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從跟跑到並跑的創新發展之路(下)


核安全高於一切:中廣核安全文化與管理體系的基石與核心

在人類的價值體系中,安全始終是最重要、最基礎、最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要素,離開了安全,人類創造的任何價值都將置於風險之中。中國人講,無危則安,無損則全。核電,既不能危,更不能損。核安全關乎國家興亡與人類的未來,因而應予以最大程度、最為周密、最高層次的關懷。全球核電的三次重大核事故警示,核電安全重於泰山。核安全是一件脆弱的事,因而需要最嚴格和堅固的守護。

核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在中廣核,“沒有核安全就沒有中廣核”這句話,是中廣核全體幹部員工最廣泛的共識。在長期的實踐中,中廣核集團創立和發展了以核安全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特質和管理體系。

中廣核:從跟跑到並跑的創新發展之路(下)

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二期施工現場

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的核安全理念

文化氛圍的形成,是長時期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結果,長過每個人的職業生涯甚至生命週期。從建設大亞灣核電站開始,“安全第一”就成為中廣核做事的根本準則。在此後長期的核電建設和運行實踐中,進一步昇華為“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併成為企業的基本原則,企業一切生產和經營管理活動都以此為決策標準和原則。

安全是核電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任何情況下,安全都必須處於優先位置。不能以安全換進度、以安全換效益。安全是責任,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安全是執行,預防為主,縱深防禦,保守決策,誠信透明。安全是方法,質疑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相互交流的工作習慣。安全是標準,各業務板塊以本行業的安全標準為基準,努力成為行業安全管理的標杆。

質量是實現安全的根本,沒有質量就沒有安全。今天的質量是明天的安全。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保障質量監督的獨立性,確保每項工作符合質量要求,不製造缺陷、不傳遞缺陷、不隱瞞缺陷。堅持在質量問題上絕不讓步,對質量問題及時發現、準確定性、快速處理、及時反饋;對於隱瞞質量問題的行為實行零寬容。

建立健全牢不可破的核安全管理體系

核安全管理體系是核電企業最重要的管理體系,決定了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在充分借鑑吸收國際先進的核安全管理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上,中廣核構建了貫穿於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以安全、質量為核心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將安全責任與安全目標連接起來,實現“道道都是安全關口,人人都是安全屏障”的深層次、精細化、標準化安全管理,用縱深防禦樹立安全框架,用責任落實強化風險意識,用組織設計管住風險行為,用獨立監督盯牢風險隱患,用應急措施化解事故風險,為核電發展築起了一座堅固的安全堡壘。

建立堅強的縱深防禦體系。在經歷過美國三哩島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後,為了確保核安全,全球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採用了縱深防禦的原則,從設備上和管理措施上提供多層次的重疊保護。縱深防禦體系不僅能防止事故發生,而且在事故發生時確保放射性物質不發生洩漏。

建立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責任體系。

中廣核確立了“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基本原則,明確安全的職責在執行者,責任也在執行者。要求絕不能脫離生產業務活動講安全、管安全,必須將安全貫穿於生產業務活動的全要素、全過程,管控好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集團公司、中廣核電力、電廠、專業化公司,一直到每位員工,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核安全責任。集團公司承擔所有控股核電項目的最終核安全責任,集團公司黨委定期聽取集團公司和核電股份公司安全管理委員會的報告。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和法人代表的設置為三位一體,是承擔核安全最終責任的第一責任人。

在核電站現場,運行值長承擔當值期間的機組核安全管理責任;主控室操縱員承擔機組安全監控和操作,是最直接的責任人;安全工程師承擔獨立監督和評價責任。中廣核的安全管理實踐證明,在“誰主管,誰負責”的“一崗雙責”責任體系的引導下,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才能真正落地。

