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这个周末我们的朋友圈都被《少年的你》刷屏,#周冬雨的演技#,#易烊千玺的吻戏#,#少年的你结局#,#少年的你细节处理#等都是周末最热门的话题,每个人都被这部影片深深吸引,上映4天,票房便破6亿,豆瓣评分8.7。

很多人表示走出电影院那刻,恍如隔世。电影的片段一遍遍在脑海中闪过,倔强无助的陈念,嚣张可怖的魏莱,让人心疼的小北,还有一群冷眼旁观的看客,都让我们忍不住流泪,憎恶。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少年的你》让#青少年校园霸凌#事件再次登上大荧幕,引发大众关注,让我们扎进最深的校园生活,了解最真实、惨痛的校园人生。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影片开头便是以因不堪忍受霸凌,选择自杀的胡小蝶为引,揭露了校园霸凌的惨痛教训。“你明明知道他们对我做了什么,你为什么什么都不做。”临死前,胡小蝶和陈念说了这样一句话,转身便跳下了高楼,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但校园霸凌并未因胡小蝶的死而得到终止,陈念成为下一个被霸凌的对象。在胡小蝶死后,陈念被警察叫去询问胡小蝶的死因,回来后椅子上便被倒上了红墨水。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随后,霸凌事件变本加厉,无缘无故被人用排球砸头,回家路上被魏莱等人殴打,以及私人信息被发到同学群,她成为大家娱乐的对象。每个人都像个审判主,冷眼旁观的看着,嘲笑着,仿佛这就是她该经历的一切。

忍无可忍,走投无路的她,终于向警察吐露了胡小蝶自杀的真相,以及自己被校园霸凌的事情。

她以为黑暗即将结束,正义终会到来。但她失望了。魏莱等人得到的也只是退学,学校依然保留了他们高考的资格。班主任,也因为霸凌事件牵连被辞退。同学,依旧排挤她。“多大点事,害的我们换班主任”受害者的她,没有得到任何的帮助,还被嘲弄“多事”。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她依旧没改变被霸凌的现象,学校帮不了她,警察也帮不了她,她依旧小心翼翼,心惊胆战的活着,甚至在回家路上还遇到魏莱等人变本加厉的霸凌,被撕烂了衣服,剪乱了头发,拍下了裸视频。

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结局已经注定。被霸凌者与霸凌者只能存活一人。和胡小蝶不一样,陈念在情绪冲动之时,将魏莱推下了楼梯。

她从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成为了施暴者。

这是2个小时的电影内容,是故事,却也是现实校园的真实缩影。那么冷漠、那么残忍。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根据台湾(大陆缺乏数据)一项针对4,347名中学生(7年级~12年级)的调查显示,有10.7%的学生被霸凌,10.9%的学生霸凌过别人(Chen & Cheng, 2013);根据国外统计,47%的加拿大学生报告曾经受过欺凌;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2%的高中生在过去的一年中曾遭受过欺凌。

而10月17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在“问题行动,不上学调查”的显示,日本2018年度校园霸凌事件约达54万起,比上年增加13万起,幅度高达31%。

我国数据暂缺,但可想而知,情况不容乐观。

2019年5月7日,湖南13岁女生在厕所被同学打死;

2019年4月23日,甘肃陇西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一初中生被5名同学殴打致死;

2018年4月28日,广西北海某中学的一个女生跳楼身亡,经调查证实,死因是校园欺凌;

2018年10月12日,云南某初二女生在家喝农药自杀,原因校园霸凌。

·········

这些是我们能看见的数据,他们因校园霸凌而死。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但还有更多的学生活在校园的霸凌的恐惧中,他们不敢去上学,却不得不上学;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惴惴不安,小心翼翼的防备着每一个人;他们或许和父母、老师求救过,但都被“哪那么多事”“为什么是你”给打发回去了。

他们的心理防线在一次次的霸凌中被摧毁,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正如某受害者描述自己的经历:霸凌,让我觉得上学路上走的每一步都像走在坟墓。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心理学家表示,霸凌(Bullying)指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行为,会对他人的身体、心理造成困扰。如果长期处于强制性的欺辱中,则会对内心世界造成抨击,造成心智的不健全,人格的不完善。

霸凌受害者是成为霸凌目标的人,如果一个学生与Ta的同伴较为不同,那么Ta就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一般来说弱势群体,性格比较懦弱,性格比较内向的人都会成为霸凌的对象。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而被霸凌人群因为对方压制就会造成情绪的内化,把所有的想法堆积在心里,充斥着对周围人的不满。

从而会造成社会功能退化,表现在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出现主动的社会隔离,拒绝退缩以及低自尊的失常状态。他们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包括父母、老师,因为父母老师无法感同身受,他们认为自己被世界抛弃了。

心理学家Sapouna的《抵御欺凌行为的韧性》指出,长期的霸凌则会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引发情绪障碍,引发抑郁发展成心理疾病。

他们会陷入情绪的死角,不断的想着“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没人帮我”,焦虑、失眠、愤恨会伴随他们的日常生活。影片中胡小蝶就是被霸凌引发情绪障碍的典型例子。


被霸凌者需要别人的帮助,父母、身边的朋友给与他们的支持,他们的情绪和攻击性则会用更高级(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释放出来。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就像陈念一心考北大,是支撑他摆脱现状的唯一方法。“出去了,我就再也不回来了。”虽然在霸凌中没有得到老师、父母、警察的帮助,但小北的出现则让陈念在霸凌后感觉到足够的安全感。

她的负面情绪能得以释放,所以我们能看见和小北在一起的陈念是大胆的、开心的,和之前完全不同,这是她的安全区域。脱离了小北以外,她还是那个处于霸凌威压下恐惧的女孩。

青春期孩子的典型特征本身就是易怒、不考虑后果,他们对大脑脑区的自我控制力较弱,长期处于霸凌压抑的环境,他们的情绪会不断恶化,某个情绪边缘就可能会导致他们情绪的崩溃、爆发。就像陈念在魏莱絮絮叨叨中,失手把她推下了楼梯。

同时,心理学家表示霸凌并不属于只校园的记忆,随着校园而结束,它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发展,伴随一生。


《少年的你》:在被霸凌那刻,就注定了结局


就像被霸凌十年的王晶晶所说,“我不能相信任何人”“因为霸凌,我学业被毁、性格大变、重度抑郁,我却不知道该恨谁。”

霸凌,毁的不是校园生活,而是孩子的一生。

借用陈念最后说的一句话:“难道我们忍就是我们该做的吗,我们有什么错。”

他们不该活在校园霸凌的恐惧中。

作为父母,作为成人,我们理应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

愿世上再无“陈念”“胡小蝶”,保住孩子的赤子之心,护他们平安成长。

关注公众号【Psybot心理机器人】查看更多经典文章,剖析热点时事,生活动态,还有心理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