寒門,男性出身高貴,在《紅與黑》中則選擇了木匠的兒子,出身貧寒的於連,所追求的兩個女子一個是有夫之婦的貴婦人,一個是家財萬貫的千金小姐。

結合社會背景,你就明白了,當時的韓國是封建社會,女性沒有地位也沒有職業,男性可以靠科舉還有世襲得到功名,而夢龍則是這樣一個集家世與才華於一身的“完美男子”。女性要想有出頭之日,只有嫁個好男人,春香基本就是那個年代的女性代表。

於連身處的法國剛經歷拿破崙失敗,但拿破崙精神在當時依舊流行。那時候國家動盪,世襲什麼都是不穩定的,只有和拿破崙一樣通過戰爭來爭取自己的功名才是“偉人”。男性的巔峰除了功名,另外一個便是女人,特別是得到身份高貴的女子,更能彰顯自己的不凡。於連是法國那個時代下,大部分男性的代表。

從《春香傳》到《紅與黑》,談談名著裡的兩種極端婚戀觀


《春香傳》的愛情基調是壓抑天性,強調的是忠貞的婚戀觀。李夢龍面對家裡的反對,選擇考取功名讓自己更有話語權,有選擇迎娶春香的權利。這期間李夢龍潔身自好,為春香守身如玉。春香面對想要納她為妾的地方官員寧死不屈。

春香這樣忠貞的女子被奉為女性的榜樣,被大家傳頌。忠貞成為標榜自己和俘獲“優質男性”的“絕佳手段”,也成為女性從此過上幸福生活和獲得別人尊重的門檻。

《紅與黑》的愛情基調是放縱天性,強調愛與自由的婚戀觀。於連愛上了市長夫人,有夫之婦沒有讓他望而卻步,反而讓他興奮不已。市長夫人雖然有所猶豫,但很快就燃燒了內心愛情的小火苗,“鋌而走險”還是選擇出軌。瑪特爾小姐把愛上一個身份卑微的男人示為一場勇敢的冒險行動。

這些身份高貴的女子本身生活已經無憂,她們追求的是高於生存需求的精神上的慰藉。愛情於她們而言是精神的安慰或者是一場探險,於連追求這些女子不是為了自己多麼光明的前程,指望著吃軟飯,而純粹是想看自己的個人魅力和享受征服女性的快感。

從《春香傳》到《紅與黑》,談談名著裡的兩種極端婚戀觀


這兩本書的愛情故事都特別的浪漫,戀愛的快樂、面對世俗阻礙的痛苦、分開還是在一起的抉擇,但兩個愛情故事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愛情故事。

一個基於生存,一個基於精神的快樂。

以21世紀的視角去讀這兩本書,我能理解這兩種愛情,但這兩種愛情我都不贊同。

這兩種觀念過於極端,天性不應該壓抑也不應該太過放縱。

女性的忠貞重要,但是生命高於忠貞,自由重要,但是自由也有框架,超出框架的自由不可取。

這兩本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是因為它們表達的思想在當時來說是先進的,被大多數人推崇支持,只是社會進步的太快,思想也在一步一步地完善。

這兩種極端的思想在經歷幾個世紀後,慢慢向中間靠攏。

女性經濟的獨立,便在愛情上有了選擇的主動權,婚姻不是女性下半輩子唯一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從《春香傳》到《紅與黑》,談談名著裡的兩種極端婚戀觀


愛情是一場冒險行動,帶來快樂和痛苦,但愛情不僅僅是一場遊戲,愛情最終還是要趨於平凡的生活。

我們應該勇敢去追逐愛情,但也不要忘記愛情中“我”的存在,人才是愛情的根本,無論忠貞還是放蕩,好的愛情是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