建立獨立的安全監督體系。中廣核在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主動接受國家核安全局的監督管理,邀請世界核運營者協會進行同行評審的同時,根據縱深防禦的理念,建立了嚴密的質保監督體系,設置強有力的監督部門,構築了內部的獨立安全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內外兩重防線的安全監督效用。各核電站設置獨立的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履行在線安全監督職能,負責核電廠日常生產活動的安全監督。在此基礎上,積極借鑑法國電力公司的經驗,中廣核電力設立了獨立的核安監中心,對全部核電站再進行完全獨立的監督和評估,直接對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負責。總體上,構建了以體系獨立為基礎、多層級的核電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確保核安全監督能夠全覆蓋、零容忍、嚴執行、重實效。要求安全監督管理單位敢於說話,敢於說過頭的話,甚至可以上綱上線,絕對不能當老好人,工作報告必須起到警醒作用,發揮“不敢、不能、不想”效果。要求各級幹部員工對待安全監督部門,要保持坦誠、透明的心態,不能捂著蓋著、藏著掖著,更不能謊報瞞報。要求各單位對於監督部門提出的整改行動和要求,要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切實維護監督的權威性,確保監督的嚴肅性。

持續提升核應急能力。核應急是核電站五級縱深防禦體系的最後環節,是在萬一發生事故工況的情況下,確保減輕和控制可能的放射性物質釋放後果。中廣核在國家的核事故應急體系框架下,始終按照高標準、嚴要求推動核應急體系建設,強化核應急在安全管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快速響應的核應急管理能力。按照國家核應急法規和核事故應急管理體系,建立了國家、廣東省、中廣核三級核電應急響應機制;建立“一廠事故、全體響應”的應急機制;定期組織核電站應急演習。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中廣核建立了“超設計基準”的嚴重事故管理導則和緩解措施等,進一步提升對極端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2016年,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組織了同行評審,認為中廣核的核應急領域為強項。

中廣核:從跟跑到並跑的創新發展之路(下)

建立健全牢不可破的核安全管理體系

持續進行安全行為教育與實踐活動

理念是實踐的指南,方法就是從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來的規律性認識和應用於實踐的工具。要解決問題,就要有方法。中廣核在長期的安全管理實踐中,積累形成了系統性經驗,為改善提升全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可借鑑的典範。

領導者率先垂範。企業領導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就是確保整個組織對待安全的態度得以強化和落實,特別是一線領導團隊負有直接的責任。中廣核在實踐中反覆強調,安全運行人人有責,各級領導者以身作則,是安全管理最重要和最優先的事項,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各級領導經過大量的理論培訓和長期的工作實踐,做到客觀認識安全業績,盡力查找有待改進的領域,積極實現持續進步。領導幹部如果很少下現場,不瞭解一線的真實狀態,不向員工時時傳遞、強化安全文化理念,一線員工可能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懈怠,久而久之就可能產生行為偏差,出現安全隱患。近年來,中廣核進一步聚焦“安全管理的關鍵在一線”這個工作中心,在全集團推行領導幹部“下現場”、“在現場”,不僅要“在現場發現和聽取問題”,更要“在現場解決問題”;同時,將此活動作為“兩學一做”的抓手,帶動黨員和幹部隊伍以現場為中心開展工作,要求各公司的領導班子帶好頭,做榜樣,深入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堅決不玩虛、不做秀。

一切按程序辦事。程序是前人經驗知識的結晶,通過工作實踐的記錄和總結提煉,實現同類型工作的知識共享。程序體系的不斷升級完善,就是消除技術盲點或漏洞、管理日臻嚴密的過程。核電站的程序體系是其安全運行的基礎,全面體現了設計者對核電站安全運行的思考;它規定了系統參數的所有要求,構建了全部工作過程的邏輯體系,設置了全部操作的行為規範。確保一切按照程序體系操作運行,是確保核電站安全運行的核心。只有嚴格遵守程序,才能有力保障工作質量,才能確保核安全。“紅線”是程序對於各類活動和行為的最基本要求,神聖而不可逾越。在中廣核,所有的幹部員工,無論職位高低,無論工種差異,都有著強烈的“紅線”意識,時刻提醒自己和同事勿踩“紅線”。

規則與標準,是人們從過去千百次的失敗與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真知灼見。以大亞灣核電站為例,1988年建設期間就參考法國在運行的核電站,完成了8000多份生產程序的編寫,後來又進一步融合了法國核電運行經驗、中華電力公司的管理精華,並且以此為基礎,逐步加入了本土化運行的經驗和教訓。迄今為止,大亞灣核電程序體系(含管理程序、技術程序)已擴展到3萬餘份,形成了全覆蓋、全流程的程序體系,為後續投運的眾多核電站提供了程序母版。

