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到了“沒菜”的季節,喜歡這樣做吃得,又嫩又滑,炒肉吃很香

農村到了“沒菜”的季節,喜歡這樣做吃得,又嫩又滑,炒肉吃很香

農村的老舊房子

小時候,在家裡的回憶,童年都是在這簡單的院子裡度過的,在農村的老舊房子裡,跳皮筋,用著從學校裡帶回來的粉筆頭,畫著一格一格的方格來跳房子,約上幾個鄰居小夥伴,一玩就是一天,簡單又快樂著。

農村到了“沒菜”的季節,喜歡這樣做吃得,又嫩又滑,炒肉吃很香

農村裡的廚房

這個是鄰居家在用的廚房,用幾塊青石板就搭好了一個桌子,不過每家每戶都用上了煤氣,鄰居家說,一瓶煤氣,能用一年,基本上,都是燒柴火,或者是燒稻田裡面的稻草杆,炒菜,做飯,燒熱水,都是用這些的。

農村到了“沒菜”的季節,喜歡這樣做吃得,又嫩又滑,炒肉吃很香

農村的爐灶

爐灶也承載著我們小時候很多記憶,一大早,家裡人起來,就去雞窩摸一個雞蛋出來, 我們最簡單的早餐就是一碗好喝的雞蛋粥,特別是冬天的時候,用嘴喝上一口,去寒,胃暖暖的,一碗簡單的雞蛋粥,開始了一天的生活,而我們喝完粥就準備去上學了。

農村到了“沒菜”的季節,喜歡這樣做吃得,又嫩又滑,炒肉吃很香

廚房內景

在廚房裡,我記得我每次放學回家,就會燒熱水了,炒菜吃飯了,因為家裡人會幹完農活回來了,就可以吃飯了,那時候還要去摘菜呀,去摘菜的時候順便去挖點紅薯回來,一邊燒水一邊把紅薯放進去火裡面烤,那時候的紅薯烤的漆黑漆黑的,燙著手剝開,冒著熱氣一口吃下去,又香又甜。弄完之後還要餵雞,用家裡的糠,加上一些木薯粉和剩飯,把它攪勻,就拿去餵雞了,想想就覺得還是小時候好。雖然現在長大了,不過還是想回去小時候。

農村到了“沒菜”的季節,喜歡這樣做吃得,又嫩又滑,炒肉吃很香

燒柴的灶

這個灶是煲湯的,基本上已經燒的很黑了,旁邊裡的柴也是從山上帶回來的,山上有些樹木,已經枯萎了,就會拿著砍柴刀,去山上把這些柴砍下來,然後用肩膀扛著回來,一走就要走2個小時的山路,那時候幸好有自行車,不然走回來都要三個小時了,拿回來之後還要曬乾,再用斧頭把它弄成一半一半的,就可以用了,這些大柴都是用來熬粽子的,粽子一熬就是一天,那味道很香,大老遠就能聞到香味。

農村到了“沒菜”的季節,喜歡這樣做吃得,又嫩又滑,炒肉吃很香

這爐灶下面的罐子就是接灰塵用的,我們到冬天了,就會把柴火燒剩下的碳,放進一個有瓷盤的一個籠裡,上面有個把手,隨時拿出去都可以的,我們村裡的老人都喜歡這樣做,可以暖手,又可以把不幹的衣服烘乾。

農村到了“沒菜”的季節,喜歡這樣做吃得,又嫩又滑,炒肉吃很香

磨豆腐的石磨

上面就是我們用來磨豆腐的石磨了,以前在黃豆豐收完之後,很多人都拿黃豆來這裡磨,做出來的豆腐很滑很香,農村家裡平時沒有菜的時候,都會磨點豆腐來做菜吃,又嫩又滑,很香,不過現在很少有人磨了。

在農村有快樂,有難過,而在農村受的苦,受的累,這些“難過”的日子和“難過”的事都不想忘記,因為這是我們農村家裡80,90後最美好的回憶。

回到村裡每一件東西都有回憶,好像很多東西還是以前小時候的樣子,不過已經變了,變得不再是以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