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别人的理解真的很重要吗?

如果做人一直需要别人理解自己,那我们可能会在无止境的痛苦中渡过自己的一生……

小小的理想

前几天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得到别人的理解真的很重要吗?

或许看到这个问题会让你会心一笑,然后觉得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的天真。诚然孩子的世界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而这也是我们长大后,丢掉最多的一点……

而在这个提问中,我还看到一个让人触动的东西——支持,而且是来自父母的支持!

提问的家长并没有说“如何去引导/拒绝/教育孩子,而是要支持孩子。我记得自己曾经想做一个公交车司机,然后得到的回应是:“傻瓜,公交车司机有什么出息……”提问中的孩子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尊重自己理想的家长。

那么反观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又是否记得自己小小的理想?又是否得到过支持?又是否还关注自己?又……是否在等待/渴求着别人的理解?

被理解的需求

当我们和那个Ta吵架时,我们期待对方能理解自己;工作不顺心时,期待领导能理解自己;家庭不和谐时,期待家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问题是,会这么想的并不只有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

我每年都会独自去一个地方旅行。去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领略不一样的风景。这是一种与结伴同游完全不同的体验。因为我会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当中,我会变得完全关注自己。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喜欢去看什么?下一个行程去哪?……我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决定,无需征求别人的意见,理会别人的看法。

身边的人会觉得我这样很没意思。但毕竟对许多人来说,旅行都需要别人理解!

得到别人的理解真的很重要吗?

这其实就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到底什么事情需要被别人理解?而什么事情又是不需要被别人理解的?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许你可以和我一样,尝试独立的去看待生活与工作,看看需要被理解的是事情本身,还是我们自己……

成为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旅行,让我把关注的重心放到了自己身上。而事情却不会这么简单的得到改变,比如一些过往的遗憾,会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中小心谨慎,强调自己要去得到别人的理解。

就像在分手、离婚、辞职这些事情之后,都会让我们心生遗憾。而每一次遗憾都似乎在“告诉”和“要求”我们去得到别人的理解。

在2014年毕业后,我曾不止一次地回去学校,回去看看过去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去重新体验那种校园中特有的氛围,这也会让我想起一些大学的遗憾。但我也意识到这个曾经熟悉的校园正在一点点变得陌生,不是环境改变了,而是缺少了那一群人。那群和我一起没心没肺又真心实意的人。

我也曾得不到他们的理解,也曾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而时至今日,那些事情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曾经最不理解我的人,可能却是最亲密的人。

被理解当然好,但必须吗?我想未必。而对于过去,能成熟的面对过去,我们才能去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旅行让我成为一个关注自己的人,但这可能不是别人喜欢的人。但我依然过得很快乐,至少我在都学着坦诚面对自己。而过去的遗憾已经过去,关注当下才能让自己喜欢自己。

你可能会发现,喜欢自己和关注自己都没提到“别人的理解”……因为它并不重要!


-end-

这里是聆云心理

我们不仅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

还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