確保設備不出問題。核電站的安全生產運行,最簡潔的拇指法則就是 “人不犯錯誤、設備不出問題”,雙管齊下,確保萬無一失。對於百萬千瓦級核電站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講,設備可靠性是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無論是重大設備還是像電纜、小支管這樣一些小設備,都堅決不能出問題,否則就會導致停機停堆。目前,中廣核通過借鑑法國電力公司等國際先進經驗,建立獨特的設備管理模式,大力推動“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落地,推動設備與管理一體化運作,建立高效的設備管理管控和協同機制,帶動各專業化公司和電廠強化能力,協調資源,統籌好重大、共性設備問題的解決,做到既不出現管理真空,也不出現管理重複。

努力塑造人的行為。人作為安全管理的主體,人的意識和能力始終是確保安全的關鍵,因為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核電站的運行實踐和大量統計數據表明,絕大部分容易發生行為失誤的情境是能夠預見、控制和防範的,並且個人的行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組織、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影響。為此,中廣核研究並推行了一系列預防人為原因失效的措施,積極從源頭上構建員工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化正確的行為規範,遏制人因失效的“苗頭”。具體採取了多種措施:首先,建立全員培訓授權上崗制度,所有的員工都要經過相關培訓才能上崗;其次,建立人因訓練室,專注於防人因失誤工具的開發和人員規範行為的訓練;第三,將合作伙伴納入管理範疇,大力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第四,開發“防人因失效工具卡”,規範人員的行為。

根本原因分析。核電項目的突出特點就是投資成本高、安全要求高,無論是工程建設階段還是生產運行階段,如果出了問題沒有查清楚原因,就不能採取有針對性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這時要麼工程停工,要麼機組停運,損失巨大。根據“二八法則”,20%的缺陷是導致80%的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如何做好根本原因分析尤為重要。2002年以來,中廣核全面推行根本原因分析法,開展有針對性的糾正和預防行動,防止同類事件的重複發生。這項工作的核心理念是,找出整個系統或流程可能存在的缺陷,而不是隻關注個人執行上的過錯和責任,再進行糾正和預防,營造一種重視管理和制度改進的安全文化。這種方法應用以來,絕大部分重要設備故障的根本原因都得到了確認和糾正,並確定了中長期措施和政策,有效預防了電站重大事件的重複發生,提高了電站的安全可靠性。中廣核人對此有著更為通俗的說法,那就是“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查找問題用顯微鏡,反饋問題用放大鏡,處理問題用望遠鏡。

2017年,中廣核20臺在運機組的240項WANO指標中,有177項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值,先進率達到73.8%。其中“核安全”指標是反映核電機組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標,該指標通過對參賽電站近3年的反應堆自動停止運行次數進行統計併產生排名。2017年,國家核安全局、國防科工局、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對國內各大核電基地進行了全面安全檢查。檢查組評價中廣核六大核電基地為“安全生產可控,不存在影響行業安全的重大隱患,中廣核核電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中廣核的安全管理的改進也得到了WANO的認可,指出“中廣核的安全管理改進經驗值得WANO學習”。

中廣核安全業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廣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的方針,將“敬畏核安全、守護核安全”的理念融入了員工的血液之中,並轉化為員工的行為準則。

善用自然能量:中廣核清潔能源集團的社會品牌

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是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清潔能源成為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中廣核以“打造國際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為目標,形成了核電、風電、太陽能、節能環保產業等清潔能源產業佈局,致力於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力軍,“善用自然能量”的品牌獲得高度認可。

“善用自然能量”的品牌內涵,強調“以先進的能源利用技術,讓更多的人使用清潔能源,為更多的人營造綠色環境”。這裡包含“善於和善待”兩層含義。“善於”是專注清潔能源發展,以成熟、可靠、先進的能源技術,提供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善待”是指在提供清潔能源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公眾、環境和員工的安全,為客戶、股東和合作夥伴創造價值。在“善用自然能量”理念指引下,中廣核為中國及全球的清潔能源及綠色低碳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同時,努力降低生產經營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持續提升燃料使用效率,降低廢棄物排放,減少日常工作的資源消耗。

