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看NBA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

作为一个看篮球的人,最近也是多灾多难,各种新闻和消息层出不穷。美国的双重标准让我大开眼界,于是我就在想,为什么两个国家的人之间的价值观可以有这么大的区别?

在不看NBA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

在一顿搜索之后,看到了《正义之心》这本书,书里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好的解释。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很容易去批评和自己价值观不符合的信念

后面再详细推荐,顺便再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在不看NBA的时间里,不如来看几本书吧。

1、《正义之心》

在不看NBA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

适合想调整一下自己世界观的朋友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其实很简单,看完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眼中的好人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恶魔。

不同的国家和宗教之间总是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人们依靠“正义和道德”这个观念,仿佛立于不败之地,来肆无忌惮地攻击别人的观点。

把心理学的研究拿过来解决现实问题,就是作者乔纳森·海特在做的事情。与这本书差不多类型的科普书,还有《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也推荐给大家。另外作者还有一本畅销书更出名,那就是《象与骑象人》。

2、《象与骑象人》

在不看NBA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

想学习心理学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我在很多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中都看到过这个概念,人类的心理分为两种,第一种你想象为一头狂躁的大象,对应的是非理智的心理。第二种则是控制大象的骑象人,掌握方向和方法,相对应的也就是理智的心理

这两种心理并不是五五分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处于大象的角色中,而不是骑象人的角色。比如你看到一件衣服,第一反应肯定是好不好看,但是骑象人的角色要求我们思考,这件衣服不好看在哪里。

本书的核心就是讲象与骑象人的概念,以及如何把这个概念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带给自己积极的影响和较好的结果。

3、《链接》

在不看NBA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

适合对于底层逻辑感兴趣的朋友

作者巴拉巴西是网络科学的奠基人,书里的核心观点就是,网络并不是随机分布的,每个领域都有相通和普适性的规律

这本书是13年的,但是里面的一些概念放在现在依旧还是适用的。比如你可能经常听到的六度分隔理论,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和任何人搭上关系。

最近和我朋友聊了时间红利,今日头条有一个千人万元的计划,只需要持续3个月,每月保持10篇原创以上就可以申请。但是现在去申请,已经来不及了,头条会告诉你名额有限,而这个时候最早进入平台的人就有了时间红利。聊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书里讲的先发优势:最早生成的节点,最有可能成为枢纽节点

4、《混乱》

在不看NBA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

适合喜欢看有趣的观点的朋友。

看完上面三本比较硬的书,下面来一个案例和故事更为出彩的书。《混乱》中的核心观点,就是论证混乱的状态比整齐或者说和谐更好,但实际上我觉得内容并不能说服我。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的桌面很混乱,你就说这个人有创造力,而另一个人的桌面干干净净则说明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这样的说法明显是不够严谨的,但里面提供的一些实验和观点非常有意思。

我摘几个出来给大家看一下,比如互联网中有一层无形的过滤纸,所有你不赞同和不喜欢的言论都会被过滤,久而久之你就看不到不同的观点,听不到不同的声音。细想的话,这样的状态简直可怕,把你困在自己舒适圈中而不知。

5、《独立思考》

在不看NBA的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

适合想要学会独立思考的朋友。

这本书属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籍,教你不被忽悠,客观独立地进行思考。

举书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出来说一下,我们经常会出现一些虚假的记忆。太过于沉浸于某件事情,或者曾经有一件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话,那么我们就可能会出现虚假的回忆。

打一个比方,我经常会做的事情,第一个是出门以后觉得没有关门,然后要跑回去看一眼才放心。还有就是停车以后,都到家了,才想到车门是不是没有锁,又灰溜溜地跑下去滴滴一下才放心。

以上这些记忆出现的原因,就是我之前干过这种蠢事,结果后来每一次都会质疑自己的记忆是不是准确。

上面这五本书,每一本看完以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已经看完了半年以上,但是脑海里的记忆还是很清晰。

作者:潘大帅,一个没有感情的读书机器,帮你推荐最靠谱的书籍和最实用的阅读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