實現核電持久安全高效發展,走出獨特的“生態核電”發展之路

生態核電是繼承現有核電清潔、低碳、綠色等屬性,並逐步與周邊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關係,使核電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相互作用和協同發展。在遵守我國核電法規和標準的前提下,在符合核電安全可靠、環境相容、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基礎上,中廣核初步構建了生態核電的指標體系。目前,中廣核已經開始在新建和待建核電項目推廣生態核電理念,並根據生態核電指標體系進行了生態性評估,指導核電項目開展生態核電的規劃和建設工作。

生態核電的基礎,就是核電為全球二氧化碳減排做出了卓越貢獻。核電是典型的低碳能源,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僅為12克/千瓦時。

中國是全球目前在運在建核電裝機第三大國和核能發電總量第三大國,2017年全國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474.69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億噸以上。2017年底,廣東省核電裝機達到1047萬千瓦,佔省內裝機總量的9.6%;發電量802億千瓦時,佔省內發電量的18.4%。從2006年大氣環境質量監控網絡啟用起,省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懸浮顆粒物年均值同比下降分別為66%、20%和24%,珠三角地區已經率先從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區域中摘牌。核電的安全高效發展和西電東送等,為有效改善珠三角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環境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國內生態環境質量與經濟建設和諧發展的示範區。

截至目前,中國所有核電機組持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中的2級及以上的運行事件;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件、環境事件和輻射汙染事件;未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未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各運行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低於國家標準限值,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控制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範圍內。今後,中廣核將全面部署實施“生態核電”戰略,將核電全生命週期對生態環境的貢獻最大化,從而走出一條獨特的“生態核電”發展之路。

將核電作為推進清潔能源國際合作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政府正以強烈的大國擔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價值理念,推動核電、新能源等清潔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我國核電產業通過與中法、中美、中俄、中加等和平利用核能國際合作,得到了整體能力的提升。我國核電在40多年的發展中,成功地實施了自主創新行動,打造出了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全球最完整的核電產業鏈。中國企業正在積極利用連續30多年的核電建設經驗和堅實的產業基礎、先進的核電技術,推進與全球各國的合作,尤其是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連通中。“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K2項目已完成穹頂吊裝,進入設備安裝;“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審查正式進入第三階段,採用“華龍一號”技術建設的英國布拉德韋爾B項目也已進入廠址勘查階段。

努力實施公眾溝通工程,消除核電項目的“鄰避效應”

“鄰避效應”指一地居民或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等設施)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從而引致嫌惡情結,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有時採取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甚至抗爭行為。環境能源項目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就是項目上馬、建設乃至以後運營對所在地附近的社區、民眾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有多少好處。如果項目周邊地區的民眾不能從項目獲得利益實惠,哪怕是較少利益的損失,都將引發強烈的反對情緒。

在中國核電發展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起最大的鄰避運動——香港反核風波。當時,中國和英國關於香港迴歸的《中英聯合聲明》已於1984年12月正式簽署,但香港尚未正式迴歸祖國。在這個敏感的過渡期間,1986年發生了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世界輿論影響了香港市民的情緒。一些反核團體藉機煽動,最高潮時號稱有百萬港人參與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簽名遊行活動。

在這次反核風波之前,中國的核工業處於保密狀態,而且大部分企業和項目位於“三線”地區,因而也談不上有什麼公眾溝通活動。香港反核風波的爆發呈現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突然性。此時中央政府的鮮明態度,對事件的平息起到了關鍵作用。1986年7月10日,鄧小平同志說:“中央領導對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央充分注意電站的安全問題。”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表態,對穩定當時的局勢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此後,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和香港有關機構和人士做了大量的工作,對緩解香港市民的擔憂情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然最核心的舉措還是中央繼續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和繼續發展核電的政治決策。

香港的反核風波,對於政府和企業注重核電項目的公眾溝通,起到了促進作用。從此之後,內地開始重視公眾溝通工作,30多年來的持之以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應該指出,公眾溝通不僅僅是一項具體的業務工作,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唯有長期持續,才會產生久久為功的效應。

中央政府的正確決策,是這項系統工程的政治保障。從前述香港反核風波的平息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小平同志的談話,為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核電對於確保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能源的有效供應是不可缺少的,發展核電是中國政府的戰略決策,不會因任何人為的干擾所阻礙。如果沒有中央政府的鮮明態度和正確決策,風波的平息不會那麼順利。

明確的核電發展規劃,是這項系統工程的發展導向。自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明確了“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的方針,國家發改委於2007年10月頒佈了我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後來根據經濟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中國政府考慮調整國家的能源戰略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力爭2020年核電佔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例達到5%以上。2030年(或2035年)達到2億千瓦,超過目前美國1億千瓦的總裝機容量;2050年要達到4億千瓦以上,核能佔全國一次能源供給的15%。核電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堅定和穩定,一方面有利於該領域的持續科技創新,力爭成為技術上的核電強國;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堅定公眾對我國持續發展核電的信心,從而逐步接受核電這種“功在當代、利歸千秋”的能源形態。

核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是這項系統工程的現實條件。中國核電廠設計、建造、運行和管理,吸取了世界各國幾十年的經驗,保持了世界領先的安全水平。目前中國所有核電運行機組未發生過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二級及以上事件或事故;未發生過影響環境或公眾健康的事故,氣態和液態流出物排放遠低於國家標準限值;核電廠周圍環境監測結果表明,周邊輻射環境在本底範圍之內,未對環境造成影響。除了核電站的自身管理,國家也制定了嚴格的與世界接軌的核安全法規標準,核電站需要接受國家核安全局的安全監管,並接受世界核能組織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估。為了確保核電站周邊輻射環境數據的客觀真實,目前通過實行雙軌監測機制來進行實時監測。環境部門對核電基地周邊村鎮的土壤、水和植物、蔬菜等樣本長期跟蹤檢測,同時在核電基地周邊10公里範圍內設置足夠的自動監測站,重點加強關鍵的放射性核素和居民區監測。監測數據在環境保護部官網實時向公眾發佈。

核電站為周邊帶來多方面的利益,是這項系統工程的民心基礎。作為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大型能源項目,核電項目必須為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條件改善做出貢獻,從而履行好“建設一個電站,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的社會責任。以大亞灣核電站為例,自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以來,切實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促進產業發展。與電網企業加強溝通與合作,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為保障電力供應做出積極貢獻;打造核電工程“生態圈”,牽頭聯合眾多核心企業成立核電設備研發中心,共享資源,輻射帶動更多的供應商。二是帶動地方經濟

提高城市建設和教育水平;創造就業機會,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消費,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扶助弱勢群體。大亞灣核電基地累計繳納各項稅費400多億元,其中對地方財政貢獻160億元。正是核電項目給地方政府和周邊群眾帶來的利益,爭取了支持核電的民心,為核電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建立核電項目公眾溝通工作機制,是這項系統工程的制度框架。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這就需要進行法律制度的設計,將公眾溝通工作納入法制的軌道。

企業建立公眾溝通工作網絡,是這項系統工程的具體抓手。核電企業既是核電項目的經營者,又是核安全的保障者,同時也是直接面對公眾的溝通者。企業所承擔的這些責任,決定了必須建立有效的工作網絡,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中和政府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建立了一支專門與社會各界溝通與聯絡的隊伍,對內負責收集相關信息,對外負責對公眾的科普宣傳和信息發佈;開展經常性的公眾宣傳和聯絡工作,為核電項目的正常生產經營營造和諧的周邊環境;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手段,快捷地向公眾發佈相關信息。

香港反核風波之後,鑑於大亞灣核電站肩負著促進“一國兩制”更好落實的重任,國務院核電辦和港澳辦聯合發出《關於邀請港人組建廣東核電站核安全諮詢機構會議紀要》,於1988年7月26日組成“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核電安全諮詢委員會”(簡稱安諮會),引導香港公眾科學地認識和了解核電。通過翔實的數據和事實,向公眾展示核電的安全性、環境友好性以及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讓人民群眾增強對核電安全的信任度。

要成為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二級標題)

從一個國際核電技術的“跟跑者”,到一個“並跑者”,再到將來某些領域的“領跑者”,中廣核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離不開正確的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體系,離不開各級政府和各類社會組織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更離不開廣大核電員工一代一代地傳承和創新中廣核以核安全為核心和靈魂的企業文化。中廣核正向著成為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企業的方向努力前行。在這個過程中,核電和能源作為一種資本,一定會繼續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力量,中國廣核集團也一定會繼續綻放出勃勃生機! (編輯 季節)

* 殷雄,中國廣核集團專職董事,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南方科技大學產業教